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开展幼儿文学学习活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必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根据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开展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就能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促成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但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要结合进行一些与本次活动紧密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教育,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这是文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目标。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而设计的系列语言学习活动,它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出发,围绕着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帮助幼儿体验、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生动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及文学作品所特有的意境和想象;并通过开展与文学作品相关多种活动,强化幼儿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促成幼儿走出作品,迁移文学作品中的经验,帮助幼儿发展完整的语言。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爱幼儿文学是孩子的天性。从小孩子就爱听故事,喜好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喜欢可以激发想象的诗歌、散文和谜语,从呱呱坠地,幼儿就没有离开过幼儿文学。幼儿园开展幼儿文学学习活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必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根据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开展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就能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促成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一、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幼儿园文学作品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

幼儿园文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通过文学作品进行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而是侧重于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力、想象力方面的培养。因此,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想象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一系列多层次活动。从具体的文学作品出发,整合与其相关的各领域的内容,开展多形式的系列活动,才能使幼儿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理解文学作品主题,感知、体验和理解文学意境和词语,使儿童能够迁移从作品中获得的语言经验。如果简单的通过一次活动就完成一个文学作品的学习,或将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简单的与普通的语言教育、知识和道德教育混为一谈,就不符合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特点,抹杀了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真正价值。

例如,在大班散文《秋天》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这一作品出发设计系列活动,活动一:感知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活动二:以折纸、绘画、粘贴等多种形式表现秋天的美丽景象,并在表现美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和学习作品中的文学语言;活动三:改编或仿编散文《秋天》,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迁移获得的语言经验,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再创作。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真正感受到了作品所描绘的美丽意境,理解了作品中文学语言的特色,这样层层深入的活动设计才真正体现出了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达到文学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园文学作品教育发展的是幼儿的完整语言

所谓完整语言,是指幼儿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文学作品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理解某一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容,然后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对文学语言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并通过视觉阅读文学作品和绘画、折纸、泥工等幼儿特殊的书写方式,将自己内心中对文学作品和作品中所蕴含的美的理解和感受表现得一览无遗。因此,文学作品教育活动是幼儿四种语言能力的紧密结合,树立了这样一种“完整语言观”后,我们就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文学教育活动都不是单一的语言活动,而是语言、美术、音乐、动作等多种符号系统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倾听音乐和开口讲述与表达,调动了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对作品和作品之美的感受更深刻、更全面。与此相对应,在文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较大,他们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表演、操作、讨论,在亲自操作实践、探索和想象创造中达到对作品和文学语言的准确、深刻的理解与感知。

(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应与其他教育活动有机地整合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的时间较短,言语能力较低等特点,我国幼教新近颁布的《纲要》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应是“全面的”、“启蒙性”和各方面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的,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整合的指导思想。因此,要想幼儿能通过文学作品学习获得发展,就必须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所学习的幼儿文学作品一般使用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形象,表现幼儿借助原有的生活经验能理解的内容。但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要结合进行一些与本次活动紧密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教育,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

例如,故事《小熊开鞋店》中就涉及以下一些内容:小熊开了一个鞋店,但这个鞋店却经常关门,原来小熊的鞋店中总是缺乏顾客需要的鞋。大象要大鞋,老鼠要小鞋;小兔子穿两只鞋,蜘蛛穿八只鞋,而蜈蚣穿十六只鞋。在这儿,小兔子、蜘蛛、蜈蚣为什么会穿不同数量的鞋?这个知识点如果不解决的话,就必然会影响到对作品的理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要利用图片、幻灯等形式穿插进行科学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全面、细致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作品的巧妙之处。

二、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目标

在制订文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时,应注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即在发展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幼儿对文学语言的感知能力;在注重道德和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归纳起来,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作品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

这是文学教育中最基本的一个目标,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态度和情感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文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培养以下三种不同的态度和情感:

1.乐意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

2.对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人物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

3.积极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与之相对应,各年龄班的目标分别为:

小班: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

中班: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积极地参加各种文学活动。

大班:主动阅读、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人物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文学活动。

(二)文学作品理解和想象方面的目标

这是文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目标。正如我们在文学作品活动的第一个特点中所描述的那样,文学教育活动中不仅要让幼儿学知识、学语言。更多的应该让他们去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隐含的文学之美、语言之美,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想象,将作品中的优美语言和意境完全地体现出来。

