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鹮为什么是日本国宝

朱鹮为什么是日本国宝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1960年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就已将朱鹮列入国际保护鸟的名单。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经过鉴定,这是一只雄性的小朱鹮。在饲养员的精心护理下,小朱鹮顺利地成活下来。野生朱鹮在日本,朱鹮深受人们喜爱。为了使朱鹮摆脱濒临灭绝的困境,日本政府决定把6只野生朱鹮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他们希望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通过精心的饲养使朱鹮继续繁衍。
死而复生的珍贵鸟类_朱鹮_科学奥秘探索

1981年5月,从中国传出一条轰动世界鸟学界的消息,在中国发现了绝迹17年之久的朱鹮。这一发现为什么能引起轰动?朱鹮到底是怎样一种鸟呢?

朱鹮是美丽的飞禽。它体长约77厘米,长长的嘴像一根弯管,嘴端呈朱红色,身体背部的羽毛呈灰白色。朱鹮的翅膀后部和尾下侧都泛出朱红色,再加上朱红的脚和洁白的体羽,使它们更加美丽动人。在19世纪以前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俄罗斯、中国、日本和朝鲜。但在近100年间,朱鹮的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域急速缩小。早在1960年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就已将朱鹮列入国际保护鸟的名单。

在野生环境中朱鹮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它们在水田中觅食时,喜欢栖息在高大的树上。每年3月到5月是朱鹮的繁殖季节,它们选择高大的栗树、白杨树或松树,在粗大的树枝间,用树枝、草棍搭成一个简陋的巢。它们的巢平平的,中间稍下凹,像一个平盘子。雌鸟一般产2~4枚淡绿色的卵,孵化30多天,小朱鹮破壳而出。60天后,雏鸟的羽翼丰满起来,但离发育成熟还很远,它们的羽毛比成熟朱鹮的颜色稍深,呈灰色。直到3年之后,小朱鹮才完全发育成熟,并开始生儿育女。

1953年和1959年鸟类学家曾在我国甘肃武都、康县采到过朱鹮标本。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是在1964年。而后,在1964年—1981年这十几年间,再也没人见过朱鹮的踪迹。从1978年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组成考察队,他们考察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区,跨越九个省区,行程5万多千米。他们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境内的山林中发现两个朱鹮的营巢地。当时,这两对朱鹮都正在哺育幼雏,表明它们都是有繁殖能力的个体。碰巧的是,正当鸟类学家们专心观察这两个稀世珍禽的家庭时,一只幼鸟从巢里掉了出来。幼鸟落到地面后,鸟类学家们立刻把它捡回,火速运到北京动物园。经过鉴定,这是一只雄性的小朱鹮。在饲养员的精心护理下,小朱鹮顺利地成活下来。

自1981年以后,野生朱鹮得到良好的保护。陕西洋县已经成为著名的朱鹮之乡,人们在那里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朱鹮在保护区内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到1985年5月,洋县已有17只朱鹮,1989年3月为止,我国境内的朱鹮已发展到40多只。这是我国鸟类保护运动的重大成就。

野生朱鹮

在日本,朱鹮深受人们喜爱。朱鹮的拉丁学名Nipponia nippon就是“日本日本”的意思,日本人常引以为荣。但是,朱鹮大面积的栖息地遭到破坏,使日本的朱鹮陷入濒临绝灭的困境。1967年,鉴于当时朱鹮数量呈急速下降的趋势,日本在新易县佐渡岛建立了日本朱鹮保护中心。当时,除人工饲养的朱鹮外,还有野生的朱鹮。但是到1978年,野生朱鹮产出很多不受精的卵,不能孵化。到1979年,日本全境只剩下8只朱鹮,这些幸存的朱鹮全部生活在佐渡岛。1981年,又有2只朱鹮死去。为了使朱鹮摆脱濒临灭绝的困境,日本政府决定把6只野生朱鹮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他们希望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通过精心的饲养使朱鹮继续繁衍。但事实并非如此。1982年8月,佐渡岛保护中心有5只朱鹮,到1985年只剩下3只,这3只朱鹮平均年龄12.5岁,两雌一雄。一只雌鸟叫阿青,因为身患风湿病,脚已经病变损坏。另一只雌鸟叫阿金,它跟雄鸟阿绿配成一对。虽然阿绿身体健壮,每年都跟阿金交配,但是阿金就是不产卵。而到了1989年,日本就再也见不到这种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