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篮球体前变向运球”学习体验案例

“篮球体前变向运球”学习体验案例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了防守,问题随之出现,学生只能做到远离防守作横向、侧向运球,根本不能突破过人,且出现推人和拉人的现象,经常出现丢球。

简久强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的动作要领,建立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概念,了解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2.初步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多数学生在跨步、侧肩、换手运球时动作连贯,增强对篮球的控制与支配能力,能在篮球游戏活动中尝试所学技能。

3.积极主动参与练习,体验篮球运动乐趣,发展个性,开发潜力,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敢于表现自我,树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蹬跨有力,侧身探肩快,加速突然,动作连贯。

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初步掌握对篮球的控制和支配要领。

(三)设计思路

带领学生热身,交代课的任务—引导学生练习,导出教学主题—归纳总结设疑,引导合作探究—利用游戏激活思维,在参与中拓展能力—用音乐调节情绪,在愉悦中恢复身心。

整节课按照“导入与热身—实践与提高—调节与评价”的教学程序,以“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等环节贯穿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齐唱《幸福拍手歌》。在欢乐的氛围中放松身心,结束课堂教学

二 教学过程

片段一 收心热身,交代任务

完成课前常规要求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篮球来上一堂课,名字叫“快乐篮球”,希望同学们能和篮球交朋友,在这节课中玩得开心、玩得快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有所收获。

生A:分成几个队打比赛吧!

师:好建议,热身后我们就进行一场对抗赛。

生:跃跃欲试,情趣高涨。

热身活动:手指关节,腕踝关节,头部运动,上肢,体侧,转体,腹背,踢腿。

(教学反思:八年级的学生童心未了,还具有贪玩好动的心理,一提到“快乐篮球”,有的同学首先想到的是篮球比赛,老师话音未落,学生道出心声——比赛。为了让学生在学中玩,乐中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下工夫创设教学情景,只是在这个环节,疏忽了对技能技巧促进比赛的暗示。)

片段二 调动情趣,导出主题

师:为了采纳生A的意见,我们先进行一场一对一的比赛,由于篮球有限,采用分组轮换,两人一组,一人持球运球突破,一人防守阻扰突破,看谁的技术过硬。(发现问题及时叫停比赛,轮换下一组)

生:参与对抗,展示自己才智。

有了防守,问题随之出现,学生只能做到远离防守作横向、侧向运球,根本不能突破过人,且出现推人和拉人的现象,经常出现丢球。

(教学反思:在这里出现一个法制道德教育的“生成资源”时机,推人或拉人都是篮球规则不允许的,只是在规则上做了“蜻蜓点水”的教育,没有从“法制道德”方面作必要的延伸而深感遗憾。)

生A:人到是过了,球丢了,运球突破过人不是件容易的事。

生B:球那么大,我们手太小了,不好控制。

生C:篮球不听我的使唤。

生D:如果能采用传球过人就容易多了。

师:大多数学生遇到防守时无法突破而导致丢球,致使进攻失败。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变向运球方法,在行进间横向、侧向运球,也会由于变向时动作不连贯等原因出现丢球,最终导致进攻的失败。

导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教学反思:学生初步体会到篮球运动中技术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已失去耐心,教育学生学习要循序渐进,没有技术的比赛不算“比赛”。要打好比赛,首先要学习技术。看结果、重过程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体现。)

片段三 合作探究,寻求答案

师:归纳同学们出现的问题,暗示学生将运球高度降低,变向运球动作要快,转身探肩迅速,注意保护篮球,随之将问题交给学生到实践中去解决。

问题一:当遇到对手堵截前进路线时,无法突破并丢了球,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变向时与换手后拍球的部位相同吗?

问题三:怎样才能做到突破时隐蔽、快速、连贯?

生:明确要领,带着问题再次参与学练。

教师巡回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注意手拍球的部位、控球的手型、运球不宜过高,变向运球动作要快,转身探肩迅速,迎球要早,持球时间才长,注意保护篮球。)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有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部分学生已经尝试着突破后运球上篮了,初步形成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表象。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尝试的行为,教师不必给予制止,也不必倡导。在这里出现一个教学不足之处就是过于担心学生的能力,基本是在老师的暗示下才得出结论。)

片段四 参与实践,掌握技能

师:讲解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领,明确学习目的。

(1)徒手模仿分解动作,分组轮换持球练习

师:分解示范(左手运球—变向换右手运球—向右侧身压左肩—迈左脚加速前进,左右手交替)

生:徒手模仿,持球练习,反复练习。

部分男生尝试突破过人,女生由于控球能力较弱,整个动作显得脱节。

(教学反思: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重大教学失误,没有考虑到男女生个体和爱好差异,对女生的要求应降低难度,由易到难。)

师:鼓励学生,无次数的尝试失败成就的是最终成功,只要不断练习,一定会取得成功。

(2)两人一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过人

师:完整动作示范,强调“变换突然、侧身压肩快速、起动加速、迎球要早”。

生:反复练习,相互帮助,体验完整动作技术。

(教学反思:学生运球高下不一,部分学生左右晃动稳固性差,篮球成为负担,还有待球性的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个别对待。)

