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归月薪元,还要不要送孩子留学

海归月薪元,还要不要送孩子留学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杭州女生小林花200万元留学澳大利亚6年,回国后月薪2000元的新闻曾被广泛关注。当地的市场调查表明,应届海归相对于应届国内毕业生的薪资优势最多是1000元。于是,要不要送孩子留学成了热议话题——花几百万元去留学,回国就业状况却如此惨烈,这几百万元花得值不值?否则要慎重考虑留学与否。小林自己也怀疑,这几年学习值不值。有此感慨的家长,千万别送孩子留学读书。

杭州女生小林花200万元留学澳大利亚6年,回国后月薪2000元的新闻曾被广泛关注。当地的市场调查表明,应届海归相对于应届国内毕业生的薪资优势最多是1000元。于是,要不要送孩子留学成了热议话题——花几百万元去留学,回国就业状况却如此惨烈,这几百万元花得值不值?

每位留学生的情况不同,家长的想法和家庭情况也不同,但可以从共性出发来分析。

近年来,出国读大学已经不新鲜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是未成年的“小留学生”,从学前班开始到高中十二年级出来的都有,但最多的还是高中生

这些高中生被送出来的原因主要有五点:想上个更好的大学;户口原因;在国内没法管了;家长和学生盲目跟风;对国内教育的抵触和对国外教育的向往。

想上个更好的大学又分为两种:

一是有些学生在国内学习好,有上进心,但是可能由于所在省份竞争激烈,没有把握考上清华、北大、复旦、同济这类顶尖院校,所以选择出国读书。北美的很多知名院校在国际排名都比清华、北大强,作为留学生的申请难度并不比在国内拼高考难多少。

二是国内学习普通的学生,在国内高考可能上不了重点大学,与其上个三本,还不如去国外上所名牌大学。有些学生甚至在国内高考可能连大学也上不了,那么如果能申请到国外的大学,至少还有了学历。万一读本科时学生努力,继续申请读研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户口原因无须多说。比如,很多“北漂”的家长赚再多的钱,也无法为孩子解决户口问题。孩子到了高中不得不回乡就读和参加高考,孩子肯定不适应,不如索性出国培养。倘若留在北京上可以招收外地户口学生的国际高中,将来也要申请海外大学,况且国际高中学费还比在国外读高中的费用高,也不如高中就出国读书。

有些家长因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疏于对孩子的养育,也有的家长不善于或不喜欢养孩子,导致孩子在家长眼里已经比较难以管理,干脆送孩子出来留学——让国外的老师、寄宿家庭去管教孩子,让孩子被迫接受锻炼。

有些家长送孩子出国读书的心理动机和追求名牌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周围的亲友如此,他们便跟着办理。

也有些家长是憎恶国内的分数教育,向往北美、欧洲、大洋洲的课堂自由,希望给孩子营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理清原因了,是否送孩子出国读书也就容易做决定了。有些原因是“不得不”,有些是“可有可无”,有些是“万万不可”,有些是“锦上添花”,有些是“雪中送炭”,家长结合家庭情况、孩子的愿望来考虑,自然就得出了结论。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被送出来,出来读书的留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是好好学习,适应在读国家的生活。海外教育从知识层面来说,难度不比国内大,而且气氛宽松,不苛求标准答案。学生只要突破语言关,自己够勤奋,凭借在国内的学习训练和能力累积,在新的环境中做个学霸还是不难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尤其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的留学生,绝大多数学成后都成为科技、教学的中坚力量。

二十一世纪以后,乙类的学生涌现出来,他们学习一般、适应力一般、始终生活在华人群中,和当地生活有隔阂,学习兴趣也不强,但也完成了学业。

丙类是出来混的,所谓“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最近几年,这类现象成倍增加,以至于有的学校已经开始限制留学生数量或者干脆不招收留学生。欧美国家中学的教育制度更倾向于公民教育,在意培养学生的创意、思考能力、自觉性、个性、人格意识等,对学生的学习不会像国内的学校那样“高压”。学校和寄宿家庭对学生的生活管理也不严格,更多的是凭孩子自律。大学的学习压力陡增,要求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很高,但生活环境同样非常宽松。在这样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由于自我管理能力差,表现出学习跟不上、生活一团糟,有的甚至还吸毒、违法,等等。

家长和学生考虑是否要出国留学前,首先应该自省——学生出去了大概会属于哪类状态。当然,意外总会有,比如在国内爱学习的孩子,也可能突然出去受了什么诱惑或刺激厌恶学习。比如在国内学习平平的孩子,上进心不强,老师推推才动动,出去后可能会在老师不推的情况下突然奋发图强。再比如,在国内没人管、管不了的小霸王、熊孩子,出去后可能会突然开悟、“立地成佛”,成了爱学习懂礼貌的好孩子。但是,意外的概率有多高?答案不言自明。

另外,家庭的经济条件必须考虑。如果送孩子出去的花费对家庭来说不算什么,在对孩子在海外的表现有一定把握后,送出去读书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但如果需要砸锅卖铁凑学费,送与不送就应该相当慎重。毕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当一个家的生存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孩子也会不堪重负。

海归后择业、赚取高薪的优势有什么?

