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身体机能训练

身体机能训练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负重练习是举重的基本特点,对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无疑具有其特殊的要求。纵观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征:1.中小级别体脂百分比较低。举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指举重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它是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某一机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举重运动员运动时所需要的某一方面能力。

第三章 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训练

第一节 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特征

一、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一)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及结构

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是指举重运动员外部与内部的形态特征。反映外部形态特征的指标有:长度(身高、坐高、上肢长、下肢长、前臂长、手长等),围度(胸围、臂围、腿围、腰围、臀围和头围等),宽度(肩宽、髂宽、胸宽、胸厚、手宽、足宽)等。

反映内部形态的指标是身体成分(瘦体重、体脂、体脂百分比、克莱托指数等)等。

科学研究证明: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对身体形态有很大影响。以举重运动员的身高为例,2005年10月,科研人员通过调研和测量参加第10届全国运动会男女举重决赛各级别前15名运动员,获得了我国男女举重各级别高水平运动员身高的数据。男子8个级别的平均身高为:56kg级155.7cm,62kg级158.9cm,69kg级163.1cm,77kg级167.1cm,85kg级170.2cm,94kg级171.6cm,105kg级175.6cm,+105kg级181.2cm。女子7个级别的平均身高为:48kg级152.5cm,53kg级154.8cm,58kg级157.1cm,63kg级160.1cm,69kg级162.1cm,75kg级164.1cm,+75kg级170.2cm(杨世勇,2006)。上述统计数据说明我国男子举重中小级别选手的身体形态指标较好,而94~+105kg级部分运动员身高略矮,皮下脂肪较多。我国女子举重选手的身体形态指标较好,而+75kg级部分运动员身高略矮,皮下脂肪较多。上述身高数据可以作为举重运动员选材和训练的重要参考。

(二)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意义

1.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运动成绩有密切联系,举重是按体重分级,以抓举、挺举为竞赛手段,以举起的最大重量为成绩评定标准,以增强体质、发展身体力量为最终目的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对身体形态具有很高的要求,而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对身体形态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在举重运动员选材时应从遗传等因素出发,把具有优越身体形态条件的儿童、少年挑选出来。

2.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运动员相应的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和竞技水平,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因此,应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训练,以适应创造优异专项成绩的需要。

(三)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特征

负重练习是举重的基本特点,对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无疑具有其特殊的要求。举重运动员的体型特征是小级别身材较矮小,大级别身材相对较高大,总体特征是体格健壮、体形匀称、骨骼粗大、胸脯厚实、皮下脂肪少、肌肉线条明显、四肢发达有力、肩宽、手指长、臀部肌肉紧缩上收等。不同级别的举重运动员身高、肢体长度、围度和宽度的绝对值随着各级别的增加而增长,这符合运动员的生理要求。轻量级的运动员的上、下肌肉的块头比重量级发展均衡。

纵观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征:1.中小级别体脂百分比较低。多数中小级别的优秀运动员体脂百分比在6%~10%之间;2.克莱托指数普遍较高。克莱托指数是评价运动员身高体重比例的指标,我国多数优秀运动员在这一指标上高于国外的优秀运动员;3.体格围度普遍较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胸围上,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的胸围偏低;4.中小级别相对力量较大。我国中小级别的优秀运动员相对力量水平较高,特别是腿部力量,如56公斤级的奥运冠军龙清泉,其后蹲力量就达到了220公斤。5.大级别绝对力量偏低。我国大级别的优秀运动员绝对力量普遍低于国外的优秀运动员,如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著名举重选手安德森·保罗,其后蹲达到548公斤,而我国同级别的最优秀选手后蹲最高仅达到380公斤。这也是我国男子大级别成绩较低的原因之一。

二、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

(一)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概念

举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是指举重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它是身体活动能力的基础,某一机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举重运动员运动时所需要的某一方面能力。

