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建构策略

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建构策略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中小学生的内驱力和智力因素,我们教师就要努力创设独特新颖的语文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吸收更广泛的语文知识。根据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语文知识的灵活性以及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在语文知识积累方面,强调“习得”的方式。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基本都是先通过“习得”方式以便大致了解语文知识,再接受“学得”方式已修正和巩固已有的语文知识。

(一)完善课本知识结构,实现多样化创新

1.体现语文知识的工具性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分割。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体现在人们对于“听、说、读、写”的运用上、贯穿于日常交流中、伴随至一个人的一生。也即是,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是我们认识世界、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这就要求编排语文教材时,要充分考虑语文的工具属性,既要保证教材内容的多元性、丰富性,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写优美的文章。阅读、写作、听、说板块都应该有所兼顾,但也要照顾地区差异。例如,西南地区,由于方言与普通话差异很大,因此在编写语文课本时应适量增加听、说板块,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2.反映语文知识的思维性

语言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从心理学意义上讲,可以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外部语言即是表达出来的话,内部语言则是在心里思考但没说出来的话。俗话说的“打腹稿”就属于内部语言。只有人们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也才能变得清晰、严密、准确,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学生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关键。此外,语文的思维性还表现在它是一门与青少年身心发展密不可分的有逻辑定律的学科,由拼音到汉字,由简单字词到复杂句子,由段落到篇章结构,由简单的语法修辞到各种文体知识,是一个渐进提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规律,逐步增加阅读量,增加文章的长度和深度,丰富作文的题材和体例,唯有此,才能更好地借助语文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强化语文知识的情感性

语文知识的情感性,体现在它是一种人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凭借,是人思想、情感的外露形式。以语文课本的编排为例,散文、小说、诗词、戏剧等体裁的作品,都能彰显人文关怀,传递给学生友善和爱的能量,提升其文化修养,丰富其精神世界。重视语文知识的情感性,教师还应注意组织教学时,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传递给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形成学生新的“生活世界”,体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内涵;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在活化课堂教学,设疑激趣的语文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也可以借助电化手段和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对于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教师若能注入情感教学,以丰富、通俗的语言使学生明白复杂的语法,更易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有关语文知识。

(二)丰富课外知识活动,活化语文知识学习

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语文知识。

1.字词积累

仿照当前热播的与学习有关的大型电视节目,学校设置有关比赛规则和奖励条件,增加学生的基本字、词的积累。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推行的大型学习型节目,仿照举行类似活动,涉及一定量的生僻字,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大量汉字,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定期开展“汉字英雄”比赛,督促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注意笔顺笔画,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河南卫视“成语英雄”活动的开展,会激发学生尤其是较低年级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对促进他们积累成语、学习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2.佳句积累

课标还特别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掌握语文积累的工具(如几个笔记本)途径和方法。阅读中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在写作中,翻翻积累的本子,不断运用积累的词语等。其中,优美佳句的积累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重要标尺。作为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中华优美诗词、佳句的比赛,也可以举办“灯谜大会”及歇后语竞猜等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对优美词句、成语的搜集和运用的能力。

3.写作积累

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为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开展多样的写作活动。例如,对于七、八年级学生,更多侧重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可以举行“优美语段PK”活动,让学生即兴创作优美语段,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检测了其作文水平;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校内举行“新概念作文大赛”等写作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利于展示“博采众长”的作文素材知识积累,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端正语文知识教与学的态度,还原语文学习轻松的本质

1.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内驱力和智力因素

青春期的学生,学习充满了内驱力,成就感和被认同感增强,学习更加主动进取。根据此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活化语文课堂内容与形式,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样的语文知识传授,会使学生广泛受益。青春期的学生,智力处于快速提升中,他们更加懂得以自身的视角来衡量事物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引导方式和知识的难度,以免过犹不及。

2.教师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传授语文知识

基于中小学生的内驱力和智力因素,我们教师就要努力创设独特新颖的语文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吸收更广泛的语文知识。当下,课堂的概念不断扩大,由固定的课堂转向了多媒体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历史古迹等更广阔的空间,而这些“课堂”能提供给学生的知识量要远远大于固定的教室。所以,我们应创设更加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语文教学环境,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学科,因此也可以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进行学习。例如,可以创设一些独特的教学场景,比如,将语文语法课与英语语法课结合起来,将说明文写作课与物理课联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3.学生在生活中习得语文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用“习得”这一概念,强调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学生在目的语环境中能自然习得第二语言;而“学习”则更多是一种有意识的认知行为。根据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语文知识的灵活性以及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在语文知识积累方面,强调“习得”的方式。比如日常的言语交际活动、普通的报刊阅览、平时的应用写作等平常的活动中都包含大量的语文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基本都是先通过“习得”方式以便大致了解语文知识,再接受“学得”方式已修正和巩固已有的语文知识。学生正处于渴望汲取大量知识的阶段,因此,应在生活中提高感应知识的敏感度,在无意识中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