这一方面的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

1.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情节、作品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这是理解作品的第一步,只有准确、全面地认识了作品的基本意思及作者对作品的感受,才能深入地理解表现在作品内部的文学美和意境美。

2.运用恰当的言语、绘画、动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美的理解。

3.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想象仿编、改编、创编诗歌、散文或续编故事结尾。

各年龄班的目标分别为:

1.小班

(1)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如人物、情节等,并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理解。

(2)能进行简单的仿编、改编、创编诗歌和续编故事结尾。

2.中班

(1)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并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归纳主题。

(2)能用恰当的言语、绘画、动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美的理解。

(3)能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仿编诗歌、散文。

3.大班

(1)能在老师的引导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情感特征,并用言语表达出来。

(2)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地仿编和创编作品。

(三)文学语言认知方面的目标

1.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能感知文学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了解各种文学语言句式的表达,能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之美,并学会迁移和使用这种语言。

3.学会标准发音,拓展词汇,通过文学作品丰富相关的社会知识。

各年龄班的目标分别为:

小班:初步感受文学作品中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之美,如象声词之美等。

中班:知道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存在着差别,能进一步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独特的语言美,如韵律美、节奏美、结构相似或对称的平行句法美等。

大班:能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习在恰当的时候迁移使用文学语言。

三、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结构

(一)第一层次“学习文学作品

创设情境,为引出文学作品作铺垫。

在理解文学作品之前,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可发挥他们文学想象的语境和空间,有助于幼儿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为准确地理解文学作品作好铺垫。教师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创设。第一种是言语创设。通过生动有趣的解说,教师以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感染幼儿,并结合图片、幻灯将他们带入到一个充满幻想和神奇的文学宫殿中。例如,在小班童话“美丽的小船”中,教师可以说这样一段话:“在一片大森林里,一群小动物们比赛看谁的小船最漂亮。看,有的小船是香蕉做的,弯弯的香蕉船又黄又香;有的小船是大鞋子做的,坐在里面又稳又舒服;还有的小船谁也猜不出他是什么做的,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看精彩的小船大赛。”这一段话形象生动地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文学画面勾勒出来了,相信听过这段话的幼儿都会迫切地希望马上到“比赛现场”去,看看老师所描述的“小船大赛”。一段短短的话语,将幼儿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幼儿仿佛已置身于充满梦幻和多彩想象的童话世界中,这种情况下再让幼儿如身临其境般地理解文学作品,相信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

第二种方法是用提问创设。在介绍文学作品前,教师先通过一些问题让幼儿动脑筋思考,然后将幼儿的答案与作品中的答案作对比,这种做法同样也会调动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期望和兴趣。例如,大班散文诗《落叶》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飘落到了地上。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拿树叶做什么呢?”在幼儿七嘴八舌地回答出各自的答案后,教师接着说:“哦,原来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现在有一些小动物将树叶用作了新的用途,你们想知道这些小动物的想法吗?”这种悬念式的方法会让幼儿将自己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在教师身上,而且由于有了亲身的参与和思考,幼儿也很乐于了解小动物们用树叶做什么,这样教师就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幼儿进入到文学的优美意境中了。

第三种方法是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布置出一个安静、和谐、优美的环境。例如,在儿童诗《我愿……》中,在介绍诗歌之前,教师这样渲染气氛:“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跟着音乐将自己想象成一种动物或一件物品,然后还要想想如果我是那种动物或物品,我会做什么。比如,听着清脆的音乐我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快乐的小鸟,我愿把所有高兴和愉快的事都告诉给大家。”当老师播放音乐时,所有的幼儿都会静静地倾听、想象并思考。这时音乐已经进入了主题,幼儿的思路也已经在音乐的牵引下开始打开,向四周发散。这就为下一步的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设一个美好的情境,为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做好铺垫。因此花在这个阶段上的时间不能太长,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分寸,事先要做精心的准备和计划。既要为幼儿营造一个美好的文学意境,又不能将文学作品的时间抢占去,喧宾夺主。

2.前面所提的三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来讲应有所区别。小班幼儿思维直观性强,因此教师可以用言语结合图片、幻灯的方式带领他们进入文学的意境中。而中、大班幼儿思维能力较小班幼儿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用提问、音乐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在积极的动脑思考中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中。

(二)第二层次“理解、体验文学作品

当幼儿逐渐进入文学意境中后,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向幼儿介绍要学习的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作品的人物特色、主要情节,并进而体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心理特点,以及贯穿作品始终的情感基调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学语言和文学意境之美。这是文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阶段。

