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诚信建设的新成果

当代中国诚信建设的新成果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7]可见,在我国诚信建设中,我党已认识到政治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弄虚作假等不诚信的行为是一次有力的扼制。《准则》提倡党员干部讲政治诚信,使我国的政治诚信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是中国社会政治诚信重建的奠基石。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美)艾琳·卡瑟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国策和全球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正在快速地融入国际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引发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市场经济活动,包括商品的生产、经营和交换,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多样性。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再单一,体现出了丰富的内涵。

我国政府面对时代的新要求、新情况,准确而全面地诠释了发展应该是和谐、全面、健康的。因此,作为经济、社会、精神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诚信建设工作便成为了当代中国道德文化建设的重点。各级地方政府也认识到只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才能够使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和顺利的发展;认识到国际竞争的基础或前提就是信用或诚信,只有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才能让中国从容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一)政治诚信建设方面

政治诚信是一种重要的政治道德。它是指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所具有的诚信品格和政治活动主体在其活动中对诚实信用原则的遵循,主要包括政治理念诚信、政治制度诚信和政治活动主体诚信。政治诚信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有利于政治体制的良性运行,政治共同体凝聚力的增强,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群众信任的干部,要委以重任”[26]。十五大报告指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社会安定的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等现象仍在蔓延滋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严重。”[27]可见,在我国诚信建设中,我党已认识到政治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充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前提下,通过党风廉政建设、政府工作作风建设和完善法律体系制度等举措,大力进行政治诚信建设,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国家政治诚信体系。

1.政治诚信建设的系列措施

(1)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倡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

1980年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该《准则》明确要求全体党员“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28]《准则》还要求全体党员同志,坚决反对向党要荣誉的官僚政客作风,不报喜不报忧,不可弄虚作假。《准则》明确指出,凡是弄虚作假给党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凡是说假话骗取了荣誉地位的、凡是用假话来掩饰严重过失或达到其他个人目的的、凡是纵容或诱使下级说假话的,都必须绳以党纪。《准则》最后号召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弄虚作假等不诚信的行为是一次有力的扼制。《准则》提倡党员干部讲政治诚信,使我国的政治诚信度得到了极大提升,是中国社会政治诚信重建的奠基石。

(2)反贪污受贿、反以权谋私、反对官僚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原则

1986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严格按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该通知指出,我党领导干部用人,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对于一切参加贪污盗窃、敲诈勒索、投机贿赂的罪恶活动的党员必须严惩[29]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主要看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对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有高度革命事业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强烈责任感,在改革开放中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在党内生活中发扬讲真话,不讲假话,言行一致的优良作风。”

1993年8月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30]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贪污腐化、奢侈浪费、以权谋私等现象仍在蔓延滋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严重。要把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那些背离党的路线的人,那些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决不能进入领导班子。”[31]

2003年7月,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有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32]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八大报告还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33]

(3)党内整治失信的系统化、法律化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通知》。该条例将党的组织和党员、党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失信行为惩处具体化、条文化,是党内整治失信的第一个系统化、法律法规化的文件,共有23项条款明确了失信行为及其惩处的具体规定。

我党通过坚决有效的党风廉政建设,进而影响国家、社会的政治诚信,提高了我国政府政治诚信度,使广大的人群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护和享受自我的政治权利。

2.政治诚信建设取得较大发展

(1)信息透明化,取信于民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迅速中断正常节目的播出,直播四川地震的最新情况,并在此后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报道灾情,真实感人。很多人认为,汶川大地震信息发布的快速公开并不令人惊奇,它是中国政治领域近年变化的反映。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认为,2008年中国“5.12”地震中媒体的快速反应与中国政府思想解放有关。他说,一方面,思想解放让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为应对灾害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这次灾害发生后前所未有的信息公开程度本身就是政治诚信,信息透明化最直观的例证[34]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会议上,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内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首次被并列写入了党代会报告。

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政府应主动公开“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另一项正在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则删去了草案中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

这两个法律文件都是酝酿已久而出台的,反映了中国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扩大民主中,越来越考虑要保证公民的知情权,信息透明化,取信于民。

(2)反腐倡廉,大力加强党政建设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近年来,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征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点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十八大报告还特别提到:“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学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35]

