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竞争恐怖得一塌糊涂”

“竞争恐怖得一塌糊涂”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际和国内手机厂商群雄逐鹿、杀招频出的竞争局面下,小米手机能脱颖而出,取得今天的地位殊非易事。显然,对手们并不想给雷军片刻喘息的机会,而雷军直言“这个行业的竞争恐怖得一塌糊涂”,则将竞争局面的波诡云谲一语道尽。如今,华为从不避讳将小米视为竞争对手,一些针对性明显的战略部署也频频推出。这意味着,未来小米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在国际和国内手机厂商群雄逐鹿、杀招频出的竞争局面下,小米手机能脱颖而出,取得今天的地位殊非易事。小米和国内的华为、联想乃至国际的苹果、三星都不同,后者都是技术和资本积淀深厚的传统科技制造企业,而小米则有着更多的互联网和创新基因。不过,虽然雷军将小米定位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以硬件优势迅速崛起的企业背景、未来软硬件和云服务齐头并进的战略定位,都决定了手机硬件业务对小米的重要性是长期不会改变的。这也决定了,小米不可能在智能手机行业淘汰赛一样的竞争中置身事外。

从小米诞生的2010年到2014年,是智能手机行业竞争由激烈到白热化的四年,凭借从起步就开始的狂奔,小米手机坐上了全球销量第三、国内销量第一的位子,但一路走来并不轻松。2014年12月16日,雷军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四十五个生日,而就在同一天,余承东领导的华为终端部门推出了全新的荣耀6 plus,周鸿祎执掌的360结盟酷派进军手机研发。显然,对手们并不想给雷军片刻喘息的机会,而雷军直言“这个行业的竞争恐怖得一塌糊涂”,则将竞争局面的波诡云谲一语道尽。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崛起是近两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出现的新特点。2010年,小米初创时期,当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前五位分别是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索爱、黑莓,并没有中国国产品牌的一席之地。经过短短几年的进化,2014年,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出现了全面逆转,来自Gartner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三星智能手机在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与苹果分列第一名和第二名,华为、小米和联想三家国内厂商则包揽了第三名到第五名。背靠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厂商的表现可圈可点,毫无疑问,脱颖而出的厂商都有着非同一般的竞争力。

在国际和国内手机厂商群雄逐鹿、杀招频出的竞争局面下,小米手机能脱颖而出,取得今天的地位殊非易事。小米和国内的华为、联想乃至国际的苹果、三星都不同,后者都是技术和资本积淀深厚的传统科技制造企业,而小米则有着更多的互联网和创新基因。不过,虽然雷军将小米定位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以硬件优势迅速崛起的企业背景、未来软硬件和云服务齐头并进的战略定位,都决定了手机硬件业务对小米的重要性是长期不会改变的。可以说,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也是小米的立身之基,这也决定了,小米不可能在智能手机行业淘汰赛一样的竞争中置身事外。

在国内,小米最直接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是华为。余承东将华为定位为一家“竞争对手驱动型”公司,华为公司的发展史上,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都曾扮演了华为的对手这一角色,而最终的结果,都是华为凭借对手给予的驱动力笑到了最后。如今面对小米这个“暴发户”,华为的手机核心技术和公司整体实力虽然绝对占优,却丝毫不敢轻敌。

华为早就很清醒地认识到,与小米相比,暴露于互联网时代的“大公司病”是华为的劣势。实际上,华为内部从来没有忽视互联网思维对手机业务的推动作用,但华为的机制不灵活,决策烦琐,导致进入时机迟迟延宕,只是在小米手机出现之后,决策层才及时反应,扭转了企业的战略方向。

但华为的长处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科技制造业的大公司,华为有着埋头苦干、步伐稳健的优良作风。与小米的乘风而起不同,华为的成长打着筚路蓝缕的深刻印记。早在2004年,华为就成立了自己的芯片设计开发公司,其如今的技术积淀,就如寒窗十年的一张成绩单,后来者眼馋之余,只能佩服任正非的战略眼光。