理解、体验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主要情节和主要意思。这主要是运用提问和图片、幻灯、录像等相结合的方法,使幼儿对作品有个初步的概念和认识。如中班诗歌欣赏《春风》,教师用图片和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主要意思“春风一吹,万物都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二个阶段是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这主要是理解作品的主要特色、作品的语言美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情感特征。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运用音乐、绘画、折纸等手工手段或使用让幼儿动手表演游戏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作品内部的独特魅力,激发幼儿对作品的深刻感知和情感共鸣。还以《春风》为例,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让幼儿体会诗歌的关键词“吹”的主要含义,通过让幼儿制作春天的景色,如各种花、草、植物和动物,以感受“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等词句的含义;并让幼儿动手模仿一下“吹”的动作,模仿得越夸张越好,从中让幼儿体会“吹”字会给人带来什么情绪的联想,并进而帮助幼儿认识到“吹”字中所包含的欣喜、高兴的情感,帮助幼儿对诗歌“春风”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层次。

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指导的重点放在理解、体验文学作品上

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时一定要记住,当你开始新授一个文学作品时,一定要将重点牢牢地固定在怎样全面、深刻地帮助幼儿理解、体验作品上,也就是说要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欣赏一个文学作品,而不要用几个问题让幼儿草草地理解作品,之后就让他们朗读、背诵或复述作品。这是许多新教师常犯的错误,应坚决予以避免。

2.在深入理解文学作品阶段中,游戏法等方法的使用要符合作品本身的特点

之所以要将这一点列出来,是由于现在在文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形式越花哨越好的错误倾向。乍一看,整个活动的过程非常热闹,活动中既有幼儿的表演又有有趣的游戏,但只要仔细地分析一下便不难发现,有些表演、游戏只是让活动过程中的花样增多一些,或者让幼儿休息一下,它无法从根本上达到让幼儿深入理解作品的目的。对这些表演和游戏,即使设计再巧妙也应予以摒弃。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头脑一定要保持清醒,对各种方法和手段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第三层次“迁移作品经验

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开展与作品主题相关活动,帮助幼儿把获得的与作品相关的经验,并帮助幼儿迁移相关经验。文学作品向幼儿展示的是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通过教师开展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使幼儿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产生了联系,使幼儿觉得好奇而有趣,既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又为幼儿进一步扩展想象和迁移作品经验打下基础,比如:在诗歌《阳光》网络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明媚的日子,观察和体验阳光在各种物体上的“爬着”、“笑着”、“跳着”、“闪着”后,让幼儿自己说说、画一画“阳光”,不仅使幼儿真正理解了诗的意境,还帮助幼儿进行了作品经验的迁移。

(四)第四层次“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开展创编、续编、仿编、谈话等活动让幼儿尝试运用文学作品结构和文学语言表述。若幼儿对文学作品有了深入的理解,说明此时幼儿对作品的主要语言特色和情感特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这时可以让幼儿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仿编、创编或进行故事续编。还以前面提到的诗歌《春风》为例,幼儿可以仿编诗歌中的句子,如改“吹红了桃花”为“吹黄了迎春花”,也可以改变诗歌中的关键词“吹”,用其他的同样表示高兴的动词代替“吹”,如“飘”,幼儿可以这样说:“飘红了桃花,飘来了燕子,飘得柳条轻轻地晃动它的长胡须。”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在仿编中加入人物心理的变化和内心体验。如上句中,幼儿可以这样编:“飘得柳条轻轻晃动它的长胡须,笑眯眯地说:‘好舒服啊!’。”

在指导幼儿进行仿编或创编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发挥创造性

无论是仿编、创编还是续编故事,教师都要鼓励幼儿积极地动脑筋想象、思考,并鼓励幼儿的思考与众不同。在这个阶段的评议中,教师也应该把这个内容作为评议的重点,鼓励幼儿人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看法。

2.指导中注意因人施教

从前面我们看出,仿编或创编是存在着由浅至深的不同层次的。在诗歌《春风》中,仿编句子是最简单的,而改变关键词“吹”则比较难,但最难的要数创编人物形象的动作和内心体验。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能力弱的孩子如果能大胆地仿编句子,那么教师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而能力中等和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则要引导他们仿编或创编出比较难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网络设计,使幼儿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使幼儿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四、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教案格式

