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性学习的局限性

探究性学习的局限性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旨在转变学生过于被动学习的局面。此外,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也限制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我们可将课堂学习比作打靶训练,如果探究性学习仅要求打到靶上,目标放低了,学生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就会大打折扣。另外,教师中还存在不根据科目内容或特点盲目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象。

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旨在转变学生过于被动学习的局面。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理解不到位,更多地限于形式,以至于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展有限

新课标提纲挈领地指导着学校、教师按照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课程安排,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按照“个人独唱”的程序进行讲演,没有机会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有些地方开始在课堂上广泛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但也是教师将学习流程列出,学生只是从书本找到相应的段落就行,没有体现出探究的精髓。此外,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也限制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该学习方式在有些环节中开展探究是可行的,而在有的读写环节中通常已有既定的模式,不需要再进行所谓的探究。

(二)探究性学习中问题讨论容易脱离目标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开放性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如对易混淆、有争议的内容进行探究时,多会引发学生积极的讨论,实现同桌之间的交流和小组之间的分享,但是当选派代表总结发言时,却是众说纷纭,正是因为探究性学习放开了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剑走偏锋,甚至所答非所问。我们可将课堂学习比作打靶训练,如果探究性学习仅要求打到靶上,目标放低了,学生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就会大打折扣。

(三)探究性学习的时间、时机安排不当

在探究性学习时,通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教师给出问题情境,并要求在一分钟,甚至三十秒钟内快速完成,看似是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则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结果就是学生急得焦头烂额,有的干脆放弃查找,直接等待老师给出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没有成功地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容易使学生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另外,教师中还存在不根据科目内容或特点盲目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象。在原则性的问题上,教师要多注意引导、纠正,不能过于放开让学生“乱说”,而在有想象空间、发挥空间的地方,教师不要过多地投放个人色彩和个人情感,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四)探究性学习的规则不够明确

开展探究性学习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布置了一个问题,班级同学你说我说,乱如市场,看似场面激烈,貌似效果显著,实际上只是简单交流各自的想法,毕竟学识有限,讨论无果,便开始谈天说地,话题早已跑出课堂。而教师似乎将问题抛出后就没事了,只是等待铃声的敲响。探究性学习虽然具有开放性,但也有其独特的规则,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而不是进行一些散漫放羊式的学习。

(五)教师评价不够明确

在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通常会在小组意见后加上自己的观点,以求得教师的指点,所以这并不是小组意见的总结。教师对这样的评价多是“你说得很好”、“说得不错”。殊不知,集体的意见是需要综合考量的。所以,教师的评价倾向应当明确而具体,力求避免偏重个体的评价,避免注重结果的肯定,更多采用一些过程性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