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被较多的人接受,一些人还用不同的形式把它的情绪分化模式表示出来。伊扎德是当代美国乃至国际著名的情绪发展研究专家,他关于婴儿情绪发展的研究及据此提出的情绪分化理论在当代情绪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影响。社会化成为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在学前儿童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当婴幼儿处于高度激动的情绪

一、原始的情绪反应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都可以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主要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身体内部或外部的不舒适的刺激,如饥饿或尿布潮湿等刺激,会引起婴儿哭闹等不愉快情绪。当直接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消失后,这种情绪反应也就停止了,代之以新的情绪反应。例如,换上干净尿布之后,婴儿立即停止哭声,情绪也变得愉快。原始情绪反应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是本能的反应。

二、情绪的分化

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在生理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情绪不断分化,这点是公认的。但是,到底婴儿何时出现何种情绪、先后次序如何,各家意见却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有关早期情绪分化的理论。

(一)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早期比较著名的理论。她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的模式。她认为,初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反应;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6个月以后,又分化为愤怒、厌恶和恐惧,比如,眼睛睁大、肌肉紧张是恐惧的表现;12个月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18个月以后,分化出喜悦和妒忌。

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被较多的人接受,一些人还用不同的形式把它的情绪分化模式表示出来。但是,布里奇斯的理论也受到了批评。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她的情绪分化阶段缺乏具体的指标,因此难以鉴别每种情绪是如何区分出来的。情绪分化理论没有说明形成分化的机制,因而这种情绪理论是强加于婴儿的。

(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是当代美国乃至国际著名的情绪发展研究专家,他关于婴儿情绪发展的研究及据此提出的情绪分化理论在当代情绪研究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婴儿出生时具有五大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伊扎德的特殊贡献在于,他编制了面部肌肉运动和表情模式测查系统 (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给表情识别提供了一个客观依据。他把面部分为三个区域:额眉—鼻根区,眼—鼻—颊区,口唇—下巴区,共列出29种肌肉活动单位,编辑成号,表情是由面部这三个区域的肌肉运动组合而成的。

伊扎德的研究较之前人的研究,在科学性和可测性上都大大提高了一步,每一种新出现的情绪反应都有一定的具体、客观指标,易于鉴别、判断。

(三)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

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认为幼儿情绪分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系统化阶段。

1.泛化阶段 (0~l岁)

泛化阶段幼儿的情绪反应比较笼统,而且往往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情绪占优势。婴儿0.5~3个月,出现了6种情绪: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这些情绪不是高度分化的,只是在愉快与不愉快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面部表情。4~6个月,开始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喜欢、愤怒。

2.分化阶段 (1~5岁)

分化阶段幼儿情绪开始多样化,从3岁开始陆续产生了同情、尊重、爱等20多种情感,同时一些高级情感开始萌芽,如道德感、美感。

3.系统化阶段 (5岁以后)

系统化阶段的基本特征是情绪生活的高度社会化。这个时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多种高级情感达到一定的水平,有关世界观形成的情感初步建立。

三、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成为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在学前儿童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用2年时间系统观察了学前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发现这种微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儿童自己玩得高兴时的微笑;第二类是儿童对教师微笑;第三类是儿童对小朋友微笑。在以上三类微笑中,第一类不是社会性情感的表现,后两类则是社会性的。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为情绪动因。在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中,3岁前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3~4岁是儿童情绪的动因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在中班和大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儿童非常希望被人注意,重视、关爱,要求与别人交往。与人交往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人际关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儿童情绪的产生和性质,不仅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儿童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儿童情绪的重要原因。

3.表情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影响自身表情日益社会化。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理解 (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近1岁的婴儿已经能够笼统地辨别成人的表情。有研究表明,小班的儿童已经能够辨认他人高兴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幼儿园中班开始。

(2)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

通过对5~20岁先天失明和正常人面部表情后天习得性的研究发现,最年幼的盲童和正常儿童相比,无论是面部表情动作的数量,还是表达表情的适当程度,都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正常儿童的表情动作数量和表达表情的逼真性,都随着年龄增长有进步,而盲童则相反。这说明,先天的表情能力只能保持一定水平,如果缺乏后天的学习,先天的表情能力就会下降。