我国积极推行党政官员问责制,在问责实践的基础上出台相关规定,依照规定去问责。用问责来促进官员负责,从而推动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以良好的作风和扎实的业绩“取信于民”。

党中央大力加强党政官员作风建设,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了对官员作风状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方面加强了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着力解决党政官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另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国家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施行“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开展领导巡视,进行党内监督,进行人大、政协监督,同时倡导群众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包括舆论监督。党政官员只要想着接受监督,那么在行使权力时就会谨慎。权力只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才能正确行使和有效运行。实践证明,巡视制度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措施,体现了上对下的监督。一些地方领导班子的问题,特别是“一把手”的问题,一些大案要案如陈良宇的案件线索,都是通过巡视发现的。

对于贪官外逃问题,我国从三个方面加强了这项工作:一是加强因公出国的管理,包括出国培训的管理;二是加强领导干部因私护照的管理;三是加强对党政官员廉政情况的分析,对于民众反映比较大的官员,出国从严掌握。

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压缩出国(境)经费、团组数量和规模,从严控制在国(境)外停留时间,治理公款出国、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的“三公”现象。2009年中纪委、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严抓公款出国(境)旅游歪风,坚决杜绝借公务考察之名行出国(境)旅游之实的行为。

案例链接>>>

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二〇一〇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36]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广大公务员兢兢业业、勤勉尽责,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比较薄弱;一些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我们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涉法涉诉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改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做到令行禁止。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直接关系政权的巩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等重大事项的规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要把查处违法违纪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监察、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各项制度,特别要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约束力。要坚持勤俭行政,反对铺张浪费,不断降低行政成本。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禁止高档装修办公楼,加快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制度改革,从严控制公费出国出境。切实精简会议和文件,特别要减少那些形式重于内容的会议、庆典和论坛。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点评: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有两次《政府工作报告》,都反复提及“政府反腐倡廉建设”,这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加强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工作的坚定决心,从另一面也反映出我国政府政务的公开、透明。

(二)公民诚信道德建设方面

我国政府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认识到,公民诚信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和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在全国形成一个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是我国公民诚信建设的主要目标。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

1986年9月28日,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该决议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7]。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我国政府明确了发扬诚实守信的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

在古代,人们讲诚信主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和“信”是不自欺、不外欺,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相统一的道德境界和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的内涵已越出了纯粹的“个人品德”范畴而进入到“公共道德”领域。

今天我们理解的诚信,不仅仅是指个人的诚实正直的品质,更是建立在现代集体公民意识之上的“公共道德”。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在权利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等多个层面的统一,而诚信毫无疑问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涵之一。现代公民意识包涵诚信,这使个人诚信建设在国家与公民、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公民之间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基础之上,不仅可以解决以往诚信教育和实践只偏重个人品德培养的问题,从而实现“个人品德”与“公共道德”相互结合;同时也是时代发展和建设现代社会的要求。

在社会经济交往中表现出的诚信是现代公民意识在社会经济交往关系中必然要求和体现。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建立并普及诚信理念的教育机制,设计行之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方式,加强宣传诚信、守信观念,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强化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强化诚信道德文化的宣传教育,同时结合公民道德规范推广普及,加强信用道德文化建设,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再一方面就是动员社会群体、成员共同参与诚信道德建设,使其在参与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程度。我们应构筑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搞好信用规范、信用文化、信用监督三大建设,努力建设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组成的德法并举的诚信道德屏障,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全社会宣传以诚信为内容的价值理念,即把诚信的思想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诚信、推广诚信、实践诚信的价值体系。

199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指出,当前社会中,一些领域道德失范,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正在成为社会公害。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纲领性文件中把“假冒伪劣、欺诈活动”与“社会公害”联系起来,将公民诚信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决议》还指出,要从大局着眼,认真解决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干部和群众普遍关心的五个问题。在这五个问题中,其中之一是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反对假冒伪劣、欺诈行为,大力提倡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努力培育明礼诚信的社会之风。我党也通过各种政策、方针加大对公民诚信意识的宣传和规定: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始终把“诚实守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来道德建设的重点;《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把“诚信”列入“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作为主要内容之一[38]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我国的诚信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多年对诚信的倡导与崇尚,“讲诚信、重承诺”正在成为公民的生活习惯,诚信之风正在吹拂中华大地。