人体生理机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和能量代谢、感官、体温等等。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身体机能指标主要有:心血管系统中的心率血压、血红蛋白、心血管系统运动负荷(哈佛台阶试验)、心电图;呼吸系统中的肺活量、呼吸频率、最大摄氧量;肌肉结构中的肌纤维数量、长度、类型;感官功能中的视觉、听觉、平衡机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血睾酮等。举重训练中经常涉及的身体机能指标主要有:心率、血压、血红蛋白、血睾酮等等。

人的一切正常身体机能都是有遗传的,同时又有变异。如血型、血红蛋白、红白肌纤维比例等就表现出遗传特征。神经类型也有强烈遗传基础,且表现出一种显性遗传。其他如最高心率、最大吸氧量、血乳酸系统、ATP、ADP、CP、磷酸盐系统等也主要受遗传影响。例如:心血管系统主要受遗传控制,其中最高心率的遗传系数高达0.859,血型和血红蛋白也完全由遗传决定;呼吸系统中最大吸氧量的遗传率为93.6%。

(二)举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意义

1.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许多指标具有强烈的遗传特征,举重运动员也不例外。因此,在举重运动员早期选材时必须从遗传学角度选择身体机能突出的儿童、少年,为将来出成绩打下基础。

2.身体机能的某些指标又是有变异的(如肺活量的遗传性较小,后天训练改变的幅度大),因此应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为达到高水平成绩奠定基础。

3.某一机能水平直接影响着运动时所需要的某一方面能力。举重项目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项目需要突出的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系统论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系统,各器官系统功能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此,必须全面发展和提高身体机能,以适应高水平运动训练的需要。

(三)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评价

1.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参考范围标准

(1)心率(HR):45~80次/分(安静状态);(2)血压(BP):90~140mmHg(收缩压)60~90mmHg(舒张压);(3)血红蛋白(HB):男:130~160g/L女:120~150g/L;(4)红细胞(RBC):3.5~5.6(×1012个/L);(5)细胞压积(Hct):35~47%6;(6)红细胞分布宽度(RDW):11.0~15.0%;(7)血清铁蛋白(SF);40~150μg/L;(8)白细胞(RBC):4.0-11.0(×109个/L);(9)CD2/CD8:.0.7~2.0;(10)NK细胞:7.0~38.0%;(11)免疫球蛋白G(IgG):8~16g/L;(12)免疫球蛋白M(IgM):1.4~4.2g/L;(13)免疫球蛋白A(IgA):0.5~1.9g/L;(14)血清睾酮(T):男280~1000ng/L,女10~100ng/L;(15)血清肌酸激酶(CK):男10~300U/L,女10~200U/L;(16)血清乳酸脱氢酶(LDH):125~290U/L;(17)血乳酸(Bla):小于2mmol/L(安静时);(18)乳酸无氧阈:4mmol/L;(19)主要糖酵解代谢区:大于12mmol/L;(20)血尿素(BUN):4~7mmol/L

2.主观体力感觉评价等级

(1)6级:根本不费力;(2)7~8级:极其轻松;(3)9级:很轻松;(4)10~12级:轻松;(5)13~14级:有点累;(6)15~16级:累;(7)17~18级:很累;(8)19级:极累;(9)20级:精疲力竭

3.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状态评定参考标准

(1)心率(HR):晨安静时恢复到个人正常范围;(2)血红蛋白(HB):恢复到个人正常范围或自身的高水平上;(3)血清睾酮(T):恢复到个人正常范围或自身的高水平上;(4)血乳酸(Bla):运动后消除快,恢复时间短,表示机体的恢复能力强;(5)血尿素(BUN):晨安静值在7mmol/L以下;(6)尿蛋白(PRO):运动后4小时或次日晨尿蛋白消失。

4.举重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的综合评定(最佳身体状态评定)

(1)心率(HR):呈稳定状态;(2)白细胞(WBC):处于本人正常值的上限;(3)血红蛋白(HB):处于本人最高水平上;(4)血尿素(BUN):晨安静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5~7mmol/L);(5)血清睾酮(T):保持在自身参考范围或自身的最高水平上;(6)尿常规指标:晨安静时,各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内。

