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的人

一个××××的人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层是“××××”,由自己填上四个字的词语,如“拾金不昧”、“热爱集体”、“虚心好学”、“热爱劳动”、“尊敬长辈”、“助人为乐”等均可。“××××”的确定,由自己做主。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已60年出头,至今还没有完成零的突破。这次写一个人,可以说任何限制条件都没有。光靠题目上标出“××××”的人,那是落实不了的。

【审题】

这个题目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一个”,第二层是“人”。这两层意思明确,即写一个人。这也决定了本次作文的文体,要求完成一篇写人的记叙文。第三层是“××××”,由自己填上四个字的词语,如“拾金不昧”、“热爱集体”、“虚心好学”、“热爱劳动”、“尊敬长辈”、“助人为乐”等均可。综合起来看,此题难度适中,适于六年级学生写。

【要求】

1.知不知道学习他人的优点,这是做人的重要素质之一。通过这次作文练习,要启发学生注意周边的人和事,用心学习他人的优秀品德。

2.写一个人的作文年年都在练。六年级下学期学生面对这个题目,应写得更自然些,更丰满些。人物的选择与刻画,应在四、五年级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3.这次的命题,属半自由拟题作文。“××××”的确定,由自己做主。这就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导学】

这次作文导学重点有三个方面。

一、提示学生成长为创造性人才

学生毕业在即,长大了。怎样看待别人,怎样塑造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开始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人才速度和效率的竞争。美国哈佛大学第24任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这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为在未来的新世纪,没有创造能力,就只能跟在别人背后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利。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杨振宁有个评论:“中国的留学生,学习成绩都是很好的,但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这跟美国学生有很大差别。”诺贝尔奖代表着世界的一流水平。一个国家从立国到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所需要的时间,据对前苏联、捷克、波兰、巴基斯坦和印度5国的统计,平均是37年。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已60年出头,至今还没有完成零的突破。传统教育中忽视人才创造性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与旧习俗宣战。在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下,人们往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墨守成规。传统的教育观念崇尚经验,反对创新;崇尚权威,反对怀疑;崇尚跟随,反对超越;崇尚持平,反对冒尖。在这种观念之下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俯首贴耳唯命是从的“小绵羊”,而不会是独立自主、驰骋疆场的“千里马”。我在本书中多次强调的“选独有的材料写”,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考虑的。

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要启发性地教,学生要探索性地学。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教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要再教,最终使学生从不教到无师自通。教师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学生学习新知识,不能永远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要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会学的学生应该勇于质疑问难。学问学问,一是学,二是问。只学而不问,读万卷书,“神”也不来。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只学而不思考运用,等于零。

这次作文导学,我明确提出:“命题难度不大,我就是要看谁表现出的创造精神最鲜明。”

二、引导学生复习“写一个人”的要领

1.结合题目,从中心里确定人物。这次作文命题属半自由拟题范畴。题目中,只画定了“写一个人”这个大圈。至于写一个什么样的人,需自己决定,并明确地纳入题中。

这样,学生在审题、构思时,就要一起思考几层意思。

一是确定谁为全篇的一号人物?

二是写他哪方面的优秀品质?

三是敲定什么词语补到题上?

议论中,学生会感到这三个问题是一码事。完成这一构思过程,这次作文便旗开得胜了。

2.确定人物,选材面很宽。这次写一个人,可以说任何限制条件都没有。从家庭到学校,从长辈到同伴,自己了解的人很多,选择空间宽阔。选材面宽反而有人叫难,说像大海里捞针一样。讨论中,学生发言踊跃,他们谈到:

选十分熟知的人。这样的人,身影时刻在自己眼前,写起来有话可说。

选由衷敬仰的人。这样的人,由于某方面有突出的优点,自己内心充满对他的敬仰之情。

选过去不常写的人。前面两条,妈妈呀,老师呀,都符合条件,加上这条,更全面了。谁领会到这一点,这次作文就会产生更大的创造力。

3.人物选定后,要在小镜头上下工夫。表达怎样的中心,这是小镜头选材的依据。这个人物既是自己十分熟悉的,那么知道他的事一定很多。选写的内容一定要能突出中心才行。光靠题目上标出“××××”的人,那是落实不了的。