案例链接>>>

普通教师替妻还债:每月登门还债11年绝不收贿赂[39]

(图片来源:http://www.wenming.cn/ddmf_296/tp_ddmf/201109/t20110914_323460_2.shtml)

儋州白马井中学教师李郁林原来的家庭经济比较殷实,父亲是退休教师,有一定的退休工资,爱人在镇上经营一家批发店,生意也还红火。

可天有不测风云。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受经济过热的影响,妻子借款近20万元,与他人合资开发宅基地,后来全省经济陷入低潮后只能低价出售,2000年,众人分摊债务时,其爱人留下了近20万元的巨额债务。

妻债夫还,原就是天经地义

批发店转让了,也无法填补窟窿。老父叹气,老母垂泪,妻子痛哭几天后提出离婚,不愿债务连累一家人。“妻债夫还,那也是天经地义。我不同意离婚,两人都扛不起,你一个人还能还得清吗?”李郁林回答得斩钉截铁。

就是欠债,也不能收你好处

白马井中学有着4300多名学生,是许多教学辅导材料经销商重点光顾的学校。李郁林是学校的中层领导,自然有不少经销商把他当做“攻关”对象。一次,一个思想道德教育辅导材料的商人提着一小袋水果敲开了李郁林家的门,不谈推销,只聊一些学校德育的想法。临走时,李郁林让客人把水果带走,对方说几个芒果只是做客的礼节而已,摆脱李郁林的手就走了。客人走后,李郁林打开一看,里边卧着个信封,里边装的是1000元,他赶忙追了出去,把信封塞回客人的口袋里。“收下吧,拿着还债去。”路过的一位熟人看到这一幕,笑着劝他说。李郁林坚定地摇了摇头:“就是欠债,也不能收这样的钱。”

去年,李郁林的一个堂哥到学校里来找他谈就近入学的事。这堂哥就是让李郁林“不用还钱”的亲友之一,他家里遇上了几次急事都向外人借钱了,也不曾问郁林讨过债。堂哥往李郁林怀里塞了个红包:“他们知道你的难处,如果要请校长吃个饭什么的,不能让你破费了,省下的你就留着。”李郁林知道,他开口跟哪个班主任一说,这事可能也就办了,这钱也就省下了,这一个月妻子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地搬运鱼筐了,但他还是把红包退给了堂哥:“哥,你知道上级的规定,咱不能让校长、班主任犯难吧? 而且欠债咱也不能用这钱还,你说是吗?”堂哥叹了口气,无奈地走了。

再难,绝不能误了工作

李郁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他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作为行为规范,追求“以德立身”,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对学校负责,对同事负责,对学生负责,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和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家长保持诚信,对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真心和学生交朋友,发挥思想政治课老师和德育工作者应有的作用。他和学生坦诚交流,耐心听取学生倾诉,用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和诚实守信感染学生,学生亲切称他为“亲爱的大朋友”。

现在,李郁林已经还债17万多元,余下的都是至近的亲友的债务,亲友们都让他算了,但他还在算着账,计划在2011年底把所有的债务还上。学校领导看他工作量大,计划安排他爱人到学校干勤杂工,既有稳定收入,又能照顾生活,但他却把机会让给了其他爱人没有职业的老师。这些年来,他先后获得了“儋州市青年骨干教师”“儋州市先进班主任”“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图片来源:http://www.wenming.cn/ddmf_296/tp_ddmf/201109/t20110914_323460_2.shtml)

点评:普通教师李郁林替妻还账,勇于承担起家庭中丈夫的职责。在这漫漫还账的途中,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欠人情,更不要外来的好处费,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硬是本着诚实守信的信念偿还了所有债务,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2)个人信用信息制度的建立与应用

从西方社会诚信建设的历史过程来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是整个社会公民诚信的建设基础。客观地讲,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较西方社会而言是相对滞后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众多公民失信现象。不论个人失信,或是集体失信,究其根源在于失信无记录,失信无惩罚。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对于公民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各行业也逐渐开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监管制度。