5.举重运动员训练负荷量监控指标及评定参考值

(1)心率(HR):根据本人最大心率百分数评定;(2)血乳酸(Bla):运动后上升的幅度大,表示运动强度大,训练适应后升高幅度减小;(3)乳酸无氧阈:4mmol/L;(4)主要糖酵解代谢区:大于12mmol/L;(5)血尿素(BUN):运动后增值大,表示负荷量大或机能下降;训练适应后增值减小。运动后以小于8.0mmol/L为宜。(6)血清肌酸激酶(CK):CK的活性越高,表示训练强度越大;适应后升高幅度减少。

第二节 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方法与要求

一、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的方法

(一)科学、系统而又适合举重项目需要的各种体能训练方法对身体形态都有积极影响,根据需要运用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法,可以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产生最佳影响,有利于创造优异的举重运动成绩。

(二)任何科学、合理的举重训练手段对促使身体形态向举重专项需要的方向发展都有显著和积极的促进作用,几乎所有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训练,基本上都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和专项训练方法实现的。因此,专项训练是改善和提高身体形态的重要方法。

(三)手持轻器械训练法。手持实习球、哑铃、木棒、体操等轻器械进行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不同的训练内容与运动方式,可以训练身体的任何部位,能有效地影响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四)舞蹈训练法。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加工的人体动作,其基本要素有动作的姿态、协调能力、明显的节奏等,对提高举重运动员的协调能力、节奏感以及形成良好的运动姿态和身体姿势都有积极意义。

二、举重身体形态训练的要求

(一)应注意遗传因素的影响

在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各项指标中,有的指标遗传度很高(如高度、长度和宽度指标),有的指标遗传度较低(如体重等充实度指标)。因此,在举重运动员的选材时,应重视高度、长度和宽度等形态指标,而与肌肉有关的体重等充实度指标,则应更多地依靠后天的训练加以改善和提高。

(二)要根据举重项目特点安排身体形态训练

由于举重项目的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是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而这种专项竞技能力又都对特定的身体形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必须根据举重项目的需要及其对竞技能力的需求特点,安排相应的身体形态练习方法与手段。

(三)要根据举重运动员生长发育的形态特征安排身体形态训练

根据举重运动员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安排形态训练有不同的特征,一般是先长高度,后长宽度、围度和充实度。心脏发育过程中先加大心脏容量,后增厚心壁肌肉,与其相应的竞技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亦有不同,身体形态训练应与之相适应,而不可颠倒[1]

(四)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改善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影响身体形态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气候等)、生活习惯、饮食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或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因此,身体形态的训练不能只从训练的角度出发,也应注意其他手段的运用。举重项目是按体重分级的项目除了大级别外,对体重均有限制,对相对力量水平等体能素质也有很高要求。因此,必须注意饮食和营养的控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第三节 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方法与要求

良好的身体机能是达到举重运动员高水平体能的重要基础,身体机能水平也是体能训练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的方法

举重从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项目需要突出的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系统论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系统,各器官系统功能都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此,必须全面发展和提高身体机能,以适应高水平运动训练的需要。

良好的身体机能是达到高水平运动体能的先决条件,身体机能的许多指标既受遗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同时又有变异性,因此必须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提高身体机能。举重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训练主要通过体能训练、专项训练的途径去实现。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专项训练可以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同时,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又能有效地促进其体能训练水平和专项成绩的提高与发展。

(二)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评定

目前关于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教练员观察或运动员自身的主观评价,如自我感觉运动强度表(RPE)。这类方法主观因素较多,仅能定性判断身体状况,不能对训练后的身体机能状态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不能对运动训练进行科学指导;二是通过运动负荷实验,根据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评价机能状态。常用的方法有台阶试验和Cooper试验等。这类方法只能对某一时刻的机能评估起作用,而不能对机能状态进行动态变化趋势的评估。另外,在运动员一段时间的运动训练后再进行负荷试验,使身体承受额外的负荷,会加重运动员的疲劳程度,也不能准确反映运动员一定运动训练后的身体机能状态;三是运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定量的方法评价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对科学安排训练负荷至关重要,运动员只有在承受了足够大的负荷和强度的训练,机体处于最大应激状态时,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国内外学者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血液生物学指标能够准确、客观、定量地反映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为教练员及时调整训练负荷、采取合理的恢复手段、提高训练成绩提供依据。

