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和“作业革命”

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和“作业革命”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推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杜威曾对作业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不反对作业,但他眼中的作业首先必须符合人性,他认为:“学生作业的目的愈合于人性,或者愈与日常经验所要求的目的相近,学生的知识就愈真实。如果学生活动的目的仅限于教学的特性,学生由此获得的知识就不过是技术性而以。”他眼中的作业还必须是具有实践性或探索性的,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各门科学都是从有用的社会作业逐步发展起来的”。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领军人物艾尔菲·科恩在《家庭作业的迷思》中引用了TIMSS调查数据研究者的一句话:或许最差劲的老师出最多的家庭作业,因为有效率的老师在课堂上就已经教完所有的课程。他经过理据详实的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任何研究足以让人相信,在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里,老师给予极少的家庭作业甚至没有家庭作业,将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Alfie Kohn,2010:32—34)这很好地说明了“增效”应成为“减负”的前提条件,而这个效率就是课堂学习效率。一是推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南通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基本要求,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的构建,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地方和学校应努力构建符合区域初中教育实际和初中教育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升所有初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二是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改革行动。基于标准就是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组织教学,努力克服为了应试所采取的任意提高难度、加快进度的违背规律的做法。本次中考改革将全科性学业水平考试作为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引导学校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三是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改革。不仅要发挥信息技术有利于学习资源建设和快速调动教学资源的优点,更要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便于学习的教学环境、便于提高学生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的问题情境,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阵地。四是加强教师教学常规制度建设。建立校本教学工作制度,巩固和弘扬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评课、认真辅导、认真考试、认真评讲)、“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讲必练、有发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教学传统。完善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使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师自评成为评价的主要方式。

另一方面,切实改变传统作业,使作业成为促进学习的正能量而不是人人厌恶的累赘。“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只不过在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中,做作业替代了“温故”,不断地做作业成了“时习”,作业和题海成了应试的手段,无休止的重复机械训练成了作业的主要形式,“繁难偏旧”成了作业的主要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因此,必须进行以改变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作业成为“知新”的手段的“作业革命”。第一,革新对作业的认识。“‘练习’不是被动的、窘迫的、压抑的,‘练习’应当是主动的、积极的、生机盎然的。‘练习’变了,学习才会变;学习变了,学校才会变;学校变了,才会有好的人生、好的社会、好的未来,它理想的状态应当是开放性、探究性、自主性的作业,在这里,安全感、挑战性、主导性,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钟启泉,2014:5—7)只有达成对作业的全新认识,作业才可能成为学习的助推器。第二,变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初中教育的性质和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整个作业系统应体现基于课标的练习系统设计、基于单元的练习系统设计、基于差异的练习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使作业突出基础性、系统性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对此,学校和教师须发挥创造性,带着学生走出各种考试资料;发挥主动性,实现作业的课程化、校本化和生本化。第三,坚持以质换量。杜威曾对作业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不反对作业,但他眼中的作业首先必须符合人性,他认为:“学生作业的目的愈合于人性,或者愈与日常经验所要求的目的相近,学生的知识就愈真实。如果学生活动的目的仅限于教学的特性,学生由此获得的知识就不过是技术性而以。”(约翰·杜威,2001:215)他眼中的作业必须超越功利。他认为:“学校的作业摆脱了外部的联系和工资的压力,能够供给本身具有价值的各种形式和经验;这种作业在性质上真正是具有使人自由的作用的。”(约翰·杜威,2001:217)他眼中的作业还必须是具有实践性或探索性的,因为,“在人类历史上,各门科学都是从有用的社会作业逐步发展起来的”(约翰·杜威,2001:218)。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对作业之质的一个比较彻底的认识,就是作业应体现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认识生活、发现生活、创造生活。作业的质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关怀,应体现自由、快乐、有趣的基本特点。这样的作业对学生而言不仅不会是课业负担,而且会成为他们乐意接受、乐意完成的具有活生生力量的新生事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