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量表研制真辛苦

量表研制真辛苦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SPSS统计软件包对采集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在心理测量标准的可接受范围内,本量表可以作为评定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测量工具。我们将测量所得数据录入,按10%的比例对录入数据进行质控,各部分数据质控合格率在99%以上。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结果发现,高、低分两组受试者在每个题目上的得分均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表明量表题目具备良好的区分度。首先通过计算量表的同质性信度来检验量表的信度。

一个人一生有1/6~1/3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不少孩子由于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而沦为“陪读”,如何让每个孩子有尊严地开始其学生生涯是教育必须关注的话题。历经十多年的本研究从分析幼儿园五大领域入手,通过解析小学课程目标的认知能力,借鉴国外“入学准备”的研究,提出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概念,并从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与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社会适应、学习品质、言语沟通八个维度来考查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SPSS统计软件包对采集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在心理测量标准的可接受范围内,本量表可以作为评定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测量工具。

我持续了十多年的幼小衔接研究在2008年获得了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入学准备与适应指导研究》(批准号ACA08018)的青睐,被列为2008年的重点资助课题,这也加重了我研究科学性压力——不得不和我的团队一起研制了一个《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该成果的软件已经获得国家版权局专利,软著登字第0248227号)。

国内外在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上有明显的不同。如何针对中国儿童的具体情况发展切实有效的入学成熟水平测量工具,为儿童的入学准备做足功课,“让儿童有尊严地开始其学生生涯”,成了本研究逐渐明晰的宗旨,也成了研究者的压力与使命。

在研究思路上,我们以课程研讨的形式邀请幼儿园和小学一线教师(此思路受启发于东北师大盖笑松教授《儿童的入学准备状况——来自教师的评定》,见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PP.60~67),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目标和小学的课程要求,并寻找两者的接轨之处。我们秉持尊重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也致力于服从小学课程及儿童现实发展需要的最终目的,解构小学各个学科所涉及的儿童各种认知能力和领域,并在最终通过一线教师访谈和专家赋值的方式,确定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的八个维度和具体权重。希望能借此工具了解儿童的整体发展状态,并且可以就他们可能存在的弱项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实现儿童在起跑线上的基本公平。

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为依托,通过请幼儿园老师(感谢北京师大实验幼儿园、空军蓝天幼儿园、农业部幼儿园多位大班老师的鼎力协助)、小学低年级教师(感谢北京师大实验小学、北京海淀区农科院附小、北京朝阳区安贞二小、北京昌平马池口中心小学的课题组老师们的鼎力协助)、教育心理学专家(感谢北师大心理学院伍新春教授、刘儒德教授、侯志瑾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慷慨协助)等群体题项赋值的方法确定结构与量表权重。在征求多位教育统计学专家(感谢北师大教育与心理统计研究院辛涛教授、韦小满教授及其研究团队的慷慨协助)意见基础之上,设计量表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的构成

在课题组内进行专家讨论,筛选各个维度的测量指标,并依据指标设计相应的题项,将设想题项带到幼儿园试测,并与幼儿园大班的一线教师商讨每个题项的可行性与意义所在。

形成试测量表,三度通过小样本试测初步了解题项的难度和区分度,并对不理想的项目进行修订、删减,以检验并确保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区的两所小学和郊县的三所小学(本研究的城市学校取样为北京海淀区和北京朝阳区两所普通社区小学,农村小学取样为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及其所属村的小学)在6月底招生阶段所开展一对一的测试,共获得有效样本165个,表2为被试具体信息。

表2 正式施测有效被试构成

我们将测量所得数据录入,按10%的比例对录入数据进行质控,各部分数据质控合格率在99%以上。之后,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

