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亲自出题面试,首创殿试和武举。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称唐蕃已“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玄奘是中国同天竺交往最杰出的使者。他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内 容 标 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 习 要 点

1.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

(1)南北重归统一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南北。

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意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储备粮食、布匹的大仓库,可供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2)大运河的开通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经济实力,从605年起,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看课本图)。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唐高祖)在长安建立唐朝。他退位后,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隋亡的教训,人民的伟大,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这样统治才能巩固。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欲望。他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很快(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减轻,生产生活安定,开垦大量荒地,社会经济繁荣)、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3.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的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重视吏治,优秀官吏下放,亲自考核县令;决心不再用奢侈品。改革使开元政局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2)盛世经济的繁荣

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农业方面:修建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有大发展(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蔬菜新品种多从西域传入;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盛行饮茶);出现了新式农具曲辕犁(看课本图)、筒车(看课本图)。手工业方面(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发展,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精品(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也有名)。商业方面(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国际大都市,市为繁华商业区。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进士科参考人数多,录取极严,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亲自出题面试,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玄宗还曾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繁荣。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废除。

6.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7世纪时,吐蕃松赞干布向唐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时,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称唐蕃已“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7.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多批遣唐使来中国,吸取唐朝文化,两国进行贸易。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制度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受唐文化影响,创制了文字,社会生活至今保留唐人的某些风尚。

鉴真是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高僧。他东渡日本,第六次才成功,在日本传播唐文化;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玄奘是中国同天竺交往最杰出的使者。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讲学,受到尊敬。他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相关资料

1.隋朝大运河

隋朝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隋朝大运河共4段,在江南的一段是江南河,从江都至涿州依次是邗沟、通济渠、永济渠(结合课本上的地图加以认识)。元世祖时,又开通了会通河、通惠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筒车和曲辕犁——农业工具的改进

唐代劳动人民改进发明的生产工具——筒车。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效率很高。

唐代劳动人民改进发明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参见下列构造图和课本示意图)效率也很高。

单元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2.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大运河的开通是隋文帝的政绩

C.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D.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唐太宗以重用贤人虚心纳谏著称,被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张玄素

4.科举制的殿试开始于 ( )

A.隋文帝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

A.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促进社会生产,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经济基础

C.善于纳谏,出现了“开元盛世”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6.下列活动不属于唐玄宗的是 ( )

A.最早将进士科的第一名称状元 B.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C.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人做宰相 D.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以示节俭

7.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 )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8.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最早可能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9.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进步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一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 )

A.吐蕃 B.回绝 C.南诏 D.匈奴

二、判断题

11.隋朝大运河经过的扬州段被称为江南河。 ( )

12.唐太宗年间,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仓库充实,人口数量明显增加。 ( )

13.《大唐西域记》是研究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

14.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 )

15.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建筑设计等带回本国。 ( )

三、填空题

16.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________,南至________,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17.唐朝时,蔬菜有许多品种,大都是从________传入;饮________之风在全国盛行。

18.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________,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________。

19.7世纪时,带着书籍、谷物、蔬菜种子,还带着大批手工业工匠远嫁吐蕃,为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________;8世纪时,唐朝又将________嫁到了吐蕃。

20.唐朝时,我国有两位著名的高僧为中外友好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分别是东渡日本的________,西游天竺________的 。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初期社会凋敝的情况。唐太宗为恢复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是我国古代一封建治世的反映,历史上习惯地将这一治世命名为什么?

(3)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治世局面的主要特征。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是学习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肯定了我国古代哪一项重要制度?