近40多年来,体育科研工作者经过辛勤研究和实践,推出的行之有效的实用生理生化指标不断增多,监测机能的范围逐渐扩大,评定水平和自动化操作程度也愈来愈高,测试过程和测定结果的反馈速度也不断加快。

测定各种运动场合下心率、血压(BP)及血、尿、汗、唾液的某些生化成分,可以间接地揭示举重运动员运动时能量代谢特点和规律,反映运动肌的能量平衡、内环境酸化、水盐平衡、神经体液调节、组织损伤、免疫机能、营养状况等,因而是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重要内容。例如,测定24小时尿肌酐排泄量,以评定骨骼肌质量和磷酸肌酸含量;测定固定负荷的亚极限运动至力竭的时间,以比较不同个体糖原储量的多少;测定耐力运动中血液、汗、尿的尿素变化,以评定蛋白质氨基酸的供能比值;测定长时间运动时血、汗中电解质含量的变化,结合运动成绩,展现出脱水对运动机能的抑制作用,为运动员合理补水、补电解质提供可靠的依据。已被训练实际广泛接受和采纳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和血糖、血乳酸、血尿素、血红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简便可行的尿蛋白、尿胆原、尿肌酐等尿液生化指标,为运动员提供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的运动机能、训练负荷、营养状况、疲劳与恢复等方面的反馈信息。血、尿、汗、唾液取样方便,无损伤或损伤少,易为运动员接受,且测定简易和快速,便于在运动中反复测定。

(三)举重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的要求

举重项目属于力量项群,要求空中多维转向准确,节奏感强,位感灵活,神经过程强度大。它也从属于耐力项群,要求全面且具有明显的专项特点。这种特点集中表现为既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无氧代谢能力,又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有氧代谢能力,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心肺功能。

当前对运动心肺功能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有创性和无创性的实验进行的。目前,对于无创性的研究也主要是通过运动心肺功能的测试来进行的。主要通过观察机体在一定运动负荷下的生理反应,评估个体的有氧运动能力、运动时的血流变化情况、心电的生理反应及无限制运动的征兆或症状,并通过测试所收集的气体并通过收集心率表及电极传导提供的数据,继而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心肺运动试验可动态观察运动过程中机体的心脏血管和肺功能,并反映人体的心肺储备功能,它不仅对于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的诊断康复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其他许多残疾患者康复评估的重要内容,如高位截瘫、严重的脊柱侧弯及胸椎后凸畸形、运动神经元病、心/肌病等程度不等地影响心肺功能,是现今的研究热点

人体器官通常有较大的储备功能,在静息状态下,潜在储备能力的低下不易表现出来,而仅在功能明显降低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运动可增加气体运输、气体交换和骨骼肌的代谢能力等,故心肺运动试验可以从运动过程反映出的模式特征和连续监测的众多指标中选出最能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素质的指标。

常用的动态评价试验概述如下:

机体在安静状态下,心率,呼吸频率较慢,肺泡面积仅开放约1/20,因此,仅做安静时的功能检查,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和运动潜力。在测试对象被给予一定运动负荷的情况下,机体需要动员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潜力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适应运动负荷的需要。此时的潮气量、通气量、摄氧量等指标会增加几倍到几十倍,就能够反映出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储备及工作潜力。常用的动态试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列杜诺夫联合机能试验

联合机能试验的负荷由三部分组成:(1)30秒内做20次全蹲起;(2)原地15秒快跑,要求以百米速度进行;(3)原地匀速跑3分钟(男)或2分钟(女),速度为每分钟180步,高抬腿进行。上述每种负荷后检查脉搏和血压,20次蹲起后一般连续监测脉搏血压3分钟,15秒钟快跑后连续监测4分钟、3分、2分慢跑后的脉搏血压,连续监测5分钟。

