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尴尬的班干部

尴尬的班干部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学生们绝大部分的过错都是由班主任加以批评的。在这里我们需要介绍一下“打小报告”这件事。它在一开始只是指那些无事生非,把别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夸大后告诉老师的行为,可到了现在,“打小报告”已经可以囊括一切私下里向老师反映问题的情况了。

在中小学里,班级是最稳定、最常见的组织单位。一个班的同学每天坐在一起上课,面对着相同的几位老师,完成相同的作业。谁是一个班级的领导呢?自然是班主任。班主任们是与班级建立着责任关系的,他们不仅要负责教一门学科,更要主导一个班级的纪律建设和学风建设。显而易见,班主任也是班级中权力的行使者。

事实上,学生们绝大部分的过错都是由班主任加以批评的。班主任们可以让犯错的学生停课回家反省,也可以决定是否要“叫家长”等等事情。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在意的惩罚措施。孩子再淘气,也不想让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批评自己。这些也成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之一。

写到这里我就要提出问题了:既然班主任的存在已经差不多能让教学活动正常运行了,那么以班长为代表的班干部们作用何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班长应当好好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帮助暂时落后的同学;还应该在生活中关心同学;还应当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这段话说得太空泛抽象了,甚至有些理想化。让我们从身边实际出发,仔细想想班干部们具体都在干什么吧。

有搬书、搬桌椅等体力活时,老师往往会喊班长带几个男生去干;老师不在时,班长要维持班级的纪律,制止聊天说话的同学;老师也希望班干部能够经常向自己反映班级内的各种问题。

不难发现,班干部们的工作存在着极不合理的成分。任何一种职位都应当有明确的责任、义务与权利,否则这就是人员安排上的杂冗。但我们的班干部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呢?

一无所有。有的人说,班长可以管别人呀。拿什么管?班长有权惩罚不听话的同学吗?在老师不在的时候维持纪律,那是义务,而不是权利。前文已经述及一切对学生实质上的约束、惩罚手段都掌握在校方及班主任手中。班干部们在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往往拿不出能得到制度保障的强有力手段。有的班长比较凶,一声怒吼就震得同学们不再说话,但这样充满对抗的班级真的是团结的吗?长此以往,同学们就会越来越反感班干部,班干部则会受到其他人的孤立。平心而论,会有一部分班干部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能够很好地赢得同学们的支持与信任,但那只是凤毛麟角,难以成为普遍现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学生只是因为成绩好就被老师任命为班长,但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既不太会管理,也没有什么人格魅力,在面对一些不服从班级纪律的同学时完全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他打架,把他打服?明显不行。让他停课?叫他家长?这又不是班长能决定的事情。

或许有人会说:“老师能管得住呀!班干部为什么不向老师反映问题呢?”在这里我们需要介绍一下“打小报告”这件事。它在一开始只是指那些无事生非,把别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夸大后告诉老师的行为,可到了现在,“打小报告”已经可以囊括一切私下里向老师反映问题的情况了。由于反映问题总是要说到某些同学的不足之处,这就会引起他们很大的反感。就算是班干部给老师客观地说了某位同学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那也非常容易被人倒打一耙,被斥责为多管闲事,受到“某位同学”朋友圈子的排挤。

况且,老师批评完被检举的学生之后便下班回家了,班干部们却还要和“仇人”继续朝夕相处,甚至共住一个宿舍。那些混子类的学生若被班干部检举,那可算是找到了发泄暴力打发无聊的对象,不纠缠些日子是不肯罢休的,然而问题最多最不听话的,也正是这些位问题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班干部要么心灰意冷不再热衷为班级服务,要么干脆与问题学生同流合污,这对班干部自身是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现实情况是,班干部们在管理班级问题时丝毫不能从学校制度中获得实际的职权与明确的义务,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会感到苦恼、乏力,只能无奈地完成帮助老师收发作业这样机械简单的工作。我们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多把目光聚焦在怎么让学生考分更高的问题上,极少有人留意班干部们的尴尬处境。这样下去,弊端丛生。从表面上来说,这样的情形对班干部的个人成长非常不利,也不利于维持一个班级的纪律,形不成良好的班风。最令人担忧的是,班干部职能的缺失会在所有孩子的脑海中注入“不用服从管理,不用尊重领导,别人奈何不了我”的危险意识。这种危险意识影响的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而是人们为人处世的观念。现在有多少人目无秩序、心无责任?如果所有班干部都被孤立了、堕落了、不作为了,那学校的精神面貌将是多么的恐怖。

