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果实师》

上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果实师》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的玉米原先认为自己很棒,所以它感到很自信。周围的玉米对这个玉米的夸奖,使它更加自信了。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的7~9小节,圈出一个表示那个最棒的玉米心情变化的词语。一想到自己最终会腐烂掉,那个玉米心中充满了不满。

(上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

执教时间:2010年5月24日   地点:上海市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确、棒、奈、晃、褐、烤、淋、腐、怨、誉”10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烤”。

2.联系上下文,理解“自信”“心灰意冷”“一无是处”“抱怨”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玉米的词语。

3.在老师的指导下,划出最棒的玉米心情变化的词语,试着提问,并联系上下文,感受玉米内心的变化,懂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相信自己。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理解题意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童话故事。请小朋友们伸出食指,跟我一起写课题。“最”上面是一个扁扁的“日”,左下是一个“耳”,先写一个长横,提要出头,“又”字写在长横下。注意看,“玉”字的最后一点不能漏写了。

师:谁会读课题?

生:26.最后的玉米

师:课题读正确了,你强调了课题中的关键词“最后”。请小朋友齐读课题。

生:26.最后的玉米

师: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知道为什么称这个玉米是“最后”的呢?

生:因为它长得最棒,而且是最后被摘走的,所以称它是最后的玉米。

师:对,你了解了课文的内容。

二、引导质疑,渗透方法

师:这个玉米最后才被老伯伯摘下来,这是它没有想到的。因为原先它以为——谁来读?(出示句子)

生:(读)“一定是先摘我啦。”一个长得胖胖的玉米非常自信地说。

生:她漏读了一个“最”字。

师:你的小耳朵听得真仔细。以后要看清楚,读正确。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写出了这个玉米原先的心情?

生:“非常自信”写出了玉米原先的心情。

师:对!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写板书。想一想,“自信”是什么意思?

生:“自信”是很有信心的意思。

师:对谁很有信心?

生:对自己很有信心。

师:对!请你们再看看这个句子,读读课题,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

生:“一定是最先摘我的”,为什么又写“最后的玉米”?

师:你是想说,这个玉米这么自信,认为最先摘它,可是为什么最后摘它,是吗?你关注了这句话和课题中相互矛盾的地方,提出了一个问题,很会动脑筋。还有疑问吗?

生:这个玉米长得很胖,为什么最后才摘?

师:其实你问的这个问题,和刚才那位小朋友意思是一样的,只是问法不一样。再读读这句话,谁还有疑问吗?

生:这个玉米最后被摘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你想了解这个玉米心情的变化?我也有个疑问:这个玉米为什么这么自信一定是最先摘它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

三、抓住玉米的语言,联系下文中对玉米原先样子的描写及周围玉米对他的评价,感受他的“自信”

师:打开书,翻到114页。书放平,身坐正。请轻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最后的玉米原先那么自信?把描写它样子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读书时注意做到“三个一”。

(生读课文,划词语)

师:小朋友读书可认真了,现在谁来说一说为什么最后的玉米原先那么自信?可以用上你刚刚划的词语来说。因为它原先长得怎么样?

生:因为它原先长得胖胖的。

师:还有补充吗?

生:因为它长着深褐色的漂亮胡须和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

师:你真聪明,介绍胡须、果实的时候用了一个词把它们连了起来。小朋友们,他用了哪个词?

生:和。

师:“和”字用得很准确。“胖胖的”说明这个玉米怎么样?

生:可以看出它长得很大。

师:你们看,这个玉米每一颗玉米粒都是那么饱满,看上去这个玉米,一起读——

生:胖胖的。

师:你们瞧,它的胡须是什么颜色的?

生:深褐色的。

师:说得对,你有好办法记住“褐”这个字吗?

生:请杨老师帮我写个喝水的喝,把喝水的喝左边的口字旁换成衣字旁,就是褐色的褐。

师:你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小朋友,看清楚,“褐”的部首是——

生:衣字旁。

师:多么美的胡须啊,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词语?