联合机能试验后根据机体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的反应和恢复的情况不同可分为:正常反应、紧张性增高反应、梯型反应、紧张性不全反应和无力性反应。以此来评价心血管的功能状况。

(二)自行车运动试验

一般在自行车测功器上进行,通过骑速、阻力和时间可计算出功率,用以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案:

1.Astrand法

男子从600kg·m·min—1开始骑车,女子从300kg·m·min—1开始,每隔6分钟增加150kg·m·min—1,达到预定的靶心率为止。

2.PWC170

它表示心率达到170次/分时身体所做的功。采用二次负荷,每次负荷3~5分钟。(以负荷中心率相对稳定为准),二次负荷之间休息5分钟。第一次负荷后的心率宜在120次/分左右,第二次负荷功率可根据第一次负荷后心率来确定,以心率达到170次/分的负荷为宜。

3.Fox法

在自行车测功器上以150W功率骑5分钟所获得的亚极量心率来推算Vo2max,评价心肺功能。其回归公式为:Vo2max(Vmin)=6300—19.26×亚极量心率(次/分)

4.陈文育法

在自行车测功计上进行负荷功率为50W的准备运动3分钟,然后以100W和150W的功率踏车各3分钟,测定150W负荷时第3分钟的心率,代入回归公式以推算最大摄氧量(Vo2max),评价心肺功能。

(三)活动平板(跑台)运动试验

在活动平板上进行定量运动试验,以速度、坡度和时间控制负荷,根据不同时段的心率等指标来间接推算最大摄氧量(Vo2max),评价心肺功能。运动方案主要有Bruce法和改良的Bruce法等。Bruce法:又称多级跑台试验,在北美地区应用广泛。它分为6级负荷,每级持续3分钟。

第一级:速度为l~7mph(mph为英里/每小时,1英里=1.609千米),坡度为10%;

第二级:速度为2.2mph,坡度为12%;

第三级:速度为3.4mph,坡度为14%;

第四级:速度为4.2mph,坡度为16%;

第五级:速度为5.0mph,坡度为18%;

第六级:速度为5.5mph,坡度为20%。

(四)心肺功能试验(气体交换直接检测法)

上述运动试验主要侧重于评价心功能状况以及通过推算最大摄氧量(V02max)间接评价心肺整体功能,而没有直接测试气体代谢变化。而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电子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运动负荷和气体代谢变化的测量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心肺功能试验(气体交换直接检测法),该方法是在一定的运动负荷下(自行车或跑台)收集受试对象呼出气体并加以分析,对V02max等指标进行直接测定,并可辅以心电导联系统监测心电变化,从而能够综合评价心肺功能的整体状况和储备能力。

运动心肺试验常用的运动负荷方式有跑台和功率自行车。目前功率自行车应用较广泛,其理由是:(1)骑车时呼吸调节容易;(2)骑车时可以较少考虑体重这一影响因素;(3)自行车比跑台价格更低,占地小,噪声小,并且无需电源;(4)特殊人群在跑台上运动较困难而在自行车上相对更容易进行运动。

(五)基本指标指标的确定

包括血压和脉搏,心功能指数,摄氧量VO:(L/min)、最大摄氧量绝对值Vo2max(L/min)、相对值Vo2max(ml/minkg)、心率值(HRmax)、乳酸阈值、呼吸商(R)、氧脉搏(02P)等几项指标。

运动训练必然会引起心血管系统活动的增强,而心脏排血功能的完成主要靠心脏收缩的力量,它是心脏做功的基础,再就是靠心脏收缩的频率,它是心脏本身代偿能力的表现,心脏收缩力的强弱,是由动脉血压直接决定心脏每搏输出量,而心率和血压则影响心脏每分钟的排血量。因此,血压和脉搏共同反映心脏功能。在同等强度刺激后,在一定范围时间内脉搏恢复得快,收缩压强而有力说明心功能水平高。心功能指数是脉搏频率和血压(收缩压)的比值,运动时两者成正比。