如今,华为从不避讳将小米视为竞争对手,一些针对性明显的战略部署也频频推出。2013年12月,为了对抗小米,华为推出了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并相继发布了多款主打性价比、剑指小米和红米的手机。2014年12月,在荣耀与小米仍存差距的情况下,荣耀又通过与腾讯等企业达成合作等方式,继续深挖荣耀品牌的增长潜力。

华为在企业战略上死盯小米,寸步不让,寸土必争,大有视小米为冤家对头的意思。2015年1月中旬,为了配合小米扩展印度等海外市场的需要,小米宣布将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新建一座研发中心。兵贵神速,华为2月5日就发出隔空喊话般的声明,声明称华为在印度斥资1.7亿美元建立的研发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

为了弥补自身短板,支撑手机业务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华为可谓不遗余力。余承东就曾表示,华为要从所有手机厂商中活下来,2015年,华为终端将在渠道、零售、数字媒体、互联网营销以及品牌营销、流程IT支撑体系上打造整体综合能力,力争把短板补齐。这意味着,未来小米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除了华为之外,小米在国内的另外一个对手是联想。2014年第二季度,由于调研数据来源不一,小米和联想分别被不同的调研机构推上了国内市场销量第一的位子。调研机构Canalys宣布,第二季度小米在国内的销量超过三星,另一家调研机构IDC宣布,三星智能手机的在华销量已经落后联想,但两家调研机构在联想和小米谁是国内销量第一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分析者认为,小米手机官方公布的销量可能只是出货量,没能将线下的渠道和黄牛压货刨除在外,调研机构的结论产生分歧,是因为两家机构采信并使用的数据来源有所不同。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关心联想和小米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第一,调研结论产生分歧更大的意义在于,它很好地反映和凸显了两家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

联想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之后,联想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联想集团对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收购,于2014年1月实施并对外宣布,此次收购联想以29.1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与谷歌达成协议,收购完成之后,摩托罗拉移动部门的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注册商标易主联想。这一动作显示了联想集团在智能手机行业扩大疆土的雄心壮志。

摩托罗拉手机堪称手机行业的鼻祖,但从2007年开始亏损不断,2011年摩托罗拉将手机业务卖给了谷歌,联想接手前,谷歌已经在此项目上累计亏损10亿美元以上,不过,易主联想后摩托罗拉的亏损开始大幅缩窄。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对摩托罗拉信心十足,他透露,2014年第三季度摩托罗拉移动的销售历史性地超越1000万台,同比翻了一倍,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而在中国市场,最新上市的Moto X仅用一周时间预订量就超过了100万台。

联想自有品牌的手机均为中低端定位,收购摩托罗拉是联想剑指高端市场的一次战略布局。对于小米来说,联想自有品牌先后推出的乐檬K3、黄金斗士A8、黄金斗士Note8均在各个价位构成了对小米的威胁,而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意味着小米未来若要向高端市场转移和布局,又多了一个对手。

除了华为和联想,中兴、酷派、魅族等国内手机厂商也在虎视眈眈地紧盯小米,就是三星、苹果等海外竞争者也不敢不有所警惕,并制定策略应对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市场交锋。应该说,这些企业的很多战略布局,都是给小米“量身定制”的。要知道,小米是互联网手机的开创者,正是因为小米的野蛮生长,直接让传统手机巨头看红了眼,才会纷纷推出独立的互联网品牌与之对抗。

不过从目前来看,国内外手机厂商向小米叫板的精密布局和围剿策略都没能明显阻止小米的野蛮生长。这说明小米的竞争战略的确有其过人之处。当我们考虑到小米仅仅是一家成立4年有余的互联网企业,却已将行业大佬甩在身后,在全球谋得举足轻重的地位时,我们尤其应该相信这种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