生:深褐色的漂亮胡须。

师:有点美感,谁能读得更美?

生:深褐色的漂亮胡须。

师:你瞧,它的果实多么新鲜,颜色多么鲜艳哪!谁能读出果实的特点?

生: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

师:我感受到了果实的鲜艳。谁还想读?

生: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

师:你还读出了果实鲜嫩的特点。小朋友们,看到这样一个玉米,你想用哪个词来夸它?

生:棒。

师:“棒”是什么意思?

生:好。

师:对!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在写“棒”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棒”的右下部分是两横,不要写成三横。

师:这个提醒很重要。伸出食指,在书桌上写一个“棒”。现在你们就是那个很棒的玉米。一阵秋风吹过,你看看自己,再看看同伴,得意地想……请你根据提示,用上屏幕上的词语先小声地说一说。

生:一阵秋风吹过,我看看自己,再看看同伴,得意地想:我是这片玉米地里长得最棒的玉米。我长得胖胖的,有深褐色的漂亮胡须和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

师:嗯,我感受到了你的自信。现在,我请你们调整表达的顺序。注意,先说,你长得什么样子,再概括地说你是一个怎样的玉米。谁会说?

生:我长得胖胖的,有深褐色的漂亮胡须和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我是这片玉米地里长得最棒的玉米。

师:掌声送给他!你们也很棒。刚学会的词语已经会用了。最后的玉米原先认为自己很棒,所以它感到很自信。看看课文,还有什么原因也使它感到很自信?读一读,想一想。

生:因为周围的玉米都赞美它,所以它很自信。

师:你是从第几小节读懂的?

生:我是从课文的第三小节读懂的。

师:好。请你把第三小节完整地读给小朋友听。

生:“是啊,你的确很棒。”周围的玉米都齐声赞美他。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带有多音字的生词他读得很正确。谁还能读正确?

生:的确。

生:的确。

师:一起读。

生:的确。

师:“的确”是什么意思?

生:“的确”是确实的意思。

师:请你把“确实”放到这句话中读一读。

生:“是啊,你确实很棒。”周围的玉米都齐声赞美他。

师:和原来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他换了一个近义词,理解得非常正确。周围的玉米对这个玉米的夸奖,使它更加自信了。即使第一天、第二天婆婆都没有摘它,它也怎么样啊?

生:它也并不灰心。

师:对!小手举起来,跟我一起写板书。

师:从“并不灰心”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这个很棒的玉米是不会灰心的。

师:它依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孩子们,就请你们满怀信心地读一读它说的话。

生:明天一定会轮到我的。

四、抓住玉米的语言,联系上下文中对玉米如今样子的描写及老婆婆对他的态度,感受他的“心灰意冷”

师: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在等待老婆婆摘的过程中,那个最棒的玉米始终是这么自信吗?它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的7~9小节,圈出一个表示那个最棒的玉米心情变化的词语。开始。

(生读课文,圈词语)

师:谁来说说你圈了哪个词语?我找一个没请过的小朋友说。

生:我圈的心情变化的词是“心灰意冷”。

师:小手拿起来,跟我一起写,我们一边写一边说一说这个词语。

生:心灰意冷。

师:有没有小朋友圈的不是这个词语?

生:我本来想圈“抱怨”。

生:我还圈了“无奈”。

生:我还圈了“孤零零”。

师:你们圈的这些词语啊,都和“心灰意冷”有关。随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我再请你们来体会你们刚才圈的词语的作用。请小朋友找一找带有“心灰意冷”这个词语的句子。

生:请看第7小节,他真的心灰意冷了。

师:看看这个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你的心中又产生了什么疑问了?

生:它前面那么自信,到后面怎么就心灰意冷了呢?

师:嗯,你想了解它心灰意冷的原因。别的小朋友还有疑问吗? 没有啦?那我来考考你们,“心灰意冷”是什么意思?

师:很多小朋友举不起小手,说明你们不理解这个词语,为什么刚才不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呢?谁知道“心灰意冷”的意思?