2005年,教育部首次将考试诚信记录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并与高校录取挂钩,对有违纪违规记录的考生,将在考生特征标志信息项中,统一用字母“W”予以表示。2010年,国家教育部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纳入了考生诚信记录监管范围之内,进一步扩大了诚信应考的宣传力度。对于我国中学生、大学生来说,这是诚信教育与现实教育的最佳结合[40]

2006年1月,全国联网并由3.4亿个“信用档案”组成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将作为一个专门的机构,汇总关于贷款人的个人有关信息。该数据库的起用意义重大,除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规范个人信用风险外,更重要的是结束了个人失信无记载、无惩罚的历史[41]

2009年3月16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到2008年年底全国个人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数为6.4亿人,企业征信系统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1447万户[42]

目前,我国的个人与企业征信系统已基本覆盖了企业和个人在金融系统的信贷信息以及环保等方面遵纪守法的信息,成为了金融机构审办信贷业务不可缺少的环节。

2.社会公民诚信道德建设成果显著

当代中国,失信治理已一步步被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我国正在摸索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诚信社会的新道路。国家在加大力度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将诚信道德建设这一当前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放到重要地位。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共同举办了“市场经济道德建设与社会诚信机制理论研讨会”。会议中,道德建设者们对于我国近年来在诚信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表示高度肯定。他们认为,我国的诚信之风正在形成。政府正在努力建立与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道德体系,企业正在形成完备的社会维信体系,公民们正在培养全民诚信的社会风尚。在国家社会诚信机制的建构过程中,社会、个人、企业、政府的维信活动正在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

“讲诚信、重承诺”正在成为公民之生活习惯。随着公民对诚信的崇尚和坚持,一则又一则的诚信佳话,一个又一个的诚信故事,正在不断地冲击着国人的情感。升华到精神的诚信之风,正在感动着万千中华儿女。

案例链接>>>

蒋巷好支书45年“让财”上亿:村强民富是最大追求

一位老支书、老党员的人生追求

(图片来源:ttp://www.wenming.cn/ddmf_296/tp_ddmf/201109/t20110921_331710.shtml)

个头儿不高,黑黑瘦瘦,总穿着双布鞋,每天要到村里走上一圈,查看每个角落,遇到村民,总是一脸谦和真诚的笑,这就是江苏常熟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

什么样的信念和价值观,让这位自称“蒋巷村大伙计”的共产党员,四十四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苦与乐——“看到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环境越来越优美,就是我最大的幸福”1966年,23岁的常德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认为,‘入了党、当了干部,是党组织和群众给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数十年来,常德盛始终把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和疾苦,看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作为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终生奋斗的使命。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在常德盛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在一起拟订了改变蒋巷村穷乡僻壤、穷山恶水面貌的计划,开始了大办农业的艰苦奋斗历程。常德盛个子不高,可干活不落后,挑担不比别人少。白天,他和村民一起干,晚上检查进度和质量,凭着一根扁担两只筐,治水改土、开挖河道、通畅水流。有一年的春节,正是平整土地最紧张的时候,常德盛大年初一凌晨4点就起床挑土。村民发现后,也纷纷跟着下田忙碌。这个春节,全村人没有休息一天。

失与得——“名利不要,要的是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要的是蒋巷人对一个老党员的理解和认同”

如果按照名利来计算,常德盛可谓失去很多。

上世纪70年代初,上级组织选调常德盛参加县工作队,这是当干部的一个好台阶。但当时在蒋巷村,常德盛刚摸到发展门路,不舍得放弃,就没有去。

还有一次,乡里老书记调走,上级希望常德盛接手担任乡主要领导,征求意见时被他谢绝。当时蒋巷村的农业生产上来了,在全省有了影响,发展逐步上了轨道,常德盛想一心一意搞下去。

1986年之后,常德盛还当过任阳镇党委副书记和支塘镇党委副书记,都是兼职的。实际上,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蒋巷。最近几年,蒋巷村党支部改成了党委,但常德盛觉得,不管叫什么,为老百姓服务的本质不能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蒋巷村各项事业快步发展,支塘镇批准的考核报酬,常德盛只拿一个零头,近12年来,常德盛共计少拿128万元,更没法结算他经手接洽的业务费用,如果按百分比结算业务费用,常德盛一年落实项目几千万,几年下来,至少可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钱是不现实的,但是钻到钱眼里的干部是没有前途的。”常德盛说。

