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悟《大雁归来》中的爱鸟情

体悟《大雁归来》中的爱鸟情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雁归来》是其中一篇,选自《沙乡年鉴》。《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被誉为“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的利奥波德所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全文,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大雁归来的感受?

宁波市江北中学 吕旭芳

一、教学背景

1.教材情况分析

人教版语文教材(2008年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讲述的主题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大雁归来》是其中一篇,选自《沙乡年鉴》。《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被誉为“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的利奥波德所著。文章内容具体翔实,描写生动细腻,情感真切动人,又包含作者理性的思考。

2.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是:课堂表现欲望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课堂表现有很大的波动性,很容易受心情左右,起伏很大。而且两极分化也愈来愈明显,有的同学学习目的性强,课堂听讲效率高,也肯付出努力;有的同学懒于动手、动脑。此年龄段的孩子还具有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新信息非常敏感的特点。因此,本节课选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爱鸟的话题,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设计的问题有难有易,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适用对象

八年级学生

三、设计特点

利用“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来把握课文教学,设计三个主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用怎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第二个主问题:作者在课文中已经不把大雁当作一只鸟,他运用了哪些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大雁?请把相关的内容找出来,举例来说一说。第三个主问题:请朗读课文,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并给它起个名。

通过以上三个主问题的解读和赏析,学生不仅可以学会欣赏自然界美好和谐的画面,且会产生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人类一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临下审视自然的视角,而是像利奥波德那样,把大雁当作人类的朋友,平等地去对待它们,尊重它们,学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过程实录

师:请你读一读这个课题,告诉我你读到这个题目时心情是怎样的。

生:很高兴。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

生:很盼望。

师:为什么?

生:大雁来了,大地充满生机。

师:今天有一个人要带我们去迎接大雁归来。他,是个很特别的人,特别在哪里呢?请拿出老师发的资料《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5段。

生:他,会在七月的凌晨三点半起床,像地主一样巡视大地和他的“佃农”,在四、五月的每一个晚上到树林空地上观赏鹬(yù)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也会在雪融时追踪一只自冬眠乍醒而大胆跑出洞穴去探险的臭鼬(yòu);他会注意草原上普遍为人所忽视而自生自灭的所有野花的生日,也会在八月经常随兴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画;更谨记着每年雁归来的时刻,并年年替他农场里的山雀上脚环;而他过早地离开他所热爱的土地是为了扑灭邻居农场的大火……

师:通过这一段文字,你感受到这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是个特别热爱大自然的人。

生:有爱心的人。

师:这样的一个人,他是用怎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地阅读全文,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读课文时请大家做好下面几件事:给各段标上序号;圈点出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看看作者是用怎么样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大雁归来的感受?(学生读课文)

生:是用喜爱的心情迎接大雁归来的。最能体现作者的感受的句子是“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最能概括作者的感受呢?

生: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心情很愉快。

生:我觉得是“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这句话最能表达出赞美之情。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板书“野性的诗歌”)我们往往把什么样的事物比作诗歌?

生:美好的事物。

师:是的,在作者笔下,大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动物。作者更多的是把它们看成朋友,看成人,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来写大雁。文中哪些段落或句子可以证明这一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生:第4段,“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师:你的感受如何?

生:我觉得写得很亲切。

师: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亲切?

生:“低语”,它把沙滩当成“久别的朋友”,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你能想象一下它在低语什么吗?

生:我的朋友,我又回来了!

师:沙滩会怎么说?

生:我很想念你,我的朋友。

教师点头、微笑)

生:“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这一句也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大雁的友好活泼。它把水洼、池塘当作朋友来“问好”。

生:还有“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师:为什么说“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生:因为大雁来了,春天就来了,天气就温暖了,冬天就过去了。

师:哦,大雁带来春天,带来温暖。

生:“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这里把大雁的动作姿态描绘得很美。

师:具体是哪些词语?

生:“盘旋”“扇动”“滑翔”。

师:我们把这些词圈点出来。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师:哦,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句话很有感情,能看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

师:你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好吗?

(学生读)

师:这个句子该怎么读?重音在哪里?

生:“又”。

师:对,还要注意什么?

生:“回来了”可以读得慢一点,深情一点。

师: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读)

师:这个语段真是太美了。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想一想在你的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我们给它起个名,好吗?

生:好。

(学生读语段)

师:在你眼前出现的是什么画面?

(学生齐声说“大雁归来图”)

师:你还读到了什么图?

生:第6段,“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师:说说。

生:它们像人一样,有“辩论”,有“争论”,写得很有趣。

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而“辩论”吗?

生:它们在为到哪个玉米地里去而辩论。

师:有道理。那它们为什么而“争论”呢?

生:它们在争谁找的食物多一些。

生:它们在争哪些食物好吃。

生:它们在争派谁把食物带回去。

师:(微笑,点头)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这里作者仅仅把它们当作鸟来写吗?

生:不,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了,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师:对啊,爱融化在字里行间了!我们一齐把这个语段朗读一下,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悟。

(学生齐读)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这里用比喻的方法写鸟的动作,写它们快速降落的样子,很形象。

师:下面的鸟为什么“欢呼”啊?

生:它们等待的食物来了,它们特别高兴。

生:“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这里用“喧闹”“一群一群地”,写得很热闹。

生:“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用了拟人手法,它们一边吃还一边交谈,很温馨。

师:这个语段所描述的是什么画面,我们也起个名吧。

生:大雁寻食图。

师:这个“寻”字不太合适,我们换一个。

生:(异口同声)大雁觅食图。

师:很好!

生:我觉得第9段很有趣。“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师: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生:它们是一个集体,很热闹。它们还会争吵,辩论。

生:它们队伍里也有领导。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

师: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生:大雁集会图。

师: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对大雁的感情,是……

生:喜爱。

师:“我”爱大雁,“我”爱大雁的什么,仅仅是爱它的外形,它的鸣叫?

生:(异口同声)不是!

师:那是什么?

生:爱它的活泼可爱。

生:爱它的坚定执着,“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

生:爱它的热情友好,“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生:爱它的团结,第11段,“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

生:爱它的重感情,比如“孤雁”,因为失去了亲人而忧郁鸣叫。

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