生:它没有信心了。

师:朱奕成今天勇敢地回答问题,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平时生活中常常说到的一个四字词语和“心灰意冷”的意思是一样的,你知道是哪个词吗?谁来读?

生:灰心丧气。

师:“心灰意冷”也可以说——谁会读?

生:心灰意懒。

师:一起读。

师:为什么那个最大的玉米会心灰意冷了呢?请你读读上文想一想。

(生读)

生:因为它等了好几天,别的玉米都被老婆婆摘走了,只有它没有被摘走,所以心灰意冷。

师:周雨昕刚才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说到了一个词——“只有”,你们找一找,在这一小节哪个词跟“只有”的意思是一样的?

生:“唯独”和“只有”的意思是一样的。

师:对,“唯独”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个生词,你们看,一阵秋风吹过田野,只有那个最棒的玉米孤独地站在那里。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找一找。

生:书上用了“孤零零”。

师:后鼻音读得很准。女孩子一起读。

女生:孤零零。

师:“孤零零”就是孤独、孤单的意思,你能读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孤零零。

师:还有谁想读读?

生:孤零零。

师:我也想读,孤零——零——(轻读缓读)一起读。

生:孤零——零——

师: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晃晃脑袋。“一点办法也没有”的意思可以用课文中哪个词语来表示?

生:可以用“无奈”来表示。

师:对。无奈的意思就是无可奈何。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最棒的玉米孤独无助。

生:(读)一阵秋风吹过田野,长得最棒的那个玉米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奈地晃晃脑袋。

师:你读出了它此时的心情。请小朋友看黑板上的词语,这个生字单念时读“huàng”,两个“晃”连在一起,第二个要读轻声。再看,第四个字也读轻声,这个词你会读吗?

生:(读)晃晃脑袋。

师:全班同学边读边做做动作。

生:晃晃脑袋。

师:通过联系上文的学习,我们看到老婆婆对那个最棒的玉米置之不理,使它感到心灰意冷,请小朋友再读读下文,还有什么原因也使它感到心灰意冷了呢?

(生读)

师:谁知道啊?

生:因为它原先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变白,原先长得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坚硬了。

师:所以……

生:所以最后的玉米心灰意冷了。

师:你说清楚了原因,请坐。

师:请小朋友们看这个画线的长句子,句子中有一个分号,我想请两个小朋友合作读,谁愿意读? 我请郑凯文读分号前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我请夏亦秋读,其他小朋友有任务,边听边想:分号前、分好后分别写了什么?

生:(读)它那深褐色的漂亮胡须,现在已经干透变白。

生:(读)原先长得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如今也变得像石头那样坚硬了。

生:分号前面主要写了它的胡须本来是深褐色的,现在已经变白了。

师:既写到了胡须原先的样子,又写到了现在的样子,可以用一个词表示,写出了胡须的什么?

生:写出了胡须的变化。

师:变化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

师:对!那么分号后写了什么的变化呢?

生:分号后面写了那个玉米果实的变化。

师:你真聪明!你们读懂了这个长句子。

师:读到这儿,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想请你们来解答。你们看,课文的第二小节写那个最后的玉米原先很自信,为什么作者不在第二小节描写玉米具体的样子,而是要到第七小节和它现在的样子一起写呢?

生:因为这样比较的话……

师:“比较”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比较着写,强调了什么?

生:强调了它的变化很大。

师:这样写可以让我们读明白什么?

生:这样写可以让我们读明白玉米“心灰意冷”的原因。

生:还可以让别人理解后面写的“一无是处”。

师:陈嘉怡能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很了不起。这样写就让同学们理解了为什么这个玉米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掌声送给她!

师:小朋友们,“一无是处”的“处”指的是地方。“是”有“对”和“好”的意思。在这里,你们觉得是选“对”还是选“好”比较贴切呢?

生:这里选“好”比较贴切。

师:你能不能用拆字法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一无是处”的意思就是没有一个好的地方。

师:小朋友们,我们在读这个长句子的时候,要读出那个最棒的玉米前后的变化来,因为只有这么读才能体现它现在的心情。谁愿意读给小朋友听一听?