(3)行进间“之”字折线运球

折线处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过人姿势。

师:强调(变向突然,侧身压肩快,变向后加速),个别指导。

生:由慢到快,反复练习。

(有四个学生还在折线处尝试背后运球侧身探肩前行)

(教学反思: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四名学生有了意料之外的创新动作,说明学生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去做。)

片段五 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游戏:投“人篮”。

规则:将全班分成六组,进行人盯人两两对战,每组指定三人手拉手围成圆作为活动篮筐,进攻方一名队员在规定的场地内运球自由移动,每组派一人阻挠另一组投球手投篮。一定要传球和运球,不能抱着球跑,女生允许轻微走步和两次运球,每投进一球得一分,有队员违规一次在小组总分中扣除一分,每场时间为3分钟,最后得分多者胜出。

A组:队员间配合默契,活动篮筐总是时高时低,忽左忽右,努力为投篮者创造投篮条件,得分最高。

B组:投篮者采用高抛篮球,活动篮筐移动让篮球命中。

C组:投篮者身高于阻挠者,活动篮筐相对固定。

D组:投篮者是班上篮球明星,靠个人突破投固定篮筐。

E组:传球路线受限,得分不高。

F组:篮筐近,投篮一侧蹲着,为投篮创造了优越条件,团队主要靠个人技术,得分受限。

选用投“人篮”这个游戏,主要是降低难度,考虑到有些学生手臂力量小,投不到一定高度的篮圈,失去对篮球运动的爱好,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也为了能更好地掌握运球和传球结合的技术,使每个学生真正地得到快乐,在这个游戏中,降低了篮球规则要求,允许女生轻微走步和两次运球,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和爱好。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完全融入快乐体育之中,有的学生还利用胯下运球,背后运球,背后传球的创新动作;可惜的是对那些精彩瞬间没有抓住,让那些精彩的瞬间稍纵即逝,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把这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整合成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片段六 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师生:齐唱《幸福拍手歌》

当听到拍拍手时,用手拍拍肩,听到跺跺脚时,抖动双臂两次。

(教学反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创新放松动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想象的能力,展示他们的才艺,才充分体现到他们的主体地位。)

三 学习体验

(一)联系主题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本节课设计出以学生心理变化为主线,生理变化为依托,运动表象为主题,以看结果、重过程的理念教学。通过情趣化的导入,利用对抗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篮球的乐趣,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但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男女学生在体能上呈现差别,男生灵敏素质较好,好奇心强,喜欢篮球;而女生柔韧素质较好,但胆量小,不太喜欢篮球运动,同时害羞,由于上肢与手臂力气不足,练习时往往出现球的高下不一,左右动摇稳固性差,有的女生拍不起球,呈现篮球脱手到处滚的现象。所以在以后上课要多考虑男、女生爱好和差异,更好达到预期目标。

(二)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分享学生学习体验

本节课所学内容技术成分较重,在组织教学时,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为“教师导,学生学”,真正把主动权教给学生。在课的开始,学生就提出比赛,为了满足学生贪玩好动的心理,以一对一的对抗赛给予满足,在对抗赛中学生暴露了技术的短板,呈现出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探究活动,于是有了同学们的运球技术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淡化了学生学习技术的细节过程,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收获,忽视了对那些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的捕捉。利用情景促进教学,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教师的亲情,同学间的友情,从而激发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求知欲望。

根据八年级(4)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讲解与示范时,利用原地运球与行进间运球作对比,让学生从徒手模仿到持球练习,从个人探究到互助练习,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理,最后形成完整动作技术。学生进行练习时,采用暗示和激励的办法,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鼓励,从而带动全班同学投入练习。

(三)激活思维拓展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本课采用了逆向思维教学法,通过分组“对抗比赛—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分解动作—慢速练习—快速练习”的教学步骤,启发学生思维,在“知其然”之前先“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提问,例如:“当遇到对手堵截前进路线时,无法突破并丢了球,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变向时与换手后拍球的部位相同吗?”“这一连贯动作有何目的?”“怎样才能做到“突破时隐蔽、快速、连贯?”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游戏比赛、合作讨论、小组互助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营造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愉快地、发自内心地投入学习和锻炼,真正意义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借助已知去探索未知,最终出现胯下运球、背后运球、背后传球的精彩瞬间,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中学 564602

【点评】

这是作者在习水县温水镇中学八年级(4)班给学生教授“篮球体前变向运球”的体育课。本节课根据新课改理念,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为“教师导—学生学”,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整节课按照“导入与热身—实践与提高—调节与评价”的教学程序,把“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等环节贯穿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特别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了逆向思维教学法,通过分组“对抗比赛—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分解动作—慢速练习—快速练习”的教学步骤,启发学生思维,在“知其然”之前先“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并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用问题激活课堂教学,从而激活了学生思维,取得了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的良好效果。

点评人:吕传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