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中国诚信建设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诚信建设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道德建设,最终是要塑造具有诚信道德的公民人格。新中国的诚信重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与活力。正是在新中国诚信建设的影响下,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而以诚信维系经济发展的尝试也成了当今市场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典范。新中国诚信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公民的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使诚信真正成为公民的道德自律。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

——(印度)泰戈尔

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法)拉罗什福科

我们时常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没有道德上的“慎独”自律,就可能去钻道德法律的空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置社会、国家利益于不顾。只有人人讲诚信,给他人以信任,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形成;只有人人讲诚信、以诚为本的经营宗旨和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形成;只有人人讲诚信家庭中相互信任、互敬互爱、长幼有序、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建立,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社会的微观基础。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道德建设,最终是要塑造具有诚信道德的公民人格。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公民有了诚信这种高尚的道德人格,社会也就有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中国的诚信重建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与活力。诚信教育人们要对社会道德规范保持敬重的心态,要求人们将诚信与道德人格联系在一起,形成健康的道德信仰,从而解决“我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从这个层面上讲,政治经济、社会公民诚信建设的众多有效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这一时期,讲诚信,做贡献,成为了时代的音符。革命的激情,荡涤着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诚信的引导下,鼓舞着人们奔向光明。

最能代表这段时期精神面貌的是“三大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和“焦裕禄精神”。这些精神是新中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这些精神,改变着旧社会的不良风气,它犹如清新的空气,滋润着人们的灵魂。就其实质来说,这些精神,也正是新中国诚信建设的重要成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便是这样的精神力量。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10]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11]把“诚”当做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12]这就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就是“三大精神”的实质,就是诚信的力量。

正是在新中国诚信建设的影响下,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这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使公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对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风气是健康的。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抱有崇高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捍卫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处处表现良好的献身精神和守纪律精神。青少年的这种风气和整个社会的风气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受到全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赞许”[13]

(一)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不久,一些不法商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指使下,恶意囤积商品,哄抬物价,以造成社会不稳定形势。1949年底到1950年初,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物品短缺,社会经济出现不稳定情况。

从经济层面上讲,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道德规范。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交换关系,要求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连、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维系着市场关系和市场秩序。另外,失信行为还易从经济生活蔓延到文化及人际关系领域,从而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所以,如何治理诚信和失信的道德冲突,如何构建经济诚信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的一个难题,这一难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市场秩序的状况。

为了稳定社会经济秩序,重建政府经济诚信,1950年党中央派陈云同志到上海,主持华东地区的经济工作,并调集大量生活物资投放到上海等地,稳定了物价,保证了上海市民的正常生活。此后陆续出台了《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尝试以“制度性”和“规范性”来规范经济活动,从根本上维护市场秩序。随后,政府逐渐将诚信道德建设与社会经济管理结合起来,加强经济管理薄弱环节的建设,初步形成诚信教育与经济管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机制,推动中国经济重新迅速发展。而以诚信维系经济发展的尝试也成了当今市场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典范。

(二)促进了新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新中国诚信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残留着大批恶霸、特务和其他反革命分子,反革命活动十分猖獗,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很不稳定。反革命的敌对活动严重侵害和威胁了党、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社会因素呈现出不和谐现象。

但是新中国坚持政治、经济、社会诚信建设。在政治上,坚持依法治国,开展“三反”“五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稳定工作,打压反革命势力,保障社会稳定。在经济上,颁发法律法规,整治金融秩序,稳定市场物价。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讲实话、办实事的风尚。

而且新中国还注重法制建设,为诚信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诚信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公民的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使诚信真正成为公民的道德自律。如果缺乏对失信者惩罚的法治体系,或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诚实守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失信违法的行为可以不受法律的惩处,诚实守信的道德风气是不可能真正形成的。鉴于此,新中国陆续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具有新社会、新时代道德意义的法律法规,巩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增强了新中国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社会凝聚力和亲和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克服困难、战胜风险,加快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面临着社会凝聚力不强,政府、社会缺乏亲和力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尔虞我诈;一些地方存在道德冷漠症,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民众对于新生政权也存在不了解、不信任的现象。

鉴于此,政府颁布并施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或道德规范要求,认准诚信是建立和谐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加大诚信建设,特别是政治诚信建设和社会公民诚信建设,在较短时间里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和亲和力。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通过施政纲领和法律法规向民众传达着如下信息。

第一,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新型关系。人们之间以诚相待,才能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使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第二,无论是对外交往,还是对内施政,都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政府才会具有亲和力。新中国是人民的政权,是一个诚信政府。新政府会在政治制度上保障所有公民的平等生存权利。

行动指南

◆在严肃的公共场合中,保持庄严肃静,绝不嬉笑打闹。

◆在社会公共场合中,遵守各种秩序,不插队,不走旁门左道。

◆在社会公共场合中,遇到不道德、不诚信的现象,关键时刻能主动维护公共秩序,伸张正义。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2005.12).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2005.12).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2005.12).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2005.12).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7] 李山译.管子.北京:中华书局,2009.

[8]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234123/16184257.html.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8).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新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 王先谦.荀子集解.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

[1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新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 作者不详.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