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应与实践紧密结合

学习应与实践紧密结合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效学习才是成长的动力。因此,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才能拥有应用与实践的能力。“学”和“思”的结合就是善于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把新的管理思路加以消化,化为己有。看起来很乐于学习借鉴,但并不能够把新的管理思路和自己的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同样也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事实上,宋襄公的失败恰恰在于他的不仁。

7.学习应与实践紧密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孔子的学生中不乏迂腐之人,他们把孔子的话当作天律一样生搬硬套。

凡事一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会闹出生搬硬套的笑话。有效学习才是成长的动力。有效学习的根本,在于除了要知其然,还要深刻知其道理所在,不能只看表面,而要深层思考。因此,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才能拥有应用与实践的能力。

“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都是企业的两种极端表现。企业不仅要乐于学习,还要善于学习,就是要把“学”和“思”很好地结合起来。单纯的“学”就是照搬,单纯的“思”就是一味自创,都是极端迂腐的。“学”和“思”的结合就是善于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把新的管理思路加以消化,化为己有。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不仅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指出了思而不学只知道发现问题,而不善于学习解决问题的弊端,说明了思考者的懒惰。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能够使自己成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从实际工作中再总结出经验,这就是实践检验真理,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有很多超级自信的企业,把采用别人的成功经验看作无能,总要弄出点创新来。我们不反对创新,并且还鼓励创新,但创新也是有基础和前提的,如果不必创新而硬要创新去,是不是也算一种迂腐的表现呢?“思而不学则殆”,总是自己闭门琢磨,不接受外界思路和成功经验,自然总会生活在疑惑中。

还有另一种企业,今天见到一个什么模式就拿来套用,明天看到一个什么机制也搬来尝试。看起来很乐于学习借鉴,但并不能够把新的管理思路和自己的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同样也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所谓模式可以直接套用,也没有任何策划方案可以照搬,要是那样的话,企业倒是好做多了。不加以研究分析,不和自己企业实际结合,也不作相应的改变,拿来就用,不只是惘然无所得那么简单,更可能的是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其损失是难以预料的。这一点古人的前车之鉴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迪:

宋襄公就是一个只讲仁义而无视战争规律的迂腐者的典型。他甚至认为要打仗也要“仁义”。他对那些说他不会打仗的人说:“依我说,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比如说,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别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结果如何呢?

一次,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不去救郑国,反倒派大将带领大队人马直接去打宋国。宋襄公没提防这一着,连忙赶回来。宋军在泓水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阵以后,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瞧见楚人忙着过河,就对宋襄公说:“楚国仗着他们人多兵强,白天渡河,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咱们趁他们还没渡完的时候,迎头打过去,一定能打个胜仗。”

宋襄公说:“不行!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敌人渡河还没有结束,咱们就打过去,还算什么仁义呢?”

说着说着,全部楚军已经渡河上岸,正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对宋襄公说:“这会儿可不能再等了!趁他们还没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抵挡一阵。要是再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宋襄公责备他说:“你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都没有排好,怎么可以打呢。”

楚国的兵马很快摆好阵势。一阵战鼓响,楚军像大水冲堤坝那样,哗啦啦地直冲过来。宋国军队无法抵挡得住,纷纷败下阵来。

宋襄公指手画脚,还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经中了一箭。多亏宋国的将军带着一部分兵马,拼着命保护宋襄公逃跑,总算保住了他的命。宋襄公受了重伤,过了一年就死了。

宋襄公是个失败者,有很多人认为宋襄公的失败在于他的“仁”。事实上,宋襄公的失败恰恰在于他的不仁。他的不仁在于违背了战争的规则,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仁。

仁和智,不能分开机械地应用。仁是“爱人”,但要用智来了解人。楚国是宋国的敌人,宋襄公把仁爱用错了对象,当然是自取灭亡。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物欲横流,许多人都无法抵挡得住诱惑和争逐利益的趋势,逐渐显现出内心恶的那一面。这就要求管理者更要了解人的善与恶。只有拥有察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运用仁爱对待人善的一面,同时也用制度来约束人的恶的一面。仁德的管理者绝不能成为不问是非的愚蠢的宋襄公。

随着世界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产品、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信息网络和传统需求相结合,将衍生出许多全新的行业或市场机会。当面对这样一种史无前例的市场机会时,由于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以模仿或借鉴,就需要我们创造崭新的商业模式来满足这些市场新机会。此时,商业模式的设计出发点就是为了把握这些全新的市场机会,使企业能够有效地捕捉这些新机会,这也是商业模式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在个人电脑之前,软件产品最初只运用于商业领域,与相应的硬件平台紧密绑定。比如IBM的软件只运行于IBM的机器,主要服务于商用客户,软件业尚未形成一个单独的产业。20年前第一台IBM个人电脑的出现不仅仅是推出了一个新产品,而是一个新产业的开端,是信息革命开始的标志。

微软敏锐地发现软件开发成本可以分摊于庞大的个人用户基础,因此降低了软件价格,使软件能够直接面向广大个人消费者,而不再是硬件的附属品。为了把握信息革命开始后的第一个市场机会,微软决定将软件从硬件体系中剥离出来,并为软件业务发展单独设置商业模式,让软件运行于各个不同品牌的个人电脑,再通过销售外包、专注技术等方式开发巨大的市场。这促使微软成功开拓了软件行业。

从微软的软件商业模式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到,微软发现了软件行业及个人软件产品的新市场机会,在个人电脑领域成功地将软件与硬件分离,并针对性地设计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虽然遭到了一些硬件厂家的抵制,但是由于微软用高品质的软件产品和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满足了个人电脑使用者的需求,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高的价值,最终使微软获得了成功。

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者更需要学习如何认识人和管理人,不能生搬硬套,要有针对性地搞好管理工作。以孔子的观点,人性是“本善”的。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人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儒家管理思想的人本主义性质。孟子认为,人具有先天的“善端”,即善的萌芽,人的善端表现出来就有善心和善德。荀子则认为,人的七情六欲有时是不以思想为转移的,在欲望的驱使下,人有时就显出恶的本性。所以,管理者在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时,也要灵活掌握,善加运用。

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但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知识,还要努力对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探索,只有这样,整个企业才能更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呼吸那属于强者的新鲜气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