真题再现婴幼儿的情绪最初主要是由生理需求引起,渐渐地发展到交往的需求。这反映婴幼儿情绪发展的_____特点。 ( )

(江西省2015年)

A.社会化 B.丰富化 C.自我调节化 D.深刻化

【育萃专家解析】A。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成为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1.丰 富

情绪的日益丰富包括两种含义: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1)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这一点在前面情绪的分化中已经涉及,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少数几种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不断增加、分化。

(2)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有些先前不引起儿童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了儿童的情感体验。

2.深刻化

情感的深刻化即指向事物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儿童情感的深刻化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根据与认知过程的联系,情绪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

(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与生理性刺激联系的情绪多属此类。例如,婴儿听到刺耳的声音或身体突然失去控制,都会引起痛苦和恐惧。

(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陌生人表示友好的面孔可以引起3~4个月婴儿的微笑,但对于7~8个月的婴儿,则可能引起惊奇或恐惧。由此说明,儿童的许多情绪都是条件反射性质的,也就是和记忆相关联的情绪。

(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两三岁以后的儿童,常常出于被告知蛇会咬人、黑夜有鬼等产生怕蛇、怕黑的情绪,这些都是和想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5~6岁的儿童,理解病菌能使人生病,从而害怕病菌,这些惧怕、厌恶的情绪,是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幽默感是一种与思维发展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儿童会开玩笑,即出现幽默感的萌芽,是和他开始能够分辨真假相联系的。

(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受到他人嘲笑而感到不愉快,对活动的成败感到自豪、焦虑,对他人的怀疑和妒忌等,都属于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发生,更多地不决定于事物的客观性质,而决定于主观认知因素。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从情绪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越来越强。这种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幼小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婴幼儿往往由于某种外来刺激的出现而非常兴奋,情绪冲动。当婴幼儿处于高度激动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

随着儿童脑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儿童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5~6岁儿童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加强。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且短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但总的来说,仍然是不稳定、易变化的。

婴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与其情绪情感的情境性有关。婴幼儿的情绪常常被外界情境支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除此之外,还与情绪的受感染性有关。受感染性是指孩子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情绪的影响。

学前晚期情绪比较稳定,情境性和受感染性逐渐减少,这时期儿童的情绪较少受一般人感染,但仍然容易受亲近的人,如家长和教师的感染。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儿童面前必须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处在婴儿期和学前初期的儿童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于外,随着言语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其外部表现。他们调节情绪外部表现的能力比调节情绪本身的能力发展得早。

学前晚期,儿童能较多地调节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还常常受周围情境的左右。

真题再现

简述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福建省2016年)

【育萃专家解析】

(1)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是:①情绪情感的社会化;②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③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四、情绪情感的特点

(一)情绪的易冲动性

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力量所支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他们逐渐学会接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情绪的不稳定性

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相转换。学前晚期,儿童情绪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但仍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

真题再现

“破涕为笑”现象在学前儿童身上较为常见,这反映他们的情绪具有 ( )

(安徽省2015年)

A.易冲动性 B.外露性 C.社会性 D.不稳定性

【育萃专家解析】D。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题干中的这种 “破涕为笑”的现象,在小班尤为明显。

(三)情绪的外露性

婴儿期孩子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学前晚期,儿童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儿童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行为表现有所不同,在父母面前较少克制,而在他人面前时则能有一定的控制力,即使有要求,也表达得较委婉。这表明儿童已有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

五、情绪情感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儿童的情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气氛的感染。特别是应努力理解和尊重儿童,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氛围,促进儿童情绪的发展。

(二)成人情绪自控的示范

成人情绪的示范对儿童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儿童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更重要的是,成人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己喜怒无常也会使儿童无所适从,情绪不稳定。