(2)这一重要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实行的?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一制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内 容 标 准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3)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 习 要 点

1.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1)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0世纪初,契丹族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史称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将开封改为东京,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结束了分裂局面(但与辽、夏并立)。1127年,被金所灭。

(2)辽、宋、夏的和战

北宋建立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攻宋到澶州,宰相寇准力劝真宗亲征,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此后辽宋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11世纪前期,党项元昊建国,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3)金和南宋的对峙

12世纪初,女真阿骨打建立金。

1127年,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即位,宋朝从此史称南宋。

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但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解除兵权,并以“谋反”罪名杀害了岳飞。

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

(1)南方农业的发展

原因: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表现: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宋朝水稻(南方为主产地)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大发展,江南丘陵新辟许多茶园。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北宋南方丝织业大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南丝绸产量高,朝廷用丝绸多来自江浙。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美感别致;北宋兴起的景德镇成为瓷都。

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3)南方商业的繁荣

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开封、杭州是最大的商业都市。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不绝,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市场上国内外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繁忙景象。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3.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12世纪时铁木真组织军队征战,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1271年,忽必烈(史称元世祖)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南宋灭亡。文天祥继续抗元,囚禁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在《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了大都的繁荣。

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还加强了对琉球(台湾)的管辖。

4.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五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开始形成;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单元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4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

2.下列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议原因的是 ( )

A.战争破坏了双方正常贸易 B.西夏节节取胜

C.北宋中断对西夏粮食供应 D.辽国从中调和

3.两宋政权在处理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民族关系方面,所采取的政策相似之处是( )

A.少数民族政权向宋称臣 B.两宋割地求和

C.送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4.南宋一将领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 )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5.上题中,《满江红》所写的:“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发生于 ( )

A.960年 B.1127年 C.1206年 D.1276年

6.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汴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 )

A.东京 B.临安 C.应天 D.建康

9.上题中的这首诗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是 ( )

A.讽刺金统治者醉生梦死 B.讽刺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

C.赞美东京的繁华 D.赞美临安的繁华

1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二、判断题

11.10世纪初,契丹族阿骨打建立了契丹国(史称辽)。 ( )

12.澶渊之盟的积极意义在于使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 )

13.北宋南方丝织业大发展,苏州、杭州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 )

14.南宋时,纸币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 )

1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 )

三、填空题

16.581年,__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将开封改为东京,建立了宋朝。

17.南宋有一些文臣、武将十分爱国,这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指挥取得郾城大捷的________;南宋灭亡被囚禁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的________。

18.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________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浙江________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美感别致。

19.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金迁都________,改名中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___。

20.________时,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________时,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段新运河连接大运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能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固和社会的危机

内 容 标 准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学 习 要 点

1.明朝加强君权的主要措施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建都应天,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了明朝。当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太祖朱元璋

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行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2)建文帝

看到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严重威胁自己的统治,建文帝下令削藩。

(3)明成祖朱棣

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1405年,郑和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驶向茫茫大海。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抵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2)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组建的抗倭队伍“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接着,他又率部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3.清朝前期君主集权的强化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清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清初,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更改。

清朝前期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

(1)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

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4.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攻打雅克萨,迫使俄军投降。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经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清入关后,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727年,清政府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代把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聚居的天山以南地区,称为“回部”。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割据,无恶不作,激起人民强烈不满。在维吾尔等族的人民支持下,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土尔扈特部回归

明朝末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清朝乾隆年间,不堪忍受沙俄迫害的土尔扈特部众在渥巴锡领导下,冲破重重阻挠,万里东归。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台湾府的设置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5)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见课本图)

6.“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1)主要表现

清初实施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2)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单元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大兴文字狱

2.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

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试卷中发挥自己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3.明朝时有店铺招牌“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这个招牌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15世纪前期 B.15世纪后期

C.16世纪前期 D.17世纪后期

4.明代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最远到达 ( )

A.印度一带 B.东南亚一带

C.波斯湾一带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反映的是哪位古代英雄的少年宏愿 (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岳飞 D.林则徐

6.有人曾因写“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而被雍正斩首,这反映了以下哪种情况 (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7.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论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 )

A.山海关之战 B.雅克萨之战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8.清朝前期中俄某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对这个条约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是双方平等协商的结果 B.是反抗沙俄侵略的重大胜利

C.划分了中俄东段边界 D.使沙俄再也不敢侵略中国

9.对五世达赖进行册封的清朝皇帝是 (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0.假如你是《康熙大帝》剧本的作者,剧本中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有 ( )

①雅克萨之战②设置台湾府③大兴文字狱④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二、判断题

11.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 )

12.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清朝建立起来。 ( )

13.清初,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更改。 ( )

