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幸福与财富无关,和内心相连

幸福与财富无关,和内心相连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过度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整个村子的生态平衡。人际关系之间的信任更是无法定量的一种内心感觉。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将他的研究方向转向有关幸福的课题。在他的研究中,卡尼曼和他的同事们也几乎没有找到幸福和财富的必然联系。一个工匠的幸福,不是在于他用产品换得了多少财富,而是因为他工作的过程,对他来说就是幸福。这是属于内心的幸福,是不会为外界环境所剥夺的至高财富。

从前有个村子,村里的人们千百年来都过着平静的农耕生活。虽然并不富有,但也衣食无忧,邻里和睦。

村里土地并不富饶,所以村子里常有人上山砍柴造窑烧炭以为生计。这个村附近的丘陵上长着一种灌木,当地人叫它白木。这种灌木用特殊的高温窑可以烧制成一种白炭。这种白炭是灰白色的,比普通木炭干净很多,表面还有雪花状的纹路,好看又好烧。

后来,有人专门到这个村来收购白炭,并告诉村民这种木头怎么烧制更容易出炭,收购的价格是普通木炭的好几倍。村人一看烧炭是个比较赚钱的买卖,便有大批村民进山砍伐白木。直到这种灌木被砍伐一空。

细腻的木材一般长势都缓慢,这种白木也是如此。村里好几座炭窑红红火火烧了好几年,几户专门烧木炭的人家也过了两年好日子。村人基本都新盖了几间房,逢年过节也多杀几头猪,家里老少也添了几身新衣服。当木材砍伐完了,人们的日子又回到原先的样子。

但是,村子却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平和安宁了。因为过度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整个村子的生态平衡。气候越来越恶劣,原本可以靠耕种维生的日子也无法持续了。年轻人纷纷出外打工,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挣扎在这片更为贫瘠的土地上。

这不仅是一个村子的经历,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村子为数不少。出售原本难得的资源,却只换取一些有限的货币,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写在案例里,谁都能一眼看出不明智的地方,但是放在生活中,却很少有人真正去反思。

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叫做“30年前用命换钱,30年后用钱换命。”乍一看,是一种无奈,其实是一种完全可以规避的错误。

为什么这么说?本来用命换钱,就是一个不合理的情况。而人们默认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因为认同“工作是一种伤害身心健康的事”。但工作是否真的伤害身心健康,这点在前文已经明晰:快乐的工作是一种养生之道。

人之所在会因为工作而出现种种亚健康的状态,归根到底,是人为了钱工作的心态造成的。如果纯粹为了生存,也无可厚非,更可悲的是,不断为了更多的钱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不值得了。就像前面案例中提到的村民,为了一点眼前可以看到的货币,放弃了生存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现在有个看似有理但实际经不起推敲的流行观念:人要有钱,要很有钱,不能比别人有钱也要像某某人那样有钱。追逐财富,这是人类的本能,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只剩下了追逐财富,那么他贫瘠的内心带给他的,绝对不会是拥有财富后的满足,而是无尽的空虚。

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而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往往热衷于牺牲幸福来换取金钱。

一个大学毕业生,通过招聘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专业对口待遇不错薪水也足够生活。跟同龄人比起来,他算是很幸运的了。半年后,他在一次合作会谈上,碰到一位很欣赏他的老总。两个人聊得很开心,引为忘年交。

这个老总露出招揽之意,而且愿意开比原公司高一倍的薪水。这个青年开始踌躇了。因为这个老总给他的职位,其实并不是他目前擅长的工种。再说,原公司的劳动合同也没有到期。

青年答复这位老总,要考虑一下。老总笑眯眯地答应了,但是加了一句:“要快噢,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他郑重地答应了。

第二天,他跟自己的几个好友私下里聊了聊,几乎所有的朋友都劝他跟原单位解除合同。理由很简单,这么高的薪水,老总还赏识自己,这是多大机会啊。至于业务不熟悉,无所谓,到了岗位上再学呗。

看来应该是这样了。青年决定辞职,但心中觉得似乎有些什么地方不对,却说不出来。

晚上,他的母亲发现儿子似乎有心事,就旁敲侧击地问了一下。母亲是大学经济系教授,也是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儿子把自己的工作问题坦诚相告。他的母亲,那位睿智的中年女人听了儿子的话,冷静地为他分析了以下情况:

1.他目前的工作专业对口,而且已经在岗位上努力了半年多。如果辞职,等于放弃这半年的努力。

2.合同没有到期,这个时候毁约,赔偿金倒是小事,但是他会一辈子背上心灵的债务。

3.现在辞职,在原单位会留下一个不良的影响,这将是人格上的一个污点,也有可能成为以后发展的隐患。

4.那个老总提供的职位,虽然薪水高也很风光,但并不适合他。

最后,母亲总结,他辞职获益的只是多了一倍的薪水,但要因此失去的,不论是事业上的发展潜力还是人格上的精神伦理都比薪水更多。而且,他和那位老总的默契,并不会因为他拒绝邀请而失去。所以,无需辞职,那是因小失大的做法。

这个青年被点醒了。他平和地拒绝了那位老总的招揽,反而在那位老总心中留下一个“重情义不被金钱所动”的好印象,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商业朋友。

为什么这个青年的朋友都会建议他辞职?因为多一倍的薪水和老总的赏识明摆在面前,而人格在诚信的上价值,很难用金钱衡量,所以常常被人忽视。人际关系之间的信任更是无法定量的一种内心感觉。所以,很多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常常会做出放弃内心而追逐表面利益的做法。尤其是当社会上普遍认为财富的积累是人生目标的时候,我们更容易犯这类错误。

大部分的人会认为高收入等于快乐,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极虚幻的。高收入的人对生活会比较满足,但不会因此而比其他人更幸福,他们甚至更容易紧张,也不太会去享受生活。

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和他的同事们发现,除了在那些极穷困的、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的地区之外,收入高低和快乐度的关联度都相当低。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将他的研究方向转向有关幸福的课题。在他的研究中,卡尼曼和他的同事们也几乎没有找到幸福和财富的必然联系。

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所以,请记住,幸福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必须在我们个人及社会的问题都解决之后才能追求的东西。一个工匠的幸福,不是在于他用产品换得了多少财富,而是因为他工作的过程,对他来说就是幸福。这是属于内心的幸福,是不会为外界环境所剥夺的至高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