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纵向思维的主要形态

纵向思维的主要形态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必然波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纵向思维的主要形态

笔者认为纵向思维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三种形态。

第一种,可以由一个概念、观点为起点,不断向纵深发展。

例如:

思想——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实例一: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

谢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著名作家、北大教授谢冕的这篇文章从“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开始,环环相扣,逐步论证了“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増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个人一旦与书本有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最后一段呼应开头收结全文。

第二种,可以由时间为线索,从事物开始,发展到结束,反映事物运动和发展客观逻辑的思维过程。

如一项工作计划、一个方案内容的安排、时间步骤等。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揭示了人的正确认识产生、发展、成熟的反复过程,也属于纵向思维。

第三种,可以由多个概念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为线索,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次向纵深推理、判断。

人类了解地球内部结构,首先从地球表面达到地层,然后由地层达到地幔,再由地幔达到地核,最后由地核才能达到地心。

实例二:

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段话的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实例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事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

这一段话中的“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是很重要的关键词,也表明了逐步深入的八个层次。这八个层次形成一个由外到内的谱系:“天下”→“国”→“家”→“身”→“心”→“意”→“知”→“物”。

相应还有八个动词:“平”“治”“齐”“修”“正”“诚”“致”“格”。这八个动词非同一般,意思值得深入探究。

再比如,一个地区信访问题突出,必然社会矛盾突出。社会矛盾突出,必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必然波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如果没有特殊客观情况,就必须问责于一个地区的最高决策和执行机关,就必须从提高一个地区的党政机关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入手,解决发展和稳定的根本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