14.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 )

1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

三、填充题

16.为了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________。后来,明成祖又增设特务机构________,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17.明朝中期,戚继光组建的抗倭队伍“戚家军”在________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17世纪中期,清军两次攻打雅克萨,击败侵略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双方签订了《________》。

18.明代科举考试的考生答卷的文体必须是“________”。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清朝的________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9.为了加强对我国西藏地区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朝政府先后在两地设置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重要的官职。

20.郑和先后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________的经济交流。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只能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明史·职官志》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

(2)根据材料二,雍正帝最初设置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殿阁大学士与军机大臣的职能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相似之处?

(4)上述的机构变化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戚继光像。

材料二:1771年初,渥巴锡跨上战马,举起鲜艳的彩条旗,率领17万部众,踏着积雪,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前进……(他们)战胜严寒、酷暑和疫病的重重困扰,战胜沙俄追兵的围追堵截,牺牲了一半人,最终完成了东返祖国的壮举。

材料三:“成功往攻台湾,至澎湖,适遇水涨,竟以海舶渡之,直抵城下。……以火炮攻城,城坚不受炮,湾民导之曰:‘城外高山,有水自上而下,绕于城濠,贯城而过。城中无井泉,所饮惟此一水;若塞其水源,三日而告困矣!’成功从之。红夷乞降。” ——摘自黄宗羲《赐姓始末》

材料四:(郑成功)致信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戚继光

请回答:

(1)戚继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红夷”指什么人?结合材料四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

(4)对戚继光、渥巴锡和郑成功应有什么相同的评价?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第四单元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市和思想文化

内 容 标 准

1.科学技术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3)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思想文化

(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3)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4)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5)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 习 要 点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1.商代的司母戊鼎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见课本图)

2.中国古代著名科技著作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中国古代的建筑奇迹

(1)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见课本图)

(2)万里长城

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见课本图)

明朝又大规模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见课本图)

(3)赵州桥

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见课本图)

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汉代造纸术得以改进。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并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1)造纸术的改进

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麻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时期,宦官蔡伦用树皮、麻头等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便宜易得,质量提高,被称为“蔡侯纸”。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我国直接或间接传过去的。欧洲用纸代替羊皮纸作书写材料,已是12世纪以后的事了。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400年。

(3)指南针的应用

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的应用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1.汉字的演变

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金文被人统一整理成为一种样式,称为“大篆”。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2.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成就:

①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③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

孔子的地位: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3.“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特别是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②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4.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的著名作者及其代表作

唐诗:

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人称“诗仙”。

杜甫——“三吏”“三别”,人称“诗圣”。

白居易——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同情人民,通俗易懂,反映现实生活。

宋词:

北宋——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两宋之交——婉约派李清照。

南宋——豪放派辛弃疾。

明清小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曹雪芹,《红楼梦》,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史学成就

西汉——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6.古代书法、绘画、雕塑的主要成就

单元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

2.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B.沈括的《梦溪笔谈》

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3.某中学中国古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 )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 C.嘉峪关 D.玉门关遗址

4.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下列中国古代文字中最古老的是 ( )

6.中国孔子基金会与深圳凤凰星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准备联合制作大型动画片《孔子》,将对孔子一生的主要经历进行再现,着力表现他从普通人成为杰出思想家、哲学家的过程。如果剧组要为该片寻找素材,那他们一定会阅读 ( )

A.《道德经》 B.《论语》 C.《庄子》 D.《孙子兵法》

7.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 )

A.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B.孙膑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C.孟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 D.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8.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 )

A.汉朝 B.宋元时期

C.唐朝 D.明清时期

二、判断题

9.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 ( )

10.西周晚期,金文被人统一整理成为一种样式,称为“小篆”。 ( )

11.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 )

12.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麻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 )

三、填充题

13.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这就是闻名中外的“________”。

14.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元世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________。

15.唐代诗人中,人称“诗仙”的是________,人称“诗圣”的是________。

16.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就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大画家张择端的《________》,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________,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神品”。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腴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通船》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对大运河的看法分别是怎样的?

(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应当如何评价隋朝开通大运河这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