不仅如此,常德盛兼任常盛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期间,工资报酬只领取镇党委考核的那一份,比起一些企业副总甚至业务骨干,收入要少一大截。

企业改制,按照章程规定,常德盛是董事长、总经理,可以名正言顺地持大股,一夜之间他就可以变成千万富翁。但常德盛不愿意这样做,他把上千万的股权全部给了村里。

常德盛常说,干部的口袋装得满满的,还能为村民群众做事吗? “我不要股份,就行得正,站得直,我就可以为蒋巷做更大更多的事情。”

常德盛对自己的亲属要求也严格。“我从没得到过哥哥的特别关照。”弟弟常德茂说,他曾想做回收常盛集团钢板废料的生意,却被哥哥极力劝阻。常德盛的女婿在改制中没有得到任何照顾,气得自己出去办厂了。

很多人不理解,问常德盛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这也不要那也不要,到底图个啥?常德盛回答说,这些钱他不要,并不是什么都不要,他要的是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要的是蒋巷人对一个老党员的理解和认同,要的是乡亲们都说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 “在生活上,我与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比,一直有一种满足感,而在工作上与先进单位比,我永远不满足。”

“三不原则”——“定这些自律原则,是希望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和理解,让我做更多地为大家服务的事”

40多年的实践,让常德盛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既然做了党员,当了干部,就要准备着吃苦、奉献;要求别人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需要群众出力,自己就一定要比群众多出力,先出力。

工作中,常德盛为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就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收礼,不吃请,不徇私。蒋巷村有180多户人家,今天这个结婚,明天那个上大学,都要设宴请客,少不了要请常德盛去喝喜酒,但常德盛只道喜祝贺,吃请一一谢绝。“因为我不愿意把有限的时间放在这个方面”。不吃请并不是不近人情。有村民知道常德盛有胃病,时常煮了米粥,见常德盛在他们家门口路过,就端出热气腾腾的一小碗给常德盛喝。那时候,常德盛就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喝下,觉得胃里很舒服,村民见了也开心。

后来村里经济条件好了,常德盛又定下了新“三不原则”——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坐高档轿车。他一心帮别人建房,自己的新房却是全村最后建的。前来干活的泥瓦匠们,有心让他家的生活条件好一些,就自作主张,把墙基向外扩大了几平方米。“超了、超了”,常德盛用脚一量就发现了:“村干部宅基不能超过125平方米”。可梁都上了,怎么办? 锯短! 已经上了房的木梁,硬生生锯掉了1米长。后来村里统一建农民别墅,186幢小洋房,户均一套,每幢建筑面积220平方米,造价30多万元,却只收取村民12.8万元,老房子还可以估价抵钱。而常德盛一家却没有要别墅。

进入新世纪以来,常德盛又定下了“三不原则”——一是职务不搞终身制;二是职位不搞世袭制,不传自己人,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三是村厂班子不搞家族制,企业领导岗位全部采用竞争上岗。

常德盛说:“我定这些自律原则,是希望全村干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村里出台全村规划、实施行动时,就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和理解,让我做更多地为大家服务的事。”

点评:《人民日报》短评《向常德盛学什么》曾对常德盛同志做出这样的评价:“44年,常德盛将昔日贫穷的小乡村,建设成“全面发展的”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一个基层村干部,何以有如此能耐? “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常德盛与党员干部、村民群众一起,让蒋巷的穷土恶水变成良田沃土;“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副则副”,他鼓励勤劳致富,让乡亲们享有劳动自由又不失农民本色;“村风文明、管理民主、个性发展,才是幸福乡村模样!”他把村民的意见当成天大的事儿,让民主管理之风盛行蒋巷,以新民风塑造新农民;“旺,不单单体现在经济上,也要体现在环境上”,他始终坚持生态立村的科学发展理念,蒋巷展现出生态新农村的和谐画卷。这就是常德盛! 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他不循常规,想得长远,干得实在。愿各地涌现出更多常德盛式的村干部,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卷铺遍华夏大地!”[43]