三、讨论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

当我问“作文中刻画人物常用方法有哪些”时,全班人人举手。当我隔过这个问题进一步问“各种方法主要作用是什么”时,大家便展开热烈讨论。小结时,这些要领便更明确了:

“写好人物外貌,这是‘附照片’的做法。作文要想使人物‘立于纸上’,写几笔外貌特征是有效的。”

“写好人物行动,这是以事实突出人物品德的最有效手段。人物行动写得具体、生动,最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写好人物语言,这是表达人物心态的好方法。‘听其言,观其行’,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最好。”

“写好人物心理活动,难一些。这种‘怎么想的’的表白,不可太多,穿插于行动、语言之间即可。”

最后,我提出两点请学生们注意:

其一,人物的刻画,方法的运用,要自然而不强求,要适当而不过度。

其二,文无定法。有时只重点写人物行动,乍看觉得沉闷,细读也别有味道。方法的选择也不要千篇一律。这里,也有创造力的发挥场所。

【例文】

一个孝敬长辈的人

说到孝敬老人,妈妈做得就不错。天刚冷,大毛衣就织好了,派我给奶奶送去;鸡炖好了,装在饭盒里,又派我送去。奶奶常说,两个儿媳都孝顺。不过,在我看来,不偏不向,妈妈比二婶还差一截。

奶奶一直和二叔住在一起,离我们家三站地。一来是我想奶奶,奶奶也想我;二来是给妈妈当通信员,我每月都往那里跑好几趟。说起二婶孝敬长辈的事,材料可就多了。

1月20日就要过春节了,二叔从商店买回一个半尺多厚的弹簧垫。两间屋子,两张大床,这弹簧垫先往哪儿放呢?二婶连话都没说,只是朝二叔和我一甩头,我们便明白了要抬进奶奶屋里。铺好后,奶奶乐得闭不上嘴:“一辈子了也没睡上这么舒服的床啊!”说着,竟情不自禁地乐出眼泪来。

4月28日天气特别好。午饭后,二婶让我搬把椅子,她把奶奶从二楼背下来,让老人家晒晒太阳。楼前的小花园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奶奶说:“这里空气真好!”忽然,想起了什么,二婶跑上楼,取来照相机,给奶奶和我咔、咔地拍了几张……

6月10日天好热呢。我来时,二婶刚给奶奶洗完澡。这时,她正迎着窗子,捧着奶奶的脚,细心地给奶奶剪脚指甲呢。唉,亲女儿也不过这样吧?看到这情景,我热泪盈眶,心头充满对二婶的敬意。

“二婶,让我给奶奶剪,好吗?”

“不用,”她笑着说,“再过十年,二婶眼花了,这活自然就得你干了。”剪完后,她拿着奶奶换下来的床单、枕巾和衣裤,到厕所开洗衣机去了。

奶奶这辈子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姑姑在大学院教书,是个书呆子,到如今还没有结婚。小姑姑在铁路上工作,虽说成了家,可家门总锁着。奶奶自然是跟着二婶过了。要问其中的道理,奶奶明白,我也明白。有二婶这样孝顺的儿媳妇,奶奶的晚年真是有福气呀!

【评析】

这一篇例文令人格外喜欢

一、“三选一”,人物、中心确定得好

六年级学生对“三选一”方法的运用已十分熟悉了。前面我们曾经讨论过,在这次作文构思时,人物的选择与中心的确定是同步进行的。我在教室行间巡视时,看到她正按照“三选一”方法,在副本上开列材料呢:

一个带病工作的人(爸爸)

一个管得宽的人(居委会隋主任)

一个孝敬长辈的人(二婶)

到底写谁呢?她低头、扬头,反复比较着、思考着。我经过时,她向我请示,我相信她有能力自己决定,微笑不语。待我转一圈再走近她时,她已在第三行材料上画了对钩。她望着我,我满意地点点头。