(一)情况分析与作品赏析(活动来源与作品分析)

情况分析主要是分析本班幼儿的文学理解和欣赏水平,对文学语言的感知水平以及其他相关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教师不但要分析全班幼儿的发展现状,还要对个别幼儿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多数情况下,情况分析是以隐性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的。

作品分析即在文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自己首先要对作品做一个详细的分析。既要对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基调做准确的评价,又要总结作品语言的特色以及作品的基本结构,并对作品适合于哪个年龄班使用,怎样使用,做详细的分析,为文学网络活动的开展,目标的确立及下一步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提供适当的依据。

(二)确立活动目标

与其他语言活动不同的是,文学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是一个主题系列活动的目标。既然是一个系列活动的目标,它就应该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即包含了对文学作品态度、理解和想象方面的目标,以及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其他方面的目标。例如,大班诗歌《春天来了》可以制订这样的目标: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掌握诗歌的主要结构和句式特点。

2.能用剪、贴、绘画等手段表达对春天的认知和感受。

3.能大胆地想象和仿编诗歌,并在仿编中体会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特色。

4.能在欣赏和仿编的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并激发出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与目标系统性特征相对应的是,一个活动的目标同时还应具有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例如,若教师在故事教学中这样制定目标,“通过故事教学,发展幼儿复述故事的能力”,那么这个目标就定得过于笼统,因为这样的目标不仅在这个活动中可以用,而且在一个学期的故事教学中都可以使用,很显然这样的目标就毫无操作性。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在理解和欣赏故事的基础上,发展幼儿按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的能力,发展幼儿按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进行复述的能力,发展幼儿将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和内心体验进行较完整、连贯的复述的能力。对比之后,我们不难看出,分解之后的目标难度从低至高排列,而且与原目标相比,分解后的目标也更具体、更可操作。

(三)准备活动

文学作品教学活动的准备部分一般包括:

a)教师对文学作品要有充分的分析、理解和准确把握活动内容的重难点。

b)材料准备:包括必要的图片、贴绒教具、幻灯机以及其他各种材料。

c)活动准备:这主要包括在正式教学活动之前要做哪些前期性工作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四)系列活动组织与指导

1.活动一

(1)创设情境为引出文学作品作铺垫。

(2)初步理解文学作品。

2.活动二

以操作活动和表演、游戏等方法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3.活动三

运用想象进行创造性的仿编、创编或续编。

4.活动延伸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活动:

(1)将学到的文学语言运用到日常生活里与作品相似的情境中。

(2)表演活动或绘画活动,将作品以表演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亲子活动:将学到的新作品讲述给家人听。

一、文学作品教学活动的设计案例: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中班)童话故事《春天的电话》活动改编。

童话故事春天的电话

“轰隆隆!”打雷了……

睡了一个冬天的小黑熊被惊醒了,揉揉眼睛,打开窗户,往外一看““啊,原来是春天来了!”它连忙拿起电话,得儿得儿拨电话号码——1,2,3,4,5,“喂,小松鼠吗?春天来了,树上的雪融化了,快出来玩玩吧!”

小松鼠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号码——2,3,4,5,1,“喂,小白兔吗?春天来了,山坡上的草绿了,快出来吃草吧!”

小白兔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号码——3,4,5,1,2,“喂,小花蛇吗?春天来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快出来游泳吧!”

小花蛇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号码——4,5,1,2,3,“喂,小狐狸吗?春天来了,地上的虫子爬出来了,快出来捉虫子吧!”

小小狐狸听了电话,也得儿得儿拨号码——5,1,2,3,4,“喂,小黑熊吗?春天来了,山上的花开了,快出来采花吧!”

小黑熊听了电话,高高兴兴来到外边,看见大伙儿全出来了,它碰见了小狐狸,说““谢谢你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春天来了。”小狐狸指指小花蛇,小花蛇指指小白兔,小白兔指指小松鼠,都说““是它先打电话给我的,应该谢谢它。”小松鼠指着小黑熊说““我们应该谢谢小黑熊!是它第一个给我打电话的!”

