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3年个人职业目标

未来3年个人职业目标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生涯作为人的一生的职业历程,是人生的主体。彭玉冰认为,个人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也许能找到满意的职业,但在时间、精力等各方面,绝不会是最经济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通过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个人的职业方向、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作为人的一生的职业历程,是人生的主体。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能帮助一个人按照社会的发展要求,顺利地实现职业理想,享受到立业、创业的喜悦。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10.扬长避短,发挥职业竞争力。

11.了解就业市场,科学合理地选择行业和职业。

12.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

13.加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使事业成功最大化。

相关链接: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尼采说:“如果人生没有意义,我就给人生一个意义,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广东科龙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彭玉冰博士对此问题也有精辟的论述: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发展最经济的模式。

彭玉冰认为,个人没有职业生涯规划也许能找到满意的职业,但在时间、精力等各方面,绝不会是最经济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通过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个人的职业方向、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故事一:

来自哈佛的调查报告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在往后的25年,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学历、能力、环境,而在于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

img15

故事二:

你的锅有多大垂钓的鱼又如何

一个男人出去海钓,技术高超,每竿必有所获,我姑且把他称之为高手。但是他每次钓起了大鱼,总是笑一笑又把它放回海中,只留下小一点的鱼。同行的有位朋友A君运气很差,半天钓不到两尾鱼,当那位高手又钓起大鱼想放回海中时,A君忍不住就请那位高手手下留情,说道:“你就把大鱼送给我吧!”高手说:“你不早说,我已放掉好多大鱼了!”

回程途中,A君忍不住问高手为何要把大鱼放掉?高手回答:你跟我回家看看就知道了。A君纳闷地跟着回他家,一进门高手领着他入厨房,“你看你看,我是一个独居男子,锅子只有这么大,太大的鱼无法一尾完整的料理,所以只好扔掉大鱼留下小鱼了”。

亲爱的朋友,也许你在笑这位所谓的垂钓高手,然而你有没有认真想过,也许你就是那个丢掉大鱼的人呢?

站在生涯规划的角度,这位高手称不上高手,只会迁就自己所拥有的,大鱼到手仍无法享受。人如果只认定自己的锅子就这么一点大,自认容不下大鱼,也不会换个方法去料理鱼,那就无法突破现状向上发展。

但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换了一个大锅子,使用不同的料理方式,真的可以消化完这原本美味无比的鱼儿吗?或是到最后仍是无法消受,放由它臭掉酸掉呢?

从这个故事中,我认为:第一,需要提升我们的目标,从第三个故事中我将会谈到;第二,需要把目标进行切割,就好比如大鱼无法在小锅中料理,但可进行切割。在第四个故事中我将会提到……

img16

故事三:

提升人生的目标

有个残疾青年,小时就有一条腿患上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起路来非常的困难,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曾在19岁时登上珠穆朗玛峰,21岁时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但就在他28岁这年的秋天,他却在寓所里自杀了。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 有记者发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的一份遗嘱,就是要让他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心愿,去攀越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高山……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当他全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因此才选择了自杀。在他的遗言里写到:“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创造了那么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壮举,那都是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的一种信念。如今,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后,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我想,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实现人生的目标,更在于不断提升人生的目标。

img17

故事四:

解开世界马拉松冠军山田本一的谜团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在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有记者问他:“上次在你的国家比赛,你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次远征米兰,又压倒所有的对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谈一谈经验吗?”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记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几公里处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10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说的不是假话,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也证明了山田本一的正确。这个心理实验是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不迭;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确实,要达到目标,就要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把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感觉”将推动他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在生活中,之所以很多人做事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距成功太遥远。他们不是因失败而放弃,而是因心中无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至倦怠而失败。如果我们懂得分解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也许成功就在眼前。

在实现大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目标进行切割,一步步去实现小目标,从而你会发现成功离你并不遥远……

学以致用

1.从现实出发,在小组内议一议自己的职业理想,同时想一想未来的职业生涯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

2.读下面的故事,讨论故事后的三个问题。

小张是一职业学校三年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刚走进这所学校时,他就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了一个朦胧的设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张逐步勾勒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程序员,可是仅仅靠课堂上学来的东西,是远远适应不了计算机程序员这一职业的岗位要求的。于是,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计算机专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在,他不仅可望于近期获取计算机专业大专毕业证书,而且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有的同学说:“小张的做法不可取,毕业后还不知道要干什么呢?累不累呀?”还有的同学说:“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职业岗位演化得那么快,设计得再好也没用,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1)你同意以上同学的看法吗?

(2)简要说说你同意与否的理由。

(3)小张的做法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