摄氧量(oxygenuptake,Vo2)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是反映机体有氧运动能力及体适能的最佳指标。根据Fick公式:Vo2max=心率×每搏输出量×动静脉氧差,即运动中Vo2max取决于心输出量和组织摄氧量,因此Vo2max首先反映了心脏的储备功能,而在运动状态下,心肺作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所以Vo2max也反映了肺脏的储备功能。同时运动生理学认为,Vo2max是代表人体氧化能力的综合性指标,不仅与心肺功能有关,而且与氧的运输能力、肌肉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密切相关。Vo2max对运动能力的重要性有赖于个体训练程度。

乳酸阈值,通常以220一年龄(岁)=最大心率(次/min)进行估算。心率的最高值一般不受训练的影响,而与年龄相关。在当运动强度达40%~50%Vo2max时,每搏量将会达到最大值,此后大致会维持“平原现象”,这一平原期维持的时间越长,说明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越强,而刚出现“平原现象”时的值,通常就是所谓的乳酸阈值。现在对于乳酸阈值的具体界定,通过运动心肺功能仪的气体收集即可自动完成,排除了系统的人为误差,具有相对较高的准确性。在同等强度负荷下运动时高水平运动员心率较低,这是由于对运动训练的适应,在训练后血浆量增加,使得回心血量增加,进而增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最后导致每搏量的增加。同时,受到血浆量增加的影响,当运动员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心室必须有较长的充血时间,否则泵血不足,造成其最大心率较一般人稍低。

呼吸商,又称呼吸交换率,是机体摄氧量与二氧化碳排出量的比值,为运动时利用何种物质作为能量来源的指标。根据糖供能化学过程的定比关系,在完全由脂肪进行供能的情况下,每1000ml氧气最终产生700ml二氧化碳,此时R=0.7;由蛋白质供能时,R=0.8。在一般强度下的运动中,主要是糖与脂肪的混合供能,R通常只有0.85左右,也就意味着是有氧代谢。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肌体通过糖类物质供能的比重不断增加,R=I时表明已全部由糖供能;若大于1,则说明CO2有了额外的增多,这主要是H+浓度升高,乳酸被中和生成乳酸钠与碳酸,分解排出更多CO2的结果,即意味着能量主要为无氧代谢供给。

氧脉搏是指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氧脉搏越高,说明心肺功能越好、工作效率越高。同时氧脉搏是评估心脏输送氧气至周边组织的效率的最佳指标。

无氧阈是指人体在进行渐增强度的运动时,体内的能量代谢由以有氧代谢为主向更多地依赖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及运动时有氧供能尚未需要无氧代谢补充供能时的最大Vo2值,即尚未发生乳酸陆酸中毒时的最高Vo2,是运动时无氧代谢能力的标志。Vo2max与乳酸阈值AT可以识别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最大心排血量和心脏储备的功能容量,故用以标志心功能损害程度,在运动训练及选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乳酸无氧阈负荷增大时,表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提高,反之则下降或不变。研究显示:耐力训练可以使血乳酸积累起点的对应运动强度提高,即意味着乳酸无氧阈提高。这在运动训练中意味着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增强,具有更大的运动潜力。

肺活量反映了人体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评价肺功能的敏感指标。肺活量指数消除了某些形态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反映了每千克体重的肺活量水平,是个相对指标,该指标的变化可以更客观的反映机体的肺功能情况。系统的耐力训练可使心肌纤维增粗,心缩力增强,每搏输出量增加,安静脉搏下降,提高肺活量的值。

布兰奇心功指数是通过测量心率和血压,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而来:

心率(次/分)×[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毫米汞柱)]/100,布兰奇心功指数评价的特点是评定心率的同时,考虑了血压因素,因而较全面地反映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注释】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第190页,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