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三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比较研究

初三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化学和人教版高中化学的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有所不同。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体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要求。

一、化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1.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的比较。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化学和人教版高中化学的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有所不同(如表2-1所示)。

表2-1 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对比分析表

续表

从表2-1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课程的基础,为学生进入高中乃至大学学习化学时提供学习过程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构成及其变化的规律,从而形成基本的化学理念。高一化学课程是与初三化学课程相衔接的课程,也具有基础性,但其目的不同,它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为后续选修模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衔接点出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对化学与生活重要性的认识。

2.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和要求层次水平的比较。

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还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的目标都设置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的目标。由于学习的阶段不同、教育的目标不同,两者在三维目标的设置和目标要求层次水平上也会有所不同(如表2-2和表2-3所示)。

表2-2 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对比分析表

续表

从表2-2中可以看出:在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初高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不同点在于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是对初中化学课程目标的深化,而且它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表2-3 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目标要求层次水平对比分析表

结合表2-3的目标要求层次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说明初高中化学教学在课程理念上均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培养目标上均强调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3.初高中化学课程内容设置的比较

初中化学的内容以简单为主,从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切入,带领学生简单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实验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内容涉及五大主题(即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等)。高中化学分为必修1、必修2和选修模块,主题设置与初中化学有所不同(如表2-4所示)。

表2-4 初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整体关系

从表2-4的主题设置可以看出: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以化学实验、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必要的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化学科学的特点,了解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内容衔接研究的大致思路和自行设计原则,知道化学在研究和生活中的特殊作用。必修1和必修2作为初三化学的延伸,内容广度、深度、知识系统性和规律性都有所加强和深入。从总体上讲,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差异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化学内容包含的抽象概念增多,计算难度加大。比如:物质的量抽象概念、元素周期律相关规律、原电池与化学反应速率等的引入,与物质的量相关的有关计算,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计算,原电池与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等内容无形中都加大了高一内容的知识难度。

(2)高中化学内容包含的化学反应和物质增多。比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提到的重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有14个,而高中化学教材仅必修1中强调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就有50多个,包含的物质更是有了大量的增加。

(3)高中化学内容包含的实验和原理增多。比如,金属和非金属性质、有机物性质等内容,几乎每节内容都包含实验。原理的增多,使学生能充分认识物质的联系和共性,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之能自行推测物质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二、教科书编写思路的比较研究

1.初中化学教科书编写思路。

(1)教科书编写应注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2)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全面、辩证地反映学生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内在规律这三个要素对教科书设计的整体要求,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合理构建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

(3)改革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使教科书编写体现学生活动和科学探究的特点,精心创设开展活动和科学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4)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现代社会问题,体现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5)教科书实行弹性设计,除遵照课程标准精心编入必学内容外,还编入拓展性课题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以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6)注意图文并茂,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图画、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的力度。语言力求生动、简明,版面设计新颖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实行系列化教科书设计,使文字教科书与音像教科书、网络教科书等密切结合,使课内课外相结合,建立开放式的教科书体系,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学习化学。

2.高中化学教科书编写思路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体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要求。

(2)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获取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亲身体验,以利于学生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实现教科书的选择性。努力体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模块化的指导思想,发展多样化的教科书,重视教学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选择性。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例如,介绍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反映由于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5)更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采用设置相应栏目、增加必要的旁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或提供有关活动的建议等。此外,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教学活动创设先进、开放的氛围。

从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来看,初高中化学教科书都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改革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科书的内容选编上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另外,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也体现了不同层次化学课程的特点,比如高中化学要努力体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模块化的指导思想,重视教学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研究

由于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两个阶段,衔接问题涉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也是当前高中化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当前的化学教学改革中,正确处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对于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也有所不同。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教学目标和要求差异、课程内容出现断层和错层、教学方法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差异、学生心理差异等。

1.教学目标和要求差异。

根据教育部2011年出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上、下册),可以看出初中化学教学非常注重基础性和启蒙性,知识层次以“知其然”为主;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定性分析和形象思维,即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现行高中化学则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既与义务教育阶段衔接,又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化学知识在科学化的基础上,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并要求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高中化学知识的容量、难度远远超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知识容量。

2.课程内容出现断层和错层。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教材,在知识点的层次要求上做了一定程度的修订(如表2-5所示),充分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不够系统。学生只有进入高中后,才比较系统、全面地接触化学。与初中化学内容相比,高中化学的知识容量、知识难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由于课程种类的增多致使课时安排相应减少。所以,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短时间内的知识层级要求的确很高。

表2-5 2012年审定的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知识点的变化情况

续表

诸松渊在《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教材,不管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方面,还是在内容安排方面都有衔接不当的地方存在。

由于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延伸和拓展,它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初中化学之间存在着某些知识点的重复、交错、衔接不到等问题。如:①高中部分内容是初中已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如氧化还原反应;②初中删除的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学习所必需的,如溶解过程、电离方程式以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③初中没有的,高中化学新增内容。