(三)经济诚信建设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变化。然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由于我国目前经济诚信建设还不令人满意,政府法制、诚信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企业信用状况不好、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诚信失范之事频频发生。这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且与WTO所倡导的以信用为基石的现代市场经济相差甚远。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讲:“市场是没有心脏和大脑的,因而不能指望市场自身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它自己所带来的严重社会不平等,更不能指望市场来纠正这种不平等。”近年来,为了顺利的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诚信建设,在企业诚信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经济诚信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就。

1.经济诚信建设的系列措施

(1)企业诚信建设的积极进展

案例链接>>>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未来5年重点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44]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孙蕾)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2010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年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上颁布了《2011—201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定未来5年将诚信文化、安全文化、社会责任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

在本次召开的2010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年会上,来自胜利油田、中国民生银行、北京现代汽车、吉利控股集团等全国400余位知名企业会员代表出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社科院等研究机构的特邀专家到会。会议提出诚信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格局中,企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诚信文化的支撑,因此大力培养企业诚信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企业独特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普及安全基本知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要大力加强安全法制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以及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推动安全工作科技进步。应加大对企业安全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有计划地培养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师。

《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建设,倡导公益爱心活动。绿色、低碳、环保是当今社会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因此,建设绿色文化、生产绿色产品、保护环境必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

点评: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诚信建设,除了设立专门监管的诚信信息平台以外,还逐渐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及其员工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意识。

(2)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

诚信是信用的基础。市场经济中诚信度的高低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道德水平,而更多取决于诚信制度是否完善。就我国当前而论,在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方面,完善法律约束机制首先是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制度,而且还要通过法律的强制约束力建立所有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2008年12月11日,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是从建立市场诚信记录信息库、构建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健全失信惩戒和守信褒扬机制等方面营造市场诚信道德文化环境[45]

案例链接>>>

郭树清定三条铁律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46]

2月2日,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会议暨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出席会议并讲话,深刻阐述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精神,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联席会议召集人、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会上严厉提出,不能变相搞均等份额,不能变相搞股票交易,不能变相搞期货、金融衍生品交易。他要求尽快启动方案实施,确保在6月30日前完成各项工作。

会议认为,要充分认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各类交易场所发展很快,交易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这对于服务实体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规范管理,一些地区在交易场所设立中出现了盲目发展等问题,交易活动中违法违规问题日益突出,监管责任和制度边界不清,风险逐渐显现。开展对各类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防范金融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国发[2011]38号文件明确了清理整顿工作目标、范围、重点、分工和政策界限,是做好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的指针。各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政策精神,不折不扣地做好清理整顿工作,把防范风险始终贯穿金融创新全过程,牢牢守住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会议要求,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要认真履行政策支持、协调督促、检查验收、信息沟通的职责。证监会作为牵头单位,要切实做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掌握全面情况,确保清理整顿工作有序开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在国发38号文件指导下,完善细化相关政策,承担行业指导职责,推动清理整顿工作顺利开展。各省级人民政府作为组织实施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谁的孩子谁抱”的原则,认真组织开展清理整顿工作,承担监管责任,全面排查风险隐患,提前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稳妥推进清理整顿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和舆论引导,务求清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郭树清从联席会议的角度,阐述了清理整顿的政策界限,提出了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主要思路,并对启动实施清理整顿工作方案做出了具体安排。

郭树清提出,各部门、各地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贯彻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首先,要全面理解清理整顿工作范围。此次清理整顿的对象不以交易场所的名称为界定标准,而是包括各种从事权益类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以及其他标准化合约交易的交易场所。其次,要准确把握清理整顿政策界限。各部门、各地区要坚持有关政策底线,正确理解均等份额公开发行、集中交易、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的政策含义。总之,不能变相搞均等份额,不能变相搞股票交易,不能变相搞期货、金融衍生品交易。

郭树清提出四项具体工作安排:一是各地要进一步摸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报送。二是明确地方主体地位,尽快启动方案实施,确保在6月30日前完成各项工作。三是推动省部联动,从人员、信息、工作任务等方面实现全面对接。四是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调研和督导,及时掌握各地工作进展、主要做法和实际效果,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指导。

此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文件精神,协调动员各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力量,全面推进清理整顿工作。中央宣传部、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相关负责同志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介绍了本部门、本系统贯彻落实国发38号文件的工作情况。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主持会议,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联络员,各省级人民政府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共计140余人参加了会议。(记者周翀)

