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了11项重点行动,其中的“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许多大型的传统企业早已开始试水,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因为“互联网+”势不可挡,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必然路径。在这方面,家电制造业成为“互联网+”最近的入口,因此,下面我们以家电制造业来说明这个问题。
●家电制造业成为“互联网+”最近的入口
在“互联网+”的热效应下,金融、医疗等纷纷开始融入其中,发挥独特优势。对于家电制造业来说,其实与互联网融合的这些行业中,它是最接地气的。“互联网+”制造业是众望所归,毕竟互联网化不是要革命,让传统企业恐惧,而是一种帮助传统制造辅助升级的工具。融合后,“高大上”的智能家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本冰冷的家电开始变得有感情了,能与人沟通了,成为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用手机通过软件就能实现家联网的控制,比如回家前通过手机打开空调,做上米饭,到家进门时,门会自动打开,灯自动亮,窗帘自动关闭,厨房的饭也已做好。若不想动,还能用智能炒锅做好菜,完全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这些可以根据自身习惯、需求,通过系统软件更改操作,个性化定制,家电显然成为一个随时为自己服务的“助手”。家电制造业与“互联网+”有效融合,通过手机APP连接,实现信息收集和处理,及时做出反馈,实现了智能控制。家电制造业积极迎合互联网,通过数据收集、挖掘、分析和整合资源,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家电制造业虽然反应慢一些,但是却是“互联网+”的最近入口,一进入领域,就产生了巨大的连锁效应,使得家电制造业快速升级,成为传统制造业中最瞩目的焦点。
美的与阿里合作,签下110亿元大单,在网络建设、智能云平台、大数据应用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互联网+”制造业深度范本;京东与家电制作业自建的专卖店合作,通过拓宽家电销售渠道,完善物流配送渠道,改善了家电零售渠道,助推家电行业发展;海尔强势出招,对内实现智慧家庭,通过U+平台为用户提供定制生活入口,对外连接互联工厂,建立模块商资源平台,实现全球物联网,满足用户多方需求。
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大型家电企业已与“互联网+”融合,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商业模式,成为家电行业的领头羊,这有助于带动中国传统家电向智能家电发展。
●家电制造业携手“互联网+”向工业4.0迈进
工业4.0是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传统的行业将消失,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提出要让制造业和互联网紧密结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个机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建立完整体系的制造业。在一场制造业升级的国家战略下,美国提出重返制造业,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用互联网来承担制造业的任务,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用“互联网+”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互联网成为制造业的“救世主”,家电制造业更是如此,直接关乎未来的存亡。
在“互联网+”不断发酵的趋势下,德国与中国展开合作,德国借助中国广大的互联网消费市场实现工业4.0,中国借助德国打开德国和欧洲市场,重点都是要把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让制造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为双方的制造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机会,对于家电制造业来说,更是一次翻身的机会。需要深度与互联网融合,收集大数据快速做出分析,改变信息与数据的不对称;改善产品和服务,转换角度,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极致体验,满足消费者多方需求,保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到位,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当前“互联网+”大行其道的趋势,家电制造业还是要继续做好新品研发、生产制造,解决营销、批发和物流的问题,及时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企业自身能力。同时,加快自身转型,从里面开始改变,强硬自身能力,面对外界的强势冲击时,才有面对的底气,才能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地与传统行业相加,开个网店、网站和微信,而是通过网络收集大数据、挖掘、分析和整合资源,加入智能感应能力,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改变传统行业,提高效率。
虽然“互联网+”成为时下的趋势,工业4.0也是未来的制造业发展方向,面对这样的情形,家电制造业发展显得有些举步维艰,但是这也是一种推动力。现在看似“互联网+”概念火热,表面上看起来能促进制造业转型,但是要重点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上。尤其是现在国家按照《中国制造2025》来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家电制造业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在为家电智能化方向迈进时,不要沾沾自喜,更是要耐心倾听消费者的需求,及时收集大数据做出分析,以便生产更优更好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保证行业不断发展,真正地向工业4.0迈进。
●用互联网思维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家电制造业率先实施“互联网+”,我们可以看出用互联网思维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维不只适用于互联网企业,也适用于传统制造业乃至任何行业和领域。目前国内转型较成功的制造业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以互联网思维实现从代工制造向电商供应链转型,且取得了明显效果。未来的企业要互联网化,每家企业都要有互联网的思维。在未来不用互联网方式来思考问题,就没办法在社会展开竞争。
互联网思维讲究平等、即时、互动,主张迅速捕捉市场异动,重视“用户体验”,打通企业的七经八脉,并快速做出反应,使其更有能力迎合当下与未来的市场需求。同时,还能实时把握物流速度、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售后服务等,并通过互联网及时反馈消费者满意指数。这无疑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改变经营链条过长、产能有余而个性化不强、市场反馈过慢的掣肘。因此互联网思维能使制造业企业鼻子更灵、反应更快,更能适应“快时代”、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互联网思维利用大数据与开放平台,从消费者的角度上思考、设计产品,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并将用户提升为设计者,让消费者从产品的被动接收者变成参与者,使目标受众的消费喜好得以精准锁定,并使企业与用户之间形成一个“互动、反馈、改进、创新”的循环的生态,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提升创新与设计的水平。因此互联网思维能使制造业企业眼光更准,并最大限度弥补创新与设计不足等诸多短板。
互联网思维强调企业平台化发展,要求企业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整合优秀的资源,并联周边的服务,创造一个新的生态圈,挖掘新的商机。这个模式促使传统企业从“封闭式”企业发展成为“开放式”的“聚宝盆”。这样,企业不仅能从产品、服务中获取利润,还能从整合的平台中创造一种共赢式的、智能家居型的商业生态。同时,QQ、微信等沟通方式越来越丰富,有利于企业积累丰富的客户资源,并以智能化的方式来维系客户关系,让企业打造更加庞大、稳固的客户关系网。因此互联网思维能使制造业企业增强开放性与包容性,拓宽经营范围,走出价值链低端,甚至实现跨界经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