3.教师教学衔接意识与教法差异。

在中学阶段,初高中化学的教学无一例外都围绕中高考的指挥棒进行。从某种程度上讲,初中教师原则上只教中考要求的考点,对不涉及中考的内容,无论对学习高中化学是否有帮助,往往采取不讲或一笔带过的做法。而绝大部分高一化学教师对高考考点了然于胸,对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也比较熟悉,但不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初中的教学,按照自己习惯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教学点直接对接高考要求;也有的教师有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准备,但却以教学任务重、教学课时较少为理由,不愿意花时间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鉴于上述原因,使得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成为空话。这种教学意识将学生的终身发展置于脑后。这样的教学意识全然忽视了学生的现有基础(或已有经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心理特点等。

初中化学由于知识点较少,课堂容量小,且易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利用挂图、实验等形式开展直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再加之部分地区的指标考试提前到4月底,缩短了初中化学教学时间,导致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以灌输式、注入式为主,缺乏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引导。但进入高中后,教学内容比初中更加丰富,教学目标水平要求更高,学生学习难度更大。面对这种情况,为了缩短新课教学的时间,高中教师往往将现有教材进行整合,把相关内容放置在一起进行教学,不考虑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直接对接高考要求,不顾课程标准,凭经验进行教学,使教学的起点远高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大容量、大难度的讲授式教学使学生进入高中后立即产生不适应感。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又进行“题海”式训练,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有的教师为了一味地赶进度,不仅白天满堂讲,晚自习还要讲,使学生全然没有消化知识的时间。这种学习内容偏多、偏繁、难度偏大、学习任务偏重的情形造成了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诸多不适应,甚至使学生产生了厌学、辍学的思想。

要改变当前的这种局面,使学生由不适应到适应,一线教师就必须做好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学,为高中新生的化学学习搭建平台。一方面,初中化学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后天学习,不能只重视眼前的考试和中考,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另一方面,高一化学教师在讲授必修内容时,要做好与初三化学教材内容的衔接。高一教师一定要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寻找合适的授课方式,遵循学生的实际特点,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协助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高一化学学习。

4.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差异。

高中化学作为初中化学的延伸和拓展,更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理论性,要求学生对陈述性知识能够知道“是什么”的问题;对程序性知识不仅要求懂得“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要明确“为什么”的问题。这种知识的层次要求明显高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要求。因此,高中化学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初中化学“低容量、低难度、低要求”的教学特点和教师的注入式教学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过分依赖教师的不良学习习惯,不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分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他们进入高中学习后,在定势思维的影响下,仍然采用原有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高中化学,不愿意改变自己通过自主研修、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来解决高中面临的“大容量、高要求、高难度”的化学学习。对于高中生,面对繁重的高中化学学习任务,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不佳、自主意识淡薄、听课方式不优化”的学习缺陷,就会陷入“弱势群体”,不能正常地进行高中化学学习。

改变不良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使学生从高中的不适应中走出来成为优秀的学子。

5.心理发展差异。

初中学生爱说、爱动,表现欲望强烈,学习热情容易被激发,其中一些佼佼者刚跨入高中时,感情上洋溢着自豪,理想上充满着憧憬,但在沉重的学习压力及新环境的影响下,感情逐渐被抑制,在一种“成人感”的支配下,变得少言寡语、不爱交往,情感不易被调动,部分学生在学习进程中难以实现预期目标,又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引起心理失调、学习吃力,逐步丧失学习信心。

四、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点衔接研究

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化学有两方面的态度:一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认识化学学科;二是要借助化学学习过程来获得自身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学习。这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五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设置了“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金属和金属材料”“溶液”“酸和碱”“盐和化肥”“化学与生活”十二个单元。从课程内容来看,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既重视了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又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初中化学是入门学科,初中化学属于全民素质教育。初中化学教科书的内容是科学有序的,但是由于初中化学知识主要以常识性介绍为主,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上以物质的分类为主干,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却很少提及;而且课程标准对以往教科书中“繁、难、偏、旧”的知识进行了删减,同时对部分知识的难度进行了调整(如表2-5所示)。因此,初中化学教科书没有十分严密的逻辑性和完整的系统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然属于基础教育,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未来自身发展的基础。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能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及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因此,高中化学教学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化学l、化学2,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六个一级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安排了“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八章内容,高中化学在知识水平、内容深度和难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初中化学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学生进一步学好化学,把握化学原理和理解化学规律的基础。这使得初高中化学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知识点的重复、升华或知识点的遗漏等。如何在教学中弥补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经过研究表明,以高中知识的结构板块为线索,梳理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内容(如表2-6所示)是提升高中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表2-6 人教版初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衔接点

续表

针对不同知识板块,还可以进一步对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点进行细化,形成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衔接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