小黑熊听了连忙把两只大手捂住脸,连声说““不用谢,不用谢。”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写春天到来,小动物相互报告春的信息,相约出来玩耍的童话故事,反映了小动物们互相关心互相友爱的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天性。

作品的有趣之处在于故事情节的重复和循环,小动物们挨个打电话和道谢,最终才发现,原来最后接到电话的小黑熊是第一个打电话的。作品中小动物打电话有重复的语句,也有不一样的内容,既易于幼儿熟悉、掌握复述,又有一定的新鲜感。

作品通过打电话告诉春天朋友喜好的特征,如告诉小白兔“山坡上的草变绿了”;告诉小松鼠“树上的雪融化了”既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相互为对方着想,相似的语句又有利于幼儿欣赏及仿编,而且还帮助幼儿了解了各种动物与春天的联系,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童话故事,指导小动物之间打电话的顺序,并感受小动物之间交往的美好心灵和快乐情绪。

2.幼儿能学会用童话中的对话语言,用简单而形象的动作扮演角色。

3.通过指导折纸电话,加深幼儿对童话中情景及对话的理解,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4.幼儿能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结构,大胆想象创编出新的人物和情节,并用语言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根据作品情节绘制教学图片或幻灯片若干,

2.正方形白纸若干,铅笔、电话一部,纸折电话范例一个,

3.小熊、松鼠、花蛇、小兔和狐狸等图示若干

4.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设计】

活动一学习文学作品

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引出童话故事。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使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能说出故事里都有谁,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3.结合故事利用挂图(或幻灯片),再次讲故事,通过提问,指导幼儿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可以提出问题(1)小熊被什么惊醒了?醒来以后它干了些什么?(2)小松鼠听了电话以后,又打电话给谁?电话号码是什么?它是怎么说的呢?(3)为什么这么说呢?(4)小花蛇呢?小狐狸呢?最后,它们一起出来才发现什么呢?它们是怎样对小黑熊说的?小黑熊又是怎样表示的呢?

4.教师再次结合教具完整地讲述故事,可以请幼儿轻轻地跟着讲。

5.请幼儿想想说说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小黑熊是一只什么样的熊,它们又是一群什么样的小动物。

6.请幼儿说说小动物们之间打电话的顺序和电话号码。

7.请幼儿想象如果自己打电话,打给谁,说什么。

活动二手工活动——折纸电话

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指导幼儿说说电话。

出示各种电话比如:“座机”、“子母机”电话,请朋友说说是什么,怎么使用电话。

2.启发幼儿回忆,并和身边的朋友说说自己或爸爸妈妈是怎样打电话的,是怎么说的。

3.教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模拟打电话,并激起幼儿折纸电话的兴趣。

4.幼儿每人一张纸,跟着教师学折纸电话。

5.折好电话的幼儿与自己的好朋友打电话,启发幼儿说出打电话时使用的称呼语和要说的话,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春天的电话》里小动物或自己熟悉的人打电话。体验打电话的乐趣。

活动三故事表演

1.出示故事“春天的电话”里小黑熊的头饰,引发表演故事的《春天的电话》兴趣。

2.先由教师扮演小黑熊,请几名能干的幼儿一起表演故事《春天的电话》,请其他幼儿重点观察教师与幼儿是怎么说的,怎么做动作的。

3.请幼儿观看后说说表演,好在哪儿,要是你你会怎么做,说些什么。

4.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商量分配角色,找个空地方,练习表演故事,教师注意观察巡视指导。引导幼儿做出符合故事形象的动作。如小白兔是蹦蹦跳跳的,而小黑熊则是动作缓慢,憨憨的。

5.请幼儿带上头饰,在集体面前表演,教师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间接指导,促进角色的语言交往,提醒幼儿表演时要面向其他幼儿,声音响亮。

活动四绘画——春天的电话

1.教师出示一幅小黑熊打电话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谁在打电话,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小黑熊,你会打电话给谁?

2.激发幼儿将自己想到的东西画下来,如果有不会画的,可以用自己了解的符号和图形代替,指导幼儿想好再动手画,注意画面的合理布局,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自己想的内容。

3.教师巡视,指导。

4.请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画。

活动五改编故事——春天的电话

1.教师可出示一幅自己创作的图画,讲一讲其中的内容,激发幼儿自己讲故事的愿望。

2.请幼儿拿着自己的画,先自己轻轻讲一讲,要能针对自己的想象讲给谁打电话,怎么说,说些什么,教师巡视,倾听,幼儿编构的情况。

3.请幼儿相互讲。

4.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自己编的《春天的故事》。

5.老师提议将每个小朋友的画订在一起,做成一本“图书”,并请朋友有空到语言角看看讲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