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心”关注校园里的“边缘人”

用“心”关注校园里的“边缘人”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老师要求周×于下午2点到教工住宅小区附近一商场门口拿试卷。21日上午,周×家长到达学校并反复劝说,但周×思想转变情况不明显。周×本人表示愿意参加考试。22日,系里安排重新出一份试卷,让周×参加补考。2010年3月23日上午,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起特大凶杀事件。这种病态心理注定了周×的事情早晚都会发生。

用“心”关注校园里的“边缘人”——由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引发的思考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陈 晖)

一、案例内容

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父母为普通工人,有女朋友(为校外社会人士)。周×个性比较冲动,对学校有较多不满情绪;学习兴趣缺乏,常旷课在寝室打电脑游戏,成绩较差,大学期间共有5门课程不及格;与同学关系一般,未担任过学生干部,也未参加各种社团。

周×在大学第六学期杨×老师所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中未参加期末考试及补考,只能参加重修。2009年3月20日重修考试报名期间,周×未能在学校考试系统报名成功,在系教学秘书帮助下才完成补报。随后,杨老师与他联系并约定好在5月17日进行重修考试,而周×没有参加考试,也未与杨老师联系。之后,系里主动联系周×,希望其与杨老师商量,安排最后重修补考事宜。2009年5月19日上午,杨老师安排补考,周×说考不出来就没有参加。当日下午,在辅导员老师的劝导下,周×才再次联系杨老师。杨老师要求周×于下午2点到教工住宅小区附近一商场门口拿试卷。周×在未电话通知的情况下,于下午3点10分才到约定地点拿取试卷。后双方又约定当天下午4点半交卷。但直到下午5点,周×才到达约定地点交卷。杨老师因为连续两次等待时间超过半小时,没有接受周×的试卷,而让他于20日上午7点半到教学楼102教室重新考试。周×认为杨老师在耍他,并于20日一早对杨老师采取了报复行动(在杨老师上课的教学楼下等候,待其去上课,冲上去欲打杨老师,并出言威胁要找几个社会上的人来对付杨老师),但被班主任及时制止。

针对周×的行为和举动,该系主任、学工办主任、班主任分别对其进行谈话、教育,分析在该事件中当事人的责任,希望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但周×拒绝认错,固执地认为成绩不及格是杨老师的错,是在故意为难他,要杨老师向他公开道歉,情绪激动并威胁不让他及格就杀掉杨老师。5月20日晚9点半,班主任联系了学生家长,并告知事情经过。21日上午,周×家长到达学校并反复劝说,但周×思想转变情况不明显。

该情况受到学院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出于以人为本的考虑,决定在周×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基础上,再给其一次补考的机会。周×本人表示愿意参加考试。22日,系里安排重新出一份试卷,让周×参加补考。最终,周×通过考试,完成学业。

二、案例分析

1.学生方面

(1)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

临近毕业,周×所受到的压力增多,例如就业压力、学业成绩、经济条件、同学竞争等等。无处不在的压力会诱发各种莫名的情绪反应。本案例中,周×对自己的压力不知道如何进行管理,任凭自身的不满情绪充斥大脑,不懂得如何梳理发泄这种情绪,最后选择以报复的方式爆发出来。

(2)归因

在本案例中,周×在自身行为的归因上是一个倾向于“外归因”的人,这种人能够通过各种借口摆脱自身在事情上应有的责任。周×把事情的最大根源归为“杨老师的错,在故意为难他,要杨老师向他公开道歉”,可以想象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是一个爱抱怨、敏感、逃避现实的人。这种归因行为,也促使周×有很多不合理的信念,对学校、生活的认识、看法会比较极端和偏激。

(3)自我边缘化

在案例中,我们发现,周×在学习、人际、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是较差的,经常旷课补考,很少参加学生活动,他无意中把自己变为学校的“边缘人”,这是非常危险的。2010年3月23日上午,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发生一起特大凶杀事件。一名当过外科医生的中年未婚男子在55秒内,持刀连续朝正在等待学校开门的13名小学生捅去,造成8死5伤,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被社会边缘化的“失败者”。这种人一旦感到绝望,就容易走极端。这种病态心理注定了周×的事情早晚都会发生。该案例中所采取的简单措施(如补考、重考)只是延缓了这个事件的发生,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应该是对像周×这样的“病人”进行有效防治。防,是指让更多人都感到温暖,尽量不让他感到被社会、学校边缘化。治,是指学校与社会都要关心像周×这种被社会边缘化的“失败者”,让他们的心理健康、阳光起来。

2.学校方面

(1)责任扩散

责任扩散是说如果某件事是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他会尽他所能去完成,做不好他会自责。但一旦有别的人来插手,他就不再觉得是他个人的事了,如果没做好,他会认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这个案例中,系辅导员、教学秘书、任课老师杨老师等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多次提醒、帮助他参加补考的举动,在周×的该科考试中扩散了周×应有的责任。周×的考试似乎已经不是个人的事,老师的关心、用心,让周×减少了对自己成绩的焦虑感,“自己没通过,有老师呢!”该案例中,周×的老师们无意中充当了责任扩散的帮手。

(2)消极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周×由于平时表现较差,对学校不满情绪由来已久,受到的消极暗示极多。在此次事件中,学校(以任课老师杨×为代表)多次给周×提供重考的机会,并且考试的场所和提供试卷的方式还脱离了考场(教室),让周×觉得这种考试并不重要。这种暗示其实是非常可怕的,周×没有准确地体会到“补考”的严重性,以为这种考试敷衍下也可以过,所以采取了回避考试、延迟交卷等应对方式。

3.干预和启示

该案例的干预中,积极调动了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最终解决了这个突发性的危机。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学校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目前很多高校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的毕业率给学生造成了极强的心理暗示,反正最后总会让我们过的,总是能够毕业的,因而对学业不够重视,有些甚至把该重修的课程都拖到最后一个学期来重修,一旦无法通过就认为是任课老师在故意为难他们,容易激起敌对情绪,如在这起事件中没有及时引入心理辅导,像周×这样情绪波动极大、一心想着报复的状况,需要专业人士(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帮助其进行疏泄;如同伴支持的缺失,周×在整个事件中的都是孤军奋战,他内心的苦闷无人知晓,也无处诉说,这样容易走向极端。因此在学生中设立学生互助团体是有积极意义的,互助团体不仅应当是经济困难学生的帮助者,也应当是心灵贫困学生的扶助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