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素养应终身修炼

教育素养应终身修炼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在中国的教师中很有影响力。而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师还应该了解这门学科的最复杂的问题和学科的学术前沿思想问题。可见,仅仅就学科素养而言,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丰富多样地来研究儿童也是教师教育素养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教师的语言修养,认为这是教育素养的又一个方面。

教育素养应终身修炼——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在中国的教师中很有影响力。现在很多名师在谈及自己的成长时,都会感谢《给教师的建议》带给自己的帮助。比如李希贵、钱梦龙、于永正、吴正宪、王崧舟等名家都非常推崇《给教师的建议》。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给教师的建议》给我国当下活跃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名师们指明过努力的方向。

2009年寒假,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发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虽然我自己早就买过这本书,但也一直没有仔细研读过。这样,在2009年的寒假,我开始重点阅读这本书。当然,这本书中有很多内容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比如,关于教师研究的重要意义,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的观点,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等。这些话题,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时髦”的。不过,他对教师教育素养的阐述,引发了我深度的思考。相信有点进取心的老师,认真地阅读了他对教师教育素养的阐述后,肯定会有一种汗颜的感觉。的确,现在的教师,是亟须提升自身素养的。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的教育素养主要包括学科素养、研究学生的素养和语言素养这三个方面的素养。

教书育人”,这是很多教师对自己职业身份的最大认同。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是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很多教师也只是熟悉所教学科的教材,甚至只是所教学科的学段的教材,更谈不上精通。比如说初中的老师,只熟悉本学科初中的教材,而对小学和高中的教材就不清楚了。而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师还应该了解这门学科的最复杂的问题和学科的学术前沿思想问题。他认为,教师不深刻了解他所教的基础知识所属的那门科学,就谈不上教育素养。可见,仅仅就学科素养而言,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

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教师过度依赖网络,采取拿来主义,不系统研究教材,学科素养更成问题了。可见,现在的教师,在学科素养这一最基本的素养上,还需补很多的课。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丰富多样地来研究儿童也是教师教育素养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观察儿童,以及从如何观察的结果中探索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工作方法。我们虽然常说“以生为本”,但是往往忽略了研究学生。现在,我国的教育理论界也在强调要重视研究学生,不能目中无人,这也说明了教师提高研究学生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素养。在这一点上,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强调教师对心理学的学习和应用,这对我们教师而言也很有启发意义。现在,我们也非常强调研究儿童。《教育研究与评论》2013年第2期刊登了原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研究:教师的“第一专业”》一文,对儿童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中国教育报》也曾刊发过《“以学生为本”要从研究学生做起》,强调研究学生的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教师的语言修养,认为这是教育素养的又一个方面。他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活动起着确定作用。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未能用儿童可以接受的、鲜明的语言表达清楚事物的现象和概念,因而不得不多次重复讲解,这要浪费多少时间呀!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可以做到精讲精练,有些教师则要多讲多练,有些教师讲一遍学生就可以听明白,有些教师讲了好几遍,学生并不一定全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师是靠“嘴皮子”吃饭的,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成为一项基本功,需要不断修炼。郭元祥的《教师的20项修炼》把教师的语言修炼作为了其中的一项重要修炼。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教师的脱稿讲话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很多的交流会上,教师念稿子的现象是很常见的。某校举行暑期读书交流活动,11位教师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从该校校园网呈现的照片来看,这11位教师都在念稿子,没有1位教师是真正在“讲话”。如果教师自身缺少这种当众讲话的意识和能力,也不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在未来的社会中,说话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学科素养、研究学生的素养、语言素养是教师安身立命的重要教育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必备功夫”。与他所处的时代相比,现在的社会发展更加快速,知识更新更快,学生的见识更广,这对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更要有加强自身教育素养修炼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地提出,“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教育素养的品质所要求的。教师要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面对这样的高论,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现在大多数的教师却依然不读书,这真是非常遗憾。在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上,苏霍姆林斯基还要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创造实验室”,并逐年丰富起来。他把此称为教师劳动的工艺学,说白了是教师逐年积累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料。这样,通过一年一年的积累,教师用于每一节课的资料就会越来越多,教育素养自然就“水涨船高”了。可见,教师的“绝活”是需要终身修炼的。

让提升教育素养成为自己的终身修炼,这是每一位教育人应该好好思考的。

(《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

延伸阅读:

1. 《孩子们,你们好》,〔苏〕阿莫纳什维利,朱佩荣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2. 《教师最喜欢的教育名言》,朱永新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3. 《教师的20项修炼》,郭元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4. 《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高万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1月出版

5. 《教师的体态语言》,李振村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6. 《身为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反思》,王木春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7.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闫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1月出版

8. 《帕夫雷什中学》,〔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2月出版

9.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10. 《教师礼仪》,李兴国、田亚丽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11. 《给教师的60条法律建议》,雷思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