在进行项目分析时,将各受试者对量表中所有填答的项目的得分累加,按各受试者的量表总得分高低进行排序,从最高分开始往下取样本总数的27%作为高分组,从最低分开始往上取样本总数的27%作为低分组。用SPSS 13.0对测试数据进行项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高低分两组被试在各题项平均分上的差异显著性,删除a1、a9、b8、b10、c1、c2、c5、c8、f3、f9、g2、g5、g6、g8、h5、h7共16道区分度不高的题项,高低分组的各个题目都达到了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文的分析都是针对最终保留的59个项目)。

根据正式施测样本的数据,统计出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及难度。进一步将项目的难度分为<0.2、0.2~0.39、0.4~0.59、0.6~0.79、>0.8(最难、较难、中等、较易、最易)五个等级,各项目的难度系数等级分布结果见表3。

表3 项目难度系数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测验中“中等”和“较易”的项目比重较大,两端难度的项目比重较小,是比较理想的难度分布状态。

对165份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的题目进行区分度分析,按各受试者的量表总得分高低加以排序,从最高分开始往下取样本总数的27%作为高分组,从最低分开始往上取样本总数的27%作为低分组。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结果发现,高、低分两组受试者在每个题目上的得分均达到0.05的显著水平,表明量表题目具备良好的区分度。此外,量表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除了a2项相关不显著外,a14、c3项与量表总分在0.05水平上相关显著,其他各项都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这也再次验证了量表中的项目具备较好的鉴别力,具体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各题项在高分、低分组的t检验及与量表总分的相关表

续表

首先通过计算量表的同质性信度来检验量表的信度。全量表(共59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7,八个维度各个层面的同质性信度如表5所示:

表5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全量表与各维度的同质信度

问卷的奇、偶题号分成两半,采用分半相关系数计算方法,所得分半信度系数为0.757,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后的分半信度为0.862,表明题项测定内容具有同源性。

以上数据表明,编制的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性能良好,在很大程度上是稳定可靠的。

本研究中所编制的问卷的维度和题项均来源于理论文献、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一线教师访谈。教育心理学家、一线教师和多名课题成员的修订和审查,基本保证了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由于测试需要有实践经验以及教育、心理学科背景的主试,测试过程是一对一进行的,并且完成每次测试要花近一个小时;加上新生入学的时间短暂,取样困难,本研究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65个。因素分析的理想数据,一般需要题项与受试者的比例为1∶5。因此,本研究最终采用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来检验构想效度。

根据心理测量理论,问卷的各个维度间应该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一个良好的问卷结构要求维度和测验的总分的相关在0.3~0.8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1~0.6之间。从表5我们可以看出,除运动协调能力和学习品质相关不显著外,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均在0.184~0.504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各个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均在0.501~0.799之间,存在较高相关。这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6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测试的结构维度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从儿童的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数学准备、社会适应、学习品质八个维度考查儿童入学前的整体发展状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在心理测量标准的可接受范围内,可以作为评定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测量工具,也适合做进一步研究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曹跃丽.国外幼小衔接试验的借鉴.学前教育研究,1994.1

2.陈帼眉.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早期教育,1998.1

3.盖笑松.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

4.刘焱.入学准备在美国:不仅仅是入学准备.比较教育研究,2006.11

5.钱志亮.学生发展问题咨询.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

6.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7.Bart Orit,Hajami Dov,et al.Predicting school adjustment from motor abilities in kindergarten.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2007(16):597~615

8.Betts L R.,Rotenberg K.J.Trust worthiness,friendships and self-control: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young children's school adjustment.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2007(16):491~508

9.Brigman Greg A.,Webb Linda D.,Campbell Chari,Building skills for school success:improving the academic and social competence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2007,10(3):279~288

10.Mangione Peter L.,Speth Timothy ,The transition to elementary school:a framework for creating early childhood continuity through home,school,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98,98(4):381~397

11.Pianta R.C.,Stuhlman M.W.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and children's success in the first years of school.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2004,33(3):444~458

12.Rimm-Kaufman S.E.,Pianta R.C.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guide empirical research.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0,21(5):491~51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丁攀攀、谌小猛、周盼盼、陈玲、夏瑜、王秀峰、陈正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