(三)积极鼓励和引导

1.正面肯定和鼓励

许多父母常常对孩子说:“你不行!”“太笨了!”“没出息!”经常处于这些负面影响下,孩子情绪消极,也没有活动热情。有个孩子平时不爱说话,一天他主动发言,教师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能行!”回到家,妈妈也给他鼓励,他非常高兴。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发言越来越大胆,越来越积极。

2.耐心倾听儿童说话

耐心倾听儿童说话,对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十分重要。儿童总是愿意把自己的见闻向亲人诉说。儿童感受到和教师亲近,对教师信任时,总是愿意向教师诉说。可是成人往往由于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听儿童说话。有时成人认为儿童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于听。这些都会使儿童感受到压抑,感受到孤独,因而情绪不佳。有时儿童因此出现逆反心理,会故意做出错误行为,以引起成人的注意。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儿童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的暗示。比如,有个家长在外人面前总是对自己的孩子加以肯定,说:“我们孩子上幼儿园从来不哭。”她的孩子果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个家长则常常对别人说:“我们孩子就是爱哭。”这种暗示则容易使孩子形成消极情绪。

儿童的情绪发展往往受成人强化的影响。例如,有的父母在孩子哭闹时总是给孩子吃糖果,或尽量满足孩子的其他要求。孩子受到了强化,以后有什么不满意时更是大哭。另一种情况是,当孩子摔倒要哭时,大人说:“不怕!男子汉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虽然泪水在眼眶里转,孩子硬是自己站了起来。类似这样的强化,对于现代儿童抵御挫折、减少焦虑十分必要。

(四)帮助儿童调控情绪

儿童不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成人可以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调控情绪。

1.转移注意法

3岁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时往往会哭闹,教师常常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要么逗他玩玩具,要么指着书上的动物给他讲故事,一会儿孩子的情绪就会有所好转。对4岁以后的儿童,当他处于情绪困扰之中时,可以用精神的而非物质的转移方法。例如,孩子哭时,对他说:“看这里这么多的泪水,就像下雨一样。下雨了,我们多难受啊!”也许孩子会被这幽默的话语逗笑的。

2.冷处理法

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例如,对孩子大声喊叫 “你再哭!我打你”或 “你哭什么?不准哭,赶快闭上嘴”之类的会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无异于火上加油。

3.消退法

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消退法。例如,有个孩子总不愿意把水果分给爸爸妈妈吃,父母要吃他手中的水果,他总要哭闹。后来父母商量好,采用消退法,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第一天吃水果时,父母把一个水果分成几块,孩子拿着水果哭了很久,看着父母不理会他,只好把手中的水果吃了。第二天哭的时间缩短了,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最后看着父母把他手中的水果拿去分成几块给大家吃也不哭了。

(五)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1.行为反思法

让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表现是否合适。例如,在孩子哭闹后,让他想一想这样哭闹好不好;和小朋友为玩玩具发生争执时,想一想自己的行为对不对,还有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2.想象法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而伤心时,教他想想自己是 “大姐姐”“大哥哥”“男子汉”或某个英雄人物等。

3.自我说服法

孩子初入园,由于要找妈妈而伤心地哭泣时,可以教他大声说:“好孩子不哭。”孩子起先是边说边抽泣,以后渐渐地不哭了。孩子和小朋友打架,很生气时,可以要求他讲述打架发生的过程,他会越讲越平静。

随着年龄增长,在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下,儿童能学会恰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情绪的恰当表现方式。

真题再现

1.下列哪种行为不利于调节幼儿激动的情绪 ( )

(安徽省2016年)

A.转移注意 B.大声呵斥 C.冷处理 D.消退

【育萃专家解析】B。成人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转移注意法、冷处理法、消退法。

2.简述如何培养幼儿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云南省2016年)

【育萃专家解析】

(1)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儿童的情绪。儿童的情绪情感都表达了自身的一些内在的心理,成人要善于观察和发现。

(2)从儿童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儿童的情绪情感代表了儿童的内心世界,成人要从表面的情绪情感中分析出儿童的内心想法和感情。

(3)要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个别差异性,所以针对不同的儿童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培养。

(4)注意对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儿童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5)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①转移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②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③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