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你不仁,我不能不义
问:关于修身,如果在一个很糟糕的社会中,大家都没道德,一个人遵循道德可能过不下去。
答:也不完全是这样吧。比如在一个很多人都不守信用的社会中,一个人要守信用的话,大家还是愿意和守信用的这个人去打交道。我觉得,如果是整个秩序有问题,一个人反其道而行之,不见得这就会倒霉。因为一个不守信用的社会,虽然不守信用的人一次两次能得手,但是它会走向不合作均衡。道理很简单,我骗你一次,第二次你就不会上我的当,一个人被骗的次数多了,就会形成事事提防的态度,就不会再轻易上当。所以说,这种不守信用的社会,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信任别人。结果就是谁都不信谁,人与人之间就无法合作了。这就是不合作均衡,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如果这时候确实有些人通过他的坚持和努力能够做到守信用的话,别人就愿意与他合作,其实他还是会获益的,关键是怎么去突破的问题。这里可以借鉴很多理论,包括博弈论。博弈论讲,有一个策略叫作“一报还一报”,据说是最佳策略。就是你这次骗了我,下次我不与你合作了,我们就形成了一个不合作均衡。这对谁都不好啊!怎么办?一个方法就是我再下次还是和你合作。如果你再骗我,我就再不合作,但是如果你哪次有一个合作的回应,我会再次和你合作。这样引导你走向合作之路。
另外一个策略是儒家的。我有一篇文章叫《你不仁,我不能不义》,这句话我是从蒋庆那里学的。有一次我与他讨论,我说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应该是对称的,叫君不仁,臣就可以不忠;父不慈,子就可以不孝。后来蒋庆说,这是不行的。他说,一个人在进入这种关系之前可以这样想,但是一旦进入到这个关系之中的话,就不能这样了,人们要履行自己的基本义务。蒋庆的话,我总是很认真对待的。后来我仔细想,他是很有道理的。为什么?因为一个社会中,如果是那种你不和我合作,我就不和你合作的模型的话,那么这个社会中合作者就会很少,这个社会就会很脆弱。但是如果这个社会中有些人和别人不一样,就是我前面说的君子、士,或超越的人,他们知道有一个结果,那个结果叫共赢。博弈论里叫合作均衡,我和你合作,你就跟我合作,我守信用,你也守信用,我们俩都会获益,都会有收益增量的。他知道这个结果而现在是不合作均衡,你不信任我,我也不信任你,这时候,他就会非常有耐心地去诱导、劝说那个不合作者,前提还是要首先履行自己的义务,这叫作“你不仁,我不能不义”。这些人是有道德自觉的人。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发展是因为那些有道德自律的人的存在,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能够为了这个目的,不惜做出暂时的牺牲。
这也很符合经验。大家知道,甚至夫妻关系,有时也是这样。总有一方是要主动争取维系这样一种合作关系,这个关系才能维系下去。如果说,你对不起我,我就对不起你,这样夫妻关系也会垮掉。任何一个组织,一个机构都是如此。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企业里,有一种人是要承担一些义务、承担一些损失的,他要去维系这个企业的整合,这种人就是有道德自觉的人,他能看到,如果我们都能尽自己的义务,可以达到合作均衡或者共赢的结果。
问:存在超越自己利益的人吗?
答:是呀,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因为他超越个人利害。如果他仅仅是斤斤计较的小人,他不会再往高处想。(插话:现在的经济学教育不讲道德。)我讲的是这个教育体系所没有的,这是很可悲的。这套教育体系是有问题的,而且严格意义上说,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不是没有道德这一方面的。我再给大家讲一讲汪丁丁等人的介绍和研究。他们介绍,美国的桑塔费研究所对基本人性进行研究后,发现人本身不是简单的经济人,不是只是功利主义的人,都有公益心。有一种叫作强互惠型的人,宁愿自己受到损失,也要维护合作秩序。桑塔费的经济学家做了一个计算机仿真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即所谓强互惠者的比例约为总数的37%,我觉得这个比例太高了,可能是它的标准太低了。百分之六十几的人是自利的人和弱互惠者。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强互惠者,就会崩溃。
问:强互惠者超越自己利害的形式是什么样的?
答:就是以公正的正直的方法去超越。老子主张以德报怨,孔子说“以德报怨,以何报德?”如果你以德报怨了,你怎么区分别人的行为,一个对你加害,一个对你有恩,你对加害你的人也是以德相报,对你有恩的人用什么报?你没法区分了。所以“以直报怨”是正常的。(插问:以直报怨是否就是以怨报怨?)不对,以直报怨并不是以怨报怨。我觉得“直”就是一个公正的惩罚。(插问:如果与不合作或欺骗的人还进行合作,不就不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了吗?)不是,要注意合作不合作这些概念都是稍微简略一些的,其实有很多中间状态。我刚才讲的“你不仁,我不能不义”,“我义”并不意味着我不指出你的错误,甚至不去对你的错误进行惩罚。批评和惩罚是可以的。只不过我是充满善意的,我不因此不履行我的义务。所以,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要太简约。我们经济学在分析问题时要化简,但是在具体的施行当中,有很多很微妙的中间状态。如果只是0和1的选择,问题就没法解,但可能是0.5、0.6、0.7,可能就好解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