我要提一个之前很少被人认真思考过的问题:班干部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带领同学好好学习”之类是形不成规章制度的空话,班干部也不能只是帮着老师打打杂。我们要弄明白的是班干部们明确的职能定位

班主任与班干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他们自然都能为班级的发展建言献策,而班主任则拥有对班级事务的决定权。

从班主任与班干部两者的关系来看,班干部更像是老师们的辅助团队与补充团队。班干部在很多时候要比班主任更能了解每位同学的状况、更能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学生当中的一分子。

要改变目前班干部的尴尬处境,需要树立两种意识,建立一种制度。

第一,要纠正盲目排斥“打小报告”的风气,教育者们要让大家意识到正当的沟通与反映是有很大好处的。问题的解决一定能带来良好的风气与环境,这会让班里的每位同学都身心愉悦。学生和老师都应当能够区分什么是无事生非、唯恐天下不乱的小报告,什么又是正当意见的反映。只有这两者区分开来、正当意见的反映渠道宽阔起来,才能解开班干部们反映问题的束缚,让他们不至于受到排挤和孤立。

第二,要明确班干部的定位。班干部作为班级内的常设机构,却没有一个很恰当的定位。有人觉得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工具;有人觉得班干部就是虚名;有人觉得班干部就是优秀的证明。这些都是错误的、片面的看法。班干部是辅助班主任带领班级,为班主任的管理与教学反映意见、提供补充的重要角色。老师在选班干部尤其是班长的时候,不仅要考察其学习成绩,还要特别看重他们的责任心、奉献精神和综合能力,让他们逐渐找到光荣感与使命感。绝不能草草选拔了事,以成绩作为考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我们还要建立一种制度来真正筑造起老师与班干部沟通的桥梁,变“班干部主动”为“制度主动”。

我建议各个班级都要定期召开班级管理会议,建立雷打不动的班级管理会议制度。这个会议和普通的班会不同,它应当由班主任主持召开,每位班干部甚至每位任课老师都应当参加会议。课代表们可以就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况与老师进行交流,纪律委员、班长可以就班级纪律与风气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大家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并由班主任引导会议的进程。我相信,几位班干部的所见所想中一定有老师们原先发觉不了的东西。并且这也是对班干部们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与全面看待问题能力很好的锻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在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想法,想要让班干部们通过这种会议发挥真正的作用,但是没有坚强的制度保证,总会受到其他事的影响,总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所以不仅学校要建立这样的制度,班主任们也要充分重视起来,绝对不能忽视孩子们的意见,扼杀孩子们表达意见的权利。

中小学都应当建立这样的班级议事平台。首先,这样的平台能为班干部向老师反映意见提供正当的渠道,让班干部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成为常态,让他们免受“打小报告”的道德绑架。其次,这会明确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方面的补充作用和辅助作用。并且,正当的意见反映往往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正当利益,这更有利于促进班干部与其他同学的良好相处,也能让老师更了解自己班上的同学,实施更合理的教育方法。最后,这可以增强班干部的存在感,从而让“班干部也没什么用”、“班干部的话我也可以不听”之类的念头渐渐减少,毕竟只有班干部才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会议嘛。一个人若要成功,一定要有良好的团队。若孩子们从小就不知道什么叫作团队中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只怕他个人成绩再高也不会受欢迎的。

对班干部相关制度的改良虽然貌似与提高学习成绩并无直接关系,但这与孩子们上学的幸福指数和班级的凝聚力息息相关。班干部们得到认可并积极地工作起来,整个班级都会生机勃勃,这难道不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吗?只有这样的班集体才能孕育真正的同窗友情;才能建立起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才能让应试教育的思想逐渐消散,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