是啊,带病工作呀,管得宽哪,热爱劳动啊,助人为乐呀,这样的人和事,我在批阅作文时见得多了。儿媳怎样孝敬长辈还没看过。她这次作文的成功,可以说从“三选一”确定人物与中心时就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二、小镜头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确定写二婶之后,靠什么事实来表达她孝敬老人的好品德呢?本文中间部分,她以日记形式选写了三个镜头:

1月20日,给奶奶买弹簧床垫。

4月28日,背奶奶下楼赏春。

6月10日,为奶奶洗澡,剪脚指甲。

这三个小镜头,情节都极简单,都是从平日生活中许许多多事实筛选出来的。有了它们,就能有力地突出二婶的一片孝心。用它们作为一组内容端出,中心思想便表达得鲜活。三个镜头由轻而重依次摆开。特别是第三个镜头,儿媳妇能这样做,实在是不易呀!

三、主要人物位置放得正

这篇作文共有五个人物。二婶当然是女一号。“我”呢,主要配角。再往后是奶奶和妈妈。二叔嘛,只一带而过,说了一下而已。

对主角二婶她是全力以赴写的。她的动作不多,话也少,但始终处于统领全篇的位置。对这一主角的刻画,很见功夫。

1.日记一写“买床垫”。两间屋子,两张大床,先把这弹簧床垫放在谁床上呢?三个人一起从屋外往里抬,二婶只是个“一甩头”的动作,够了,先抬进奶奶屋里。这是指挥的动作。其实,过几个月,另一张床垫也会买回。先放进奶奶床上,孝心正在这里。刻画人物,动作这么简明,语言一字没有,竟能达到这样好的效果,有水平。

2.日记二写“赏春”。二婶仍然没有开口说话。这里还是靠写简明动作取胜。二婶先后两次上下楼:一是把奶奶从楼上背下来,二是取来照相机。“这里空气真好!”用奶奶说的话反衬出二婶的美德。

3.日记三写“洗澡,剪脚指甲”。在这则日记中,二婶动作、语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下面谈到语言特色时,将详尽剖析这个段落的精彩所在。

四、开头段,人物出场,妙

一般作文的开头写法是开门见山,直接介绍要写的这个人是谁就行了。本篇没有这样做,主角出场,别开生面。它的开头用的是对比、衬托的写法。

这种写法多是先点出一个人做得如何不好。对比之下,主角做得如何好,在前者衬托下,后者出场。本篇没有这样做。它的开头先点明“孝敬老人,妈妈做得就不错”,接着摆出“织毛衣”和“炖鸡”两个句子。初读到这里,我还以为她改主意了,要写妈妈呢。哪知笔锋一转,“妈妈比二婶还差一截”,真的主角明确了。这种对比、衬托的写法,是先摆出“亚军”,再托出“冠军”,真叫出人意料。

再有,本篇过渡小段可算灵活自如。开头段后,中间部分三则日记之前,她安排了三句话的过渡小段:

奶奶一直和二叔住在一起,离我们家三站地。一来是我想奶奶,奶奶也想我;二来是给妈妈当通信员,我每月都往那里跑好几趟。说起二婶孝敬长辈的事,材料可就多了。

这个小段不是写二婶的主要段落。一般学生对中间部分写主体内容的段落是重视的,过渡小段,便不大会写了。中等生甚至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个小段的作用。

我们说它是个过渡小段,是因为它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说明尽管不住在一起,但奶奶那里“我”是常去的,对二婶的事是了解的,后一句导出中间部分三则内容。这样的小段笔墨不多,过渡自然,应指点学生用心领会它的作用。

五、创造力十分突出

前面导学中谈到,“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这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我喜欢这一篇,不仅因为它获得“优上”的高分,更主要的是该生在这篇作文中显露出的鲜明的创造才华。

其一,从审题到确定中心,选定主角,表现出她准确的判断力。决定写二婶,确实大大优于写爸爸和隋主任。多年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写儿媳妇孝敬婆婆的篇章。