(生读)

师:嗯,你读出了那个玉米前后的变化。给你们一个建议,强调它现在的样子,语气可以沉重些,谁还愿意试一试啊?

(生读)

师:你也读出了它此时的心灰意冷。

师:通过联系下文的学习,我们知道那个最棒的玉米失去了令它自信的样子,所以它感到——

生:心灰意冷。

师:面对它此时的处境,它十分不满,不由得抱怨起来,谁来读读课文的第9小节?

生:(读)“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很棒的,其实是最差的。唉,看来我只好被太阳烤,秋雨淋,直到腐烂掉为止了。”那个玉米连连叹气,老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

师:“抱怨”就是反映自己内心的不满。所以“怨”的部首是——

生:心字底。

师:那个玉米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看看课文,“运气不好”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别急着举手,读一读,想一想。

(生读)

师:小手举得更多了,“运气不好”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生:“运气不好”在这里具体指的是“它只能被太阳烤、秋雨淋,直到腐烂为止。”

师:对,你读懂了这个长句子。

师:请小朋友们看,这里有两个生字。男孩子读。

生:烤。

师:女孩子读。

生:淋。

师:前鼻音读得真准,一起读。

生:淋。

师:读了字音,再请你们看看字形,想一想这两个字的意思,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字是形声字。

师:你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记这两个字形,是个好办法。

师:“烤”在田字格中该怎么写呢?

生:它的占格位置是左窄右宽。

师:对!请小朋友们伸出食指跟我一起写。火字旁写在左半格,右边注意看,第二横要写得长一点,这个撇要超过中心点,小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写竖折折钩。请小朋友在书上的田字格里写一个“烤”,注意,请检查一下你是否做到了三个“一”。

师:被太阳烤、被秋雨淋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指词卡)一起读。

生:日晒雨淋。

师:读词语的时候要连起来读,听我读,日晒雨淋。读。

生:日晒雨淋。

师:“腐”这个生字笔画很多,如果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部首——

生:广字头。

师:除去部首剩几画?

生:除去部首剩11画。

师:你数得很仔细。一想到自己最终会腐烂掉,那个玉米心中充满了不满。小朋友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读出它不满的情绪来。

生:“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很棒的,其实是最差的。唉,看来我只好被太阳烤,秋雨淋,直到腐烂掉为止了。”那个玉米连连叹气,老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

五、抓住老婆婆和玉米的语言,联系上下文,理解最高的荣誉,感受他对老婆婆的“感激”之情

师:真的是那个最后的玉米运气不好吗? 我们来看看课文,我请四个小朋友合作读10~13小节。

(生合作读)

师:你们读得很流利。原来最后的玉米不是运气不好,而是获得了老婆婆赋予它的最高荣誉。

师:“誉”指名誉,“荣”是什么意思?

生:“荣”指光荣。

师:“荣誉”的意思是?

生:“荣誉”的意思是光荣的名誉。

师:对,小朋友们,你曾经获得过什么荣誉啊?

生:我获得了三次“苗苗小能手”的荣誉。

师:噢,你获得了三次“苗苗小能手”的称号,很了不起的,我为你感到骄傲。

生:我曾经取得过“运动会立定跳远的第三名”。

师:你是个小体育健将。

师:看看课文,文中最后的玉米获得的最高荣誉是什么?

生:文中最后的玉米获得的最高荣誉是老婆婆最后把它留作了明年的种子。

师:对!你读懂了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看,“只有那些颗粒饱满、大小均等、色泽鲜艳、经过日晒雨淋、晒干晒透的玉米粒才是最好的玉米种子,第二年才会长出更好的玉米。”现在啊,你们仍旧是最后的玉米。此时,你恍然大悟,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请你从这些生词当中选2~3个,说一两句话。如果你觉得困难,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也行。先准备一下。

(生自己练说)

师: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我原来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的,现在明白了要成为明年的玉米种子是一定要经过考验的。

师:一定要经过——

生:经过日晒雨淋才能成为明年最棒的种子。

师:好的,你用了两个词语,其他小朋友再想一想。

生:此时,我恍然大悟。本以为我要被日晒雨淋,一直到腐烂掉为止,听老婆婆这么一说,我知道了其实我是获得了最高荣誉的玉米呢!

