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五】简报并不简单

【案例五】简报并不简单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包括孙处长在内的秘书处十二人,全都下到各个讨论小组,负责开会时做记录。按惯例,五点半讨论结束,简报稿子七点半交办公厅主任审批,当晚就要印刷装订妥当。秘书处的陈晓和郑经经第一次写简报,都觉得时间短、任务重,心里不免紧张。第一天讨论结束时,陈晓的会议记录密密麻麻记了48页。虽然顺利地通过了审批,但两人已经累得筋疲力尽,都觉得小小简报并不简单。表态性的意见对统计某个决议的代表性和赞同数量有用处。

某市政府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会务处、接待处、秘书处都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各自的准备工作。会议为期四天,其中三天是全市各行业各单位的领导们议政的时间,这三天每天都要出一期简报。包括孙处长在内的秘书处十二人,全都下到各个讨论小组,负责开会时做记录。代表们讨论完,他们就是该小组简报的编写人。按惯例,五点半讨论结束,简报稿子七点半交办公厅主任审批,当晚就要印刷装订妥当。第二天早上八点准时送到每个参会者手中。

秘书处的陈晓和郑经经第一次写简报,都觉得时间短、任务重,心里不免紧张。第一天讨论结束时,陈晓的会议记录密密麻麻记了48页。她参加的是工业组,每个老总都滔滔不绝,有的讲话尖锐,有的不知所云,有的一个例子讲了十分钟还没说到正题。陈晓连厕所都没敢去,生怕漏掉了什么。郑经经参加的是金融组,不少银行行长口若悬河,可郑经经是人类学系的毕业生,很多讲话内容听不明白,只好尽可能将讲话人的观点记下来,所以她的会议记录只有20页。她俩来不及吃晚饭,就开始编写简报。

孙处长特别留意这两个“新手”,看了她们的初稿后说,陈晓写得太细太烦琐,概括不够精练;郑经经的只有五百字,内容太单薄。她俩在处长的精心指导下,几经修改,终于在七点半准时交稿。虽然顺利地通过了审批,但两人已经累得筋疲力尽,都觉得小小简报并不简单。

【问题思考】

1.会议简报的作用是什么?你怎样理解会议简报“简、真、快”的特点?

2.秘书做好会议信息工作的一般程序都有哪些?

3.案例中的两个秘书为什么发出“简报不简单”的感慨?

【案例分析及参考要点】

这个案例讲的是会议信息的收集与编写。由市政府主持召开的工作会议,参加者都是来自不同系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他们熟悉各自领域的情况,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态度。他们所提供的情况和意见本身就是社会各行业工作实践的反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值得市政府高度重视。简报就是他们的观点和意见的归纳和见证,某些意见和建议会被市领导采纳,作为制订新的计划或修改决策的基本依据。

一般而言,秘书进行会议信息工作的程序是:记录、核实、整理与筛选、编写、发送或归档。

记录,主要靠秘书现场记。记录形式有传统手写记录、运用速录仪记录、先以录音笔录音回去重新整理三种。记录的详略视讲话内容的重要程度和意见是否重复而定。重要的、有新见解的应该详细记,尽可能把每句话都记下来,重复的则只记概要或表态的意见。表态性的意见对统计某个决议的代表性和赞同数量有用处。

核实,要检查记录内容有无错误或遗漏。理论上讲,会场上未听清的内容,特别是重要的人名、时间、数据等,应该找发言人核实清楚。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

整理与筛选,整理是第一步,将多数的、同类的信息归纳在一起,以便概括;筛选是第二步,就是把重要的、有用的信息挑选出来,把无意义的信息删去。

经过筛选的信息仍然是原始信息,这就要由秘书人员加以编写。

会议信息的主要形式是会议简报,它具有“简、真、快”的特点。字数在两三千,但内容广泛,既有会议的综合报道,又有发言摘要,也有花絮新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新闻性。简报要求编写发送的速度要快,当天的情况在会后第一时间就选、写、编、印,尽可能早地发送到与会者手中。简报上所登载的信息往往未经原发言人审核,仅作为会议的宣传交流材料,一般不公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