其二,开头段二婶出场,用妈妈作对比,以亚军衬托冠军,妙。

其三,过渡小段的使用走在一般同学的前头。这一招,作文指导课上没讲过,她是从阅读课内自己领悟到的。

其四,中间部分采用“一组内容谋篇”,分点写章法娴熟。特别是记叙二婶孝敬奶奶的事实,以三则日记形式写出,很有新意。三则日记的排列,以时间先后为序,更考虑到把重头戏放在后面,构思好。

其五,刻画人物以写行动为主,辅之语言。二婶的外貌一字没提,若加上几句二婶多么漂亮的话,就不协调了。她大胆地运用写人物行动这一手段是经过深思的。

其六,景物描写,只一句话,“楼下的小花园,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按她的笔头功力,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发挥。然而,她收得住闸,把主要精力放到人物的刻画与事件的叙述上。

其七,“再过十年,二婶眼花了,这活自然得你干了。”这是超水平的发挥。(下面谈语言表达时将细谈)这里可以说是全文的制高点。

其八,结尾段,自然,圆满。除介绍大家庭情况外,还是在突出二婶的孝心。奶奶为什么选择跟着二婶过,她明白,“我”明白,我们读者也明白。

本书所选48篇例文,我当然是篇篇喜欢。每次外出讲课,总要结合这些实例说。其中,“二婶”这一篇,我几乎是每讲必提的。为什么,因为该生在这篇作文中表现出令人难忘的创造能力。

六、语言流畅、生动、深刻

本篇书面语言是很值得说一说的。

1.“地”用得很准。例如:

……细心地给奶奶剪脚指甲呢。

2.修辞方法的正确使用。例如:

一来是我想奶奶……二来是给妈妈当通信员……(排比的写法)

两间屋子,两张大床,这弹簧垫先往哪儿放呢?(反问的写法)

二婶跑上楼,取来照相机,给奶奶和我咔、咔地拍了几张……(摹声的写法)

3.生动的景色描写。例如:

楼前的小花园,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4.中心语句含义深刻。例如:

在第三则日记中,“我”与二婶的对话,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二婶,让我给奶奶剪好吗?”

“不用,”她笑着说,“再过十年,二婶眼花了,这活自然得你干了。”

批阅到这里,我重重画了红曲线。好,实在是太好了!

有人不明白这两句普普通通的对话好在哪里。

我欣赏它,从以下两点读出滋味来:

其一,祝奶奶健康长寿。

作为儿媳,没有孝心的不会为婆婆干这样的活;孝心一般的会说“奶奶那么大岁数,这活也干不了几年啦”。而二婶呢?却说“再过十年,二婶眼花了,这活自然得你干了”。这话中之意不正是充满祝奶奶健康长寿的孝心吗?

其二,好思想代代相传。

一个学生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家庭教育是重要方面之一。二婶这次的行动和语言对“我”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儿媳孝敬婆婆,孙女便知道孝敬奶奶。人的素质就是在生活实际中形成的。读全篇,作者没有喊一句“向二婶学习”的口号。但是,字里行间看得很清楚孝敬长辈的美德,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他们家后继有人啊!

5.标点的使用值得称道。例如:

天刚冷,大毛衣就织好了,派我给奶奶送去;鸡炖好了,装在饭盒里,又派我送去。

这里,分号用得很准确。虽说要学习运用十一种标点符号,但真正会用分号的学生不多见。学到这一步,可见她的读写能力确实高出一档。

“不用,”她笑着说,“再过十年,二婶眼花了,这活自然就得你干了。”

这里,用引号表达人物语言,难度大。在“她笑着说”后面,不用冒号而用逗号,这是一大难点。她能运用自如,很见水平。

奶奶这辈子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在结尾段中,这六个句子,逗号和句号用得完全合乎要求。我曾多次说过,学标点,逗号、句号最难。能把逗号、句号用得这么准确,标点符号这一关算是过了。这是终生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