点评:我国市场诚信体系正在逐渐建设中,除建立健全的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外,还会建立个人信用等级制度,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3)经济诚信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

在诚实信用的生成方面与产权密切相关的还有另外一种制度保障,这就是法律。法律是诚信的支点,在建立健全社会诚信的过程中,法律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但法律不作用其中更是万万不能的。

在我国近年来的法律中经常提到“诚实信用”这一道德规范原则。对于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而言,特别是在追求自由、公平的民事法律关系中,“诚实信用”原则起着补充作用。一个社会既需要诚信原则,又需要法律,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调整的是法律调整不到或者不能调整的地方。对于我国的经济诚信建设而言,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却又起到了监督和惩处的作用。

1985年3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该法第十条规定,采取欺诈或者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为无效合同[47]。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该法为保障国家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打击缺斤少两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中国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质量水平、规范进出口食品贸易秩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这些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48]

198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民法通则是明确使用“诚信信用”概念的第一部法律[49]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为打击不正当竞争的失信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该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开、诚信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品德[50]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该法对食品卫生安全做出了规定,为食品卫生打假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有毒有害、掺假掺杂、伪造、超过保质期限等12类食品[51]

199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50号公布《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该办法为打击经营者的欺诈行为提供了处罚依据[52]

2005年12月27日,第六次部务会议通过的《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中规定:“信息公布义务人公布的信息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53]

2006年7月13日,商务部第七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和工商总局同意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交易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妨碍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秩序,不得侵害交易对方的合法权益。”[54]

2006年10月2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92次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监管办法》。该报告规定:“证券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遵守公司章程和行业规范,恪守诚信,勤勉尽责。”[55]

2007年9月28日,经交通部第10次部务会议通过的《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投资人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信、择优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56]

2008年7月8日,经国家邮政局第8次部务会议通过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规定:“快递市场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快递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邮政专营权受法律保护。从事快递经营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快递企业)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为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快递服务。”[57]

2010年4月12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自2010年6月12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应当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有效的原则,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58]

2010年11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中阐明:“监督抽查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原则。”[59]

2010年10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65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并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职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60]

2012年2月23日,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特别提及:“监督人员实施监督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61]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诚信是金钱”,而我国也早有“一诺千金”的古语。但是在中国提出“诚信是金钱”这个概念也只是近些年的事。那么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呢?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诚信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诚信交易将成为主流。因为诚信消费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成本、促进消费。市场经济是促进交易活动的诚信经济。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必将形成促使企业需全力去适应发展诚信交易的态势。

当代中国,诚信所承载的价值理念和发挥的社会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其本体论意义的范畴。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从根本上保障了发展社会诚信、建立信用制度的良好基础。

2.市场经济诚信建设成果显著

(1)以诚信为依托的金融扶贫模式兴起

这些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共同努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它为我们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指明了方向。广东郁南县“信用三农,普惠金融”的工作正是落实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模范事例。国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把加强行业自律与完善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反映群众呼声,保护人民利益,推进诚信建设。

(2)企业监管制度的完善

客观上讲,目前我国企业的诚信问题受到巨大挑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跨入新世纪后,国家领导人逐步认识到这一严重问题,加大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把很多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股份制企业,把一些不良的国有企业通过合并、拍卖等方法进行改组,引进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使国有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建立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诚信评价体系,使国有资产迅速壮大,国有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中国企业诚信状况调查报告》显示,97%的企业把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95%的企业把诚信作为重要的战略事项,88%的企业认为诚信水平的提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83%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制定员工的诚信行为准则,64%的企业有明确的诚信建设目标。

近年来,我国在完善企业市场监督体制、加强监督管理上下足了功夫。首先,强化广大商贸企业的信用意识,通过广泛设置公益广告,通过宣传典型,推出讲信用商贸企业典型,营造浓厚的信用建设氛围。其次,加强信用监管,工商等部门建立起商贸企业的“经济户口”,对信用指标进行鉴别核实、量化分析,客观公正地向社会公布商贸企业信用的状况,并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不断加大整治管理力度,提升示范点创建工作水平。最后,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办公室监督电话,发动群众举报假货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生产及商贸企业制假售假和失信行为进行曝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