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格形成与工程造价的概念

价格形成与工程造价的概念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商品价值。工程造价本质上属于价格范畴,要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必须首先了解商品价格和工程造价形成的基本原理。因此,个别成本不能成为价格形成中的成本。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工程造价,即生产价格则可用平均成本加上平均利润求得。

价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商品价值。工程造价本质上属于价格范畴,要掌握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必须首先了解商品价格和工程造价形成的基本原理。

一、价格的形成

(一)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商品生产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消耗得越多,商品中所含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商品中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的价值量就越低。

商品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商品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在价格形成中表现为物质资料消耗的货币支出;二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出的价值。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又由两部分组成:补偿劳动力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劳动者创造的补偿劳动力的价值V,表现为价格形成中的劳动报酬的货币支出;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m,表现为价格形成中的赢利。C和V两部分的货币支出形成商品价格中的成本。成本在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

(二)价格形成中的成本

1.成本的经济性质

成本是指商品在生产和流通中所消耗的各种费用的总和,是价格形成中C和V的货币表现。生产领域的成本称为生产成本,流通领域的成本称为流通成本。

价格形成中的成本不同于个别成本。个别企业的成本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其他因素。每个企业由于各自拥有的条件不同,成本支出自然也不会相同。因此,个别成本不能成为价格形成中的成本。价格形成中的成本是社会平均成本,但企业的个别成本却是形成社会平均成本的基础。社会成本是反映企业必要的物质消耗支出和工资报酬支出,是各个企业成本开支的加权平均数。企业只能以社会成本作为商品定价的基本依据,以社会成本作为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2.成本在价格形成中的地位

①成本是价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价格形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②成本是价格最低的经济界限。成本是维持商品简单再生产和满足企业补偿物质资料支出及劳动报酬支出的最起码的条件要求。

③成本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的变动。

3.价格形成中的成本是正常成本

所谓正常成本是指反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消耗的成本,它是物质消耗支出和劳动报酬支出的货币价值。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正常成本是指新产品正式投产成本,或是新老产品在生产能力正常、效率正常条件下的成本。非正常因素形成的企业成本开支属非正常成本。非正常成本一般是指新产品试制成本,小批量生产成本,其他非正常因素形成的成本。在价格形成中不能考虑非正常成本的影响。

(三)价格形成中的赢利

价格形成中的赢利是m的货币表现,它由企业利润和税金两部分组成。

赢利在价格形成中所占的份额虽然不大,远低于成本,但它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价格形成中没有赢利,再生产就不可能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社会也就不可能发展。

价格形成中赢利的多少在理论上取决于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量,但要准确地计算是相当困难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赢利是通过竞争形成的,但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制订地区工程造价水平基础时,可通过计算成本赢利率来计算价格。社会平均成本赢利率反映着商品价格中赢利和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工程造价,即生产价格则可用平均成本加上平均利润求得。其计算公式为:工程造价=生产部门平均成本(1+社会平均成本赢利率)

成本赢利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商品价值中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耗费。特别是成本在价格中比重很大的情况下,它可以使价格不至于严重背离价值。同时计算比较简便。

【例1.2.1】 某地区某种单位建设工程产品的平均成本为1300元。该地区建设工程产品年成本总额为200亿元,年赢利总额为15亿元,试确定该地区此种单位产品的价格。

【解答】 计算社会平均成本赢利率和单位建设工程产品的价格为:

单位产品价格=1300×(1+7.5%)元=1397.5元

(四)支配价格运动的规律

价格存在于不断运动之中,支配价格运动的经济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1.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规律。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以等量价值为基础,商品价格必须以价值为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一次商品交换都是等量价值的交换;也不是说商品价格总是和价值相一致。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价格和价值往往是不一致的。价格通常是或高或低地偏离价值。价格总是通过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形式来实现价值规律。因此,从个别商品和某个时点上看,价格和价值往往是背离的;但从商品总体上和一定时期看,价格是符合价值规律的。

2.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是商品供给和需求变化的规律。它是通过价格波动对生产的调节来实现的。如果某种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会被迫下降;相反,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就会提高。价格作为市场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信号,以其波动调节供需,然后供需影响价格,价格又影响供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供需趋于平衡。供求关系就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也就是价格从偏离价值到趋于价值,再到偏离价值的运动过程。

3.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就是流通中所需纸币数量的规律。货币能够表现价值,是因为作为货币的黄金自身有价值。每单位货币的价值越大,商品的价格就越低;相反,每单位货币的价值越小,商品的价格就会越高。价格与货币价值是反比例关系。

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一是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二是取决于货币平均周转次数。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也就是货币的流通速度。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快,货币需要量越小。其表达式为: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的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符号,它的流通量应等同于金币的流通量。但纸币没有储藏手段职能,如果纸币流通量超过需要量,纸币就会贬值。此时,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低于金属货币的价值量,商品价格就会随之提高。纸币流通量不能满足需要时,它所代表的价值就会高于金属货币的价值,此时价格就会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