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现实化的美德教育内容体系

构建现实化的美德教育内容体系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中的美德教育在整个中华民族美德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将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将美德教育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为此,在美德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机地将美德与内容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提出适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方案,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美德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一、美德教育“三层次”

1.学校美德教育

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美德教育的途径:一是开设美德教育课,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二是利用各学科教学渗透。即要求语文、历史、地理、数理化、体音美各科针对本学科特点,结合美德因素进行美德教育。三是利用各种活动进行美德教育。如班团队可根据美德教育目标的需要,以主题班团队会、故事会、讲演会、知识竞赛会、讨论会等形式进行美德教育;还可结合有关重大节日、纪念日向学生进行相关美德教育。

2.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中的美德教育在整个中华民族美德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强家庭美德教育,一要培养孩子具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基本道德,打下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思想基础;二要对孩子从小进行归属教育,使孩子在懂事时便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长大后要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三要培养孩子勤劳节俭、自强自立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四是培养孩子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和睦邻里、友爱兄弟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在家庭美德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家长注重全面性、针对性、一致性、表率性和科学性,积极地配合学校美德教育。

3.社会美德教育

社会美德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教育机构,通过社会宣传、社会榜样、社会交往等活动,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乃至优秀文化的宣传与影响,从而促进社会成员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进行社会美德教育主要途径:一是发挥大众媒介的宣传功能;二是运用榜样的示范作用;三是发动各行业、各企业、各系统,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为学校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建立市规民约、奖善抑丑等规章制度,提高人们遵纪守法、维护公德的自觉性。

二、美德教育“四侧重”

在对中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时,我们侧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侧重立志勤学教育。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立志勤学的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进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改变校园内存在的追求“大款、大腕”的不良状况。

(2)侧重刻苦敬业教育。以无数前人崇高精神为榜样,加强对中学生的刻苦敬业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精神,克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之面对滚滚涌动的“下海潮流”“经商热浪”不盲目辍学。

(3)侧重忠贞爱国教育。加强对中学生忠贞爱国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克服一部分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的心态,克服西方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的现象。这是把中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4)侧重道德准则教育。中学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培养中学生具有追求美好理想的社会,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最根本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加强对中学生优秀道德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理想的人格品质,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每位学生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基础。

三、美德教育“四个结合”

(1)将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于我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首先应当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思想品德、历史、语文等各科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这个思想。如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九死未悔”的报国思想、陆游临死还“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发掘出来,对学生施以教育。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还应当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学校通过认真组织每一次升旗、降旗仪式,加强对学生的国旗、国徽、国歌意识教育。因为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的国徽、雄壮的国歌都凝结着炎黄子孙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些都可激励学生发奋图强,强化他们为国家、民族争光的感情。

(2)将美德教育与教育的“三个面向”结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美德教育也必须跟时代精神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各民族伦理道德观念的相互渗透也日益加强。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今天,对中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既要合理吸收外民族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分,又要勇于抵制那些外来的腐朽道德文化的侵蚀,尤其是对西方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采取坚决批判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与世界各民族道德文化的交融渗透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3)将美德教育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十分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遵守公德,严于律已……这些行为规范与中华民族美德内容的概括是十分吻合的,实际上是传统美德的时代化、具体化。为此,在美德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机地将美德与内容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提出适合学生实际、切实可行的方案,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

(4)将美德教育与全方位的社会教育结合。对青少年进行美德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广播、电视、出版等文化单位要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图书馆、文化站以及公共娱乐场所要净化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只有社会各方面有机协调、互相配合,青少年美德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青少年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青少年道德素质才有可靠保证。

四、美德教育“十八要点”

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从丰厚的中国古代道德资源中挖掘、选择,确定了美德教育的“十八要点”: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这“十八要点”内容实在、目标明确,有利于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潘先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