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加快”上下工夫,在“转变”中求实效

在“加快”上下工夫,在“转变”中求实效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浙江省坚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特别是在近两年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坚持转型升级不畏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以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被列为国家发改委改革联系点为契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把它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浙江省坚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特别是在近两年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坚持转型升级不畏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浙江发展仍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的“爬陡坡”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格局、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格局、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条路,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科学发展。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人的要素支撑结构、需求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变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问题,加快构筑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思路,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针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重点破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培育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促进中心城市、经济强县服务业加快发展。针对工业主要处在低端产业和低附加值加工环节的问题,坚持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链,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和现代物流等经营模式转变。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同时,围绕“重点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从哪里突破、怎么引导企业、政府做什么”等问题,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和比较效益低的状况,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谁去做、在哪做、怎么做”,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探索规模化家庭农庄经营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二是优化要素支撑结构,着力改变主要依靠物质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的状况,加快构筑节约、集约、创新、绿色发展新格局。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经济发展从以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按照“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转化创新成果”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加快省科研创新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及试验基地和科技孵化器,争取到201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0%以上。树立和强化人才是第一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省、科教兴省战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和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深入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加快生态省和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切实加强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加快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力争节能减排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三是优化需求结构,着力改变过度依赖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加快构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新格局。坚持以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消费需求、转变自营发展方式为重点,努力形成内外需协调拉动经济的良好态势。着力在提高制造业效率和扩大有效投资上下工夫,从主要关注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转到主要关注投资对供给结构的发送作用上来。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三个千亿”(千亿基础网络、千亿惠民安康、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建设,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引导企业加大有利于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发送消费环境上下工夫,稳定和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收入,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实效分配中的比重。着力在支持企业“走出去”上下工夫,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突破口,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营销网络,支持优势企业并购境外企业和知名品牌、建立生产基地和经贸合作区,支持工程承包建设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联手拓展国际市场

四是优化空间布局结构,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的状况,加快构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把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发展作为加快调整城乡结构、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点,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作为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统筹城乡规划、社保、户籍、土地、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等相关制度改革。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实施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工程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结合起来,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三带三圈一群两区”的生产力布局,深入推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调整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建设,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规划建设和发展。抓紧做好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构筑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运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选择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导向明确、建设空间条件较好、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重要区块,加快构筑一批集约绿色发展的产业科技人才集聚区。重视保护和合理开发浙西南、浙西北丘陵山区与浙东沿海近海海域,建设以森林资源和江河源头保护区为重点的“绿色屏障”,以海洋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为重点的“蓝色屏障”。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被列为国家发改委改革联系点为契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一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政府自觉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体制机制。科学发展观要靠正确的实践观来保障和落实。抓紧研究制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地评估考核,适时发布评价结果,引导各地各部门真正把工作着力点转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来。目前,全省11个设区和义乌市结合实际,分别选择了综合配套改革、城乡统筹、经济创新发展、海洋开发、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等主题作为改革试点,形成有利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体制机制。

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促进主动企求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体制机制。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只有企业行动起来,整个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转变。通过政策手段引导推动企业加快转变,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政府公共资源,完善落实财政投入、税收扶持、要素保障、价格引导等方面政策。通过制定标准和完善制度倒逼企业加快转变,深化水价、电价改革,完善水权、排污权交易和土地优化配置制度,建立健全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企业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以及安全、质量、技术等市场准入标准,健全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能源、资源消耗审核制度,推行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通过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使企业加快转变,加快培育一大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专精特新”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由此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监管作用,形成利益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政府导向目标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得更好、更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