一是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在研究领域中有可圈可点的成绩。国内的重点院校非常注重吸引人才,这类学术人才进高校不是难题。很多高校还有安家费等,一般要求应征者硕士或博士毕业,发表过优质论文

二是语言、文化优势。如果精通外语,熟悉海外文化,完全可以无障碍和国外客户沟通,这样的人才肯定也是最受欢迎的。

三是金字招牌下的预期高能力、眼界格局、人脉网络。比如哈佛本科毕业生和名不见经传的社区大学毕业生给人的第一印象的差别一定非常大。人们通常认为,哈佛大学申请艰难、课业繁重,那么它的毕业生的学习、工作、思维能力会更强,见识也会更多,他结识的同学、老师这些人际关系会相对更优秀。这就如同对国内北大、清华这些重点大学的青睐一样。

那么,当海归对自己就业和薪酬有预期的时候,应该先评估一下自己的优势,自己先想想凭什么认为公司应该招聘并给予高薪。切记,没有人为你的辛苦埋单。职场看的是结果。之前无论花了多少钱、多少时间,家人多么努力地供读,都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留学不是留学生炫耀和证明自己实力和能力的资本,它只是一段经历。

这些能力特长中,语言恐怕是重中之重。没有好的语言能力,做研究与国际接轨也费劲,更别说和海外客户沟通了。语言精到了,即使去多如牛毛的语言培训机构应征讲师,薪水也不至于只有2000元。

如果在海外学习中不能掌握至少一技之长,那么就不要对回国就业有太高期许。反过来说,学生和家长在出国前,要对未来的学习状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较高的理想并愿意付诸实践才行。否则要慎重考虑留学与否。

有的家长说,还不如拿几百万元给孩子投资买房呢。小林自己也怀疑,这几年学习值不值。有此感慨的家长,千万别送孩子留学读书。而小林既然怀疑留学生活值不值,那说明对她来说,一定不值!没有人在成长之后,会问自己成长值不值。

把几年的留学生活完全物质化是对留学的根本误会。留学不是为了回国拿高薪,如同上重点大学也不是为了毕业后拿高薪一样。如果一味地为了赚钱,那真是应该拿着那些年养孩子的钱做各种投资。

留学的益处在于给予学生极大的成长空间。在陌生的环境中,学习新的语言、文化,完成学业、照顾自己、了解社会,拓展自己的视界、思路、格局,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决断能力、执行力,修正完善三观,对生活有充分的认识和体验,培养更多兴趣、爱好,最后,无论海归或不归,都为学生创造了更多选择机会。

更多选择机会还包括自我内心的觉醒。在西方相对自由、多元的文化、发展环境中,留学生有可能发现自己的某些潜质,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而非仅仅按照“家长让我选的”来选择专业、职业、生活模式等。当人们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时,投入的热情会不同,取得的成果也会不同。

成长能力强的,海归与否都能有发展。成长能力弱的,留下来困难,回去也困难。

在加拿大,我经常见到一些留下了的留学生。他们是高中或者大学出来留学,即使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后也能凭借中英双语的语言优势留下来工作。他们既有本地文化的热情、单纯,又懂中国人的含蓄、灵活,再加上数字、算数方面的“天然”优势,业务能力都很强。会赚钱,还会攒钱,没几年就挣够首付买房安家,有的还帮父母办了团聚移民,表现出完全的独立

因此,是否送孩子出国读书的决策中,还应该加上对孩子成长可能性的考量。这个考量参考的是孩子以往的状况、从小接受的家庭引导。千万不要以为不会游泳的人被踹到海里就会游泳。此外,家长还要明确,就算很令人放心的孩子被送出去了,家长也不能疏于管理和联系。

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我国留学人数约为54万,海归人数43.25万。四十几万人的数量比起国内同年765万的应届生数量来说虽然不算大,但是考虑到海归的主要求职目标集中在一线城市的大公司,可想竞争还是比较激烈。无论是与四十几万人竞争,还是与七百多万人竞争,都需要留学生在海外读书期间努力成长。

打铁要凭硬功夫。成长在哪里都不容易。留学是一场成长,是人生马拉松中一段较为崎岖不平的陡峭岔路。跑下来是一番不错的体验,经验会增加不少,也许还能更快地抵达下一个目标,但很可能因为体力不支、方法不对而中途折翼或者仅能勉强走下来。是否选择去跑,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选手的素质、对非常规路途的憧憬与否、跑好的愿望和意志力。钱很重要,却永远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唯一的判断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