师:说得真棒,你用了三个好词呢!

生:此时,我恍然大悟。我原本以为我只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玉米,现在我获得了最高的荣誉,我才知道自己的确是最棒的。

师:你太了不起了,用了四个好词呢!还有谁想说?

生:此时,我恍然大悟。我原来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一无是处,原来我的确是最棒的。

师:现在,面对赋予你最高荣誉的老婆婆,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高兴。

生:我很兴奋。

生:我很感激老婆婆。

师:除了高兴,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请小朋友伸出食指,跟我一起来写“感激”。

师:就请你们满怀感激地来对老婆婆说这番话,读。

生:“好,我明年一定要长得比今年还要棒。老婆婆,谢谢你。”那个玉米感激地说。

师:从“一定”这个词语我感受到了,你又重新获得了自信。

六、联系生活,揭示寓意

师:最后的玉米,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的变化,你想告诉同学们什么?

生:要对自己有信心。

师:对,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要正确地看待自己。

生:只有经过磨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师: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信心,正确地看待自己,我要送你们一句话。小朋友,一起读。

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师:课后有三个作业。其中第三个作业根据情境讲故事是选做,我已经把作业发到校园网上了,小朋友回去浏览完成。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

26.最后的玉米

(此课在“耕耘课堂、精细教学”——杨妍老师语文教学专题研讨会上展示)

激情 活力 灵动

杨妍老师《最后的玉米》的教学充分呈现出激情、活力、灵动的风格。多年来,她坚守“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基础”的宗旨和“在识字中加强阅读,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在阅读中巩固识字,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的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展开想象,努力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能力。

一、识字教学,培养能力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杨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帮助、指导低年级学生充分利用已掌握的基本笔画、部件结构、造字规律等汉字知识来记生字,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字典正确掌握汉字的音、义,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书写是难点。杨老师指导学生写字十分细致,不仅要写好一笔一画,还要了解字的整体结构,注意字的各个部分在田字格里所处的位置、各部分的比例,力求写得比较工整、匀称。

二、朗读指导,丝丝入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是古人创设的天人合一的读书境界。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教学的生命在于‘读’”,杨老师追求多姿多态的读书状态。

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丝丝入扣的指导,更是展现功力。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到:一读通,保证学生有自主读书的空间、时间,不断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做到读音正确,不加字、不漏字;二读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把复杂的课文读简单,把握课文的情思,作者的思路以及课文的重点;三读活,根据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处理好轻重、停顿、快慢、虚实的关系,读出节奏和美感、读出“最后的玉米”的喜怒哀乐,声响物形。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情操得以熏陶。

三、说话训练,发展思维

杨老师的语文教学注重积累、加强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质疑后,抓住那个长得胖胖的玉米的外表和心情的变化来理解课文,让学生圈画相关的词语句子,交流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语句。并创设情境:你就是那个最后的玉米,听了老婆婆的话,恍然大悟,心里会想些什么?从板书中选择2~3个词语,说一两句话。学生的表达不是重复教材内容,而是说自己想说的话。老师注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对文本的感悟。这一设计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最后的玉米既不是运气不好,也不是一无是处,人们之所以迟迟不摘它,是因为要把它当作明年的种子,这是人们给它的最高荣誉。老师适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寓意:“最后的玉米”,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变化,你想告诉同学们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老师以送给大家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结束教学,对于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

杨老师爱学生、爱语文教学。她那激情感人的语言、亲切灿烂的笑容,民主尊重的姿态,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感染着每一个孩子。巧妙的设计,智慧的点拨,灵活的调控,循循善诱的引导,更是激励着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喜欢语文,展现生命的灵性。

原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  特级教师  殷国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