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美蚝乡,筑梦浪白

和美蚝乡,筑梦浪白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兆南纪念小学“蚝源文化”校本特色课程包含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浪白水长流》《蚝香飘逸》《舞动蚝情》《诚信创业·感恩大地》《浪白之歌》等多个篇目,本课程《和美蚝乡,筑梦浪白》是其中的一个子篇目,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是:是围绕“蚝源文化”安排课程内容,以“蚝乡”为切入点,结合南水本土的地域和人文特色,延伸到南水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乡土民情。

卓素娟

一、课程背景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中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小学生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对象之一,正处于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养成时期,在该阶段进行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有助于树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和祖先们的生态伦理智慧而探寻出一条新的文明发展之路。在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与学校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相结合,与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提高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我校(李兆南纪念小学)处于珠海市高栏港区南水镇,这里富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南水曾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高栏宝镜湾至今还遗存着青铜时代摩崖石刻画。南水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土知识和智慧,并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表现形态。如南场村沿海而建的石屋,南水渔民们在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思想下,利用咸淡水交界的独特地理优势而形成的渔场和蚝场,当地与气候生态紧密相关的饮食文化、民谚俗语等。这些在南水人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乡土智慧,是我们当今构建生态文明的宝贵文化财富

我校的大部分学生在南水镇有较长的生长经历,对南水的民风民俗有所了解,在课堂中接触过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但总体来说,孩子们的故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缺乏对家乡的深入了解,缺乏守护家乡文化和保护家乡环境的责任感。因此,本课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基于南水本土的地域和人文特色进行个性化的教与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体验中,了解和传承南水的历史文化、乡土民情,多方面汲取祖辈们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源泉,从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探寻家乡文化之源,守护家乡生态之美,促进人类与地球的和谐。

二、课程目标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基于南水本土的地域和人文特色进行个性化的教与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体验中,探寻家乡之源,了解和传承南水的历史文化、乡土民情,汲取祖辈们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源泉,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从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守护家乡之美,促进人类与地球的和谐。

(1)让学生在了解南水蚝乡的历史文明和乡土文化中,提高人文素养,丰富自身阅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2)通过参观、考察、访谈、收集民谚俗语等方法感受南水民风民俗中的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智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提高合作与创新的能力。

(3)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物产资源,关注我国国情,加强环境认知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课程内容

李兆南纪念小学“蚝源文化”校本特色课程包含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浪白水长流》《蚝香飘逸》《舞动蚝情》《诚信创业·感恩大地》《浪白之歌》等多个篇目,本课程《和美蚝乡,筑梦浪白》是其中的一个子篇目,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是:是围绕“蚝源文化”安排课程内容,以“蚝乡”为切入点,结合南水本土的地域和人文特色,延伸到南水的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乡土民情。让学生传承南水传统文化中天人相宜的生态文明智慧,从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探寻家乡文化之源,守护家乡生态之美,促进人类与地球的和谐。

本课程分成“浪白溯源——探寻历史文化”“蚝乡拾贝——了解生态环境”“湿地寻踪——解读湿地之美”“蚝韵悠悠——聆听农谚俗语”“蚝泉长流——守护美丽家园”等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摩崖寻根”等小课题,而且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进行内容补充,整个过程步步深入,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切身践行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宗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美蚝乡,筑梦浪白》课程内容基本框架

(续表)

四、课程实施

适合学生: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班级人数25人左右。

课时计划:以1学期为限,安排10~12课时左右,每课时40分钟。

设备要求:画报制作、蚝壳制作相关工具、多媒体教室、录音录像设备等。

校本教材:自编教学讲义,设计采访稿和调查问卷等。

实施策略:

(1)个性化自主体验与分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程的实施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让其对本土的文化和民俗民风进行个性化的自主体验和理解,满足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进行分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实地采访,亲身实践,创造性的制作宣传画册,收集民谣民俗等,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以情景体验和实地考察为主要形式

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结合了当地的本土文化,贴近南水的民风民情和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和教师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南场村参观,生态蚝园学晒蚝,小记者街边采访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理解,扩展了学生生活经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3)案例研讨和拓展创新相辅相成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课件、视频、图片等丰富多彩的案例,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但并不单纯让学生模仿案例进行单纯的技能学习,而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让学生能真正的在课程中收获和成长。

(4)以发展性和有效性为原则

本特色课程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前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创新,课程开发针对学校的自身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求、教师状况、地域特征以及家长需要,集中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以社会实践、参观访谈、实际操练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并关注师生互动的效果,关注课程价值与意义,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收获,确保学校课程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而不是走过场、做样子,彰显出浓浓的地域性和人文性,为学生和教师的校园生活留下难忘的成长印记。

五、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中,要注意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要有教师、学生、学校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从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转向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评价,不仅仅以最终呈现的作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承认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并且以学习小档案的形式将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感悟、成果、评价内容等分类保存,让它们记录下学生在本课程中点点滴滴的成长和进步。

《和美蚝乡,筑梦浪白》课程过程的评价表

《和美蚝乡,筑梦浪白》课程对成果的评价表

说明:最终呈现的书面作品有民谚民俗手册、环保宣传画册、环保标语牌、蚝艺绘画和手工、手抄报作文等。

《和美蚝乡,筑梦浪白》课程学习收获卡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