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讨论,幼儿既明白了将水甩到地上可能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后果,又充分地动口、动脑,并通过搀扶、安慰摔倒的幼儿和与他人的讨论,使言语交往技能得到练习和巩固。

一、活动目标的确立

一般而言,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是由教师制订的,在制订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把握住目标与内容、具体目标与总目标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内容,并采用适当的组织方法。在制订活动目标时要做到:

(一)准确

目标的准确性是目标制订过程中的基本要求。这种准确性充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一具体活动目标是总目标的准确转化

每次谈话活动的具体目标都应该与谈话活动总目标、尤其是年龄阶段目标相吻合,它不能脱离开总目标、阶段目标而独立存在。例如,若教师制订中班谈活动目标“鼓励幼儿在交谈中主动地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补充修改,并对他人的意见提出质疑”,显然,对中班幼儿来讲难以达到,因而它无法满足阶段目标的要求。

2.目标是内容的准确体现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根据谈话活动的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而不能忽略教育目标随意选择谈话内容。只有树立这样的意识,才能使具体目标与谈话活动内容准确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目标体现内容、内容反映目标。例如,小班谈话活动有这样一个目标要求:“围绕话题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上,教师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多种活动内容,如“自己的事自己做”、“胡萝卜真好吃”等。而相反地,若教师脱离教育目标选择内容,往往会出现所选择的内容无法进行谈话教学的错误。例如,“动物分类”谈话就更适合于科学教育活动而不是语言活动。

(二)全面且重点突出

综上所述,谈话活动的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制订一个具体的谈话活动目标时,应尽量地使本次活动的教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目标的确立体现全面性的原则。例如,中班谈话活动“我喜欢的玩具”的目标为:

(1)能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并学习别人的谈话经验。

(2)能围绕话题谈论自己所喜爱的玩具特征及发生在自己与玩具间的趣事。

(3)喜欢与同伴交谈,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

(4)知道要爱护玩具,知道要和同伴分享玩具。

此外,确立目标过程中还要明确哪些目标是直接目标,哪些目标是间接目标。还以“我喜欢的玩具”为例,“倾听”、“谈论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是主要目标,是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目标陈述中要突出其重要位置,但同时也不应忘记与之相随而来的对品德行为及其他能力的培养,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本次活动的多种教育功能得以发挥。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谈话活动的话题很多、很丰富,谈话的语境相对也比较自由,但这并不是说谈话活动的内容就可以随意选择。相反地,教师在选择、安排谈话活动的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和安排内容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教师在选择和安排谈话活动内容时要发展幼儿的什么能力,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学期初制订学期目标和月目标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在每周的工作计划中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谈话活动,当然也可以对月目标做一定的修改和调整。此外,教师还要有计划地选择和安排谈话活动的内容。这种计划性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每月初制订月计划时就要将谈话活动的内容和话题准备好;二是将谈话活动的几种类型在每月中加以合理地安排。日常谈话可以有计划地糅合到一日生活安排中,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和讨论活动要在每周或每月的语言活动中穿插进行,而辩论活动则可根据幼儿情况灵活安排。教师在制订月计划时心中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本月、本周要开展几次谈话活动,开展哪些谈话活动。这种清晰的思路要依据上月谈话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本班幼儿在言语交往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例如,教师在教学观察和反馈中发现本月的谈话活动效果不好,幼儿参与积极性不高,言语交往态度和能力较差,那么在下个月选择和安排语言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就要分析效果不好的原因,针对原因选择适当的谈话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

(二)取材的内容和范围应广泛,有教育意义

谈话活动的内容可以从广泛的范围来选取,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广泛地涉猎家庭和幼儿园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我”的各种情感体验、成人的劳动等各方面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偶尔发生的一些极具教育意义的小事,并抓住这些难得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的谈话教育。例如,当幼儿在盥洗室洗手时,有些幼儿将水甩在地上而不是水池里,致使地面变得湿漉漉并有一个孩子摔倒。此时,教师就要适时地组织孩子进行随机性地谈话活动“地上为什么那么滑?”。通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讨论,幼儿既明白了将水甩到地上可能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后果,又充分地动口、动脑,并通过搀扶、安慰摔倒的幼儿和与他人的讨论,使言语交往技能得到练习和巩固。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件很多很多,有些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些反映的是周围环境的变化,只要教师平时多留意、多观察,做个有心人,那么这些事件都是极好的谈话活动的素材。这些素材源自生活,源自幼儿所熟悉的环境,因此这样的谈话活动内容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情感体验,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多挖掘这些素材来源。

(三)谈话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应与幼儿的言语和知识经验相符合

正如第一节中所提的那样,谈话活动的内容应选择那些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片断,而且这些内容对幼儿来讲要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新鲜感。对那些幼儿了解较少的话题,如“快乐的国庆节”,教师事先要通过图片、电视或录像的方法帮助幼儿丰富这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家园联系工作让家长带孩子到有节日氛围的公共场所游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开始谈话活动。很多新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往往仅运用一些图片进行教学,事先也没有丰富相关的经验,这种活动过程当然会呆板、没有激情,“干巴巴”的说教或幼儿光听不说的局面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三、谈话活动的结构和步骤

任何一种语言活动都有其自身的结构,但各种活动间的结构又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如谈话活动的结构就有别于讲述活动的结构。而且,活动的结构决定了活动的基本进行过程及步骤。因此,明确谈话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步骤也是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谈话活动的基本结构可以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一)创设适当的谈话情境

这是谈话活动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引出谈话和讨论话题,使幼儿在活动之初就能被吸引到活动中来,从而做好谈话的准备。要创设适当、良好的谈话情境,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

这是针对开展谈话活动的精神环境而提出的。若教师在活动开始之时板着脸或生气地批评、训斥幼儿,那么整个活动室里都会迷漫着紧张不安的气氛,相信这时话题再有趣也调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周围的气氛轻松、自然,可以让幼儿唱唱歌或做一些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稳定情绪,将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教师的身上来。

2.创设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

这是针对话题引出的方式而言的。一般说来,谈话情境的创设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用实物或直观教具创设情境。通过挂图、幻灯、录像或各种不同的实物给幼儿创设一种语言情景,并让幼儿尽快地融入到情境中,跟随着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例如,小班谈话活动“好看的衣服”,教师在活动室一角摆上各种衣服,让幼儿在观赏中激发说话与交谈的欲望。二是以语言创设谈话情境。例如,在中班讨论活动“怎么过马路”中,教师自己先说一简短的开场白,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走斑马线”等,以帮助幼儿进入谈话的情境积极地进行思考。

三是以情境表演或游戏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例如,在中班讨论活动“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事”中,教师先请几名大班的幼儿分别扮司机和乘客进行情境表演,当他们演到没有人给老奶奶让座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跟爸爸、妈妈在公共汽车上,你会怎么办?”运用这些形式创设谈话的情境,很容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引起他们对所谈内容的回忆,为下一步骤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注意这个步骤只是一个引子,目的仅在于将话题引发出来。因此,无论是实物的展示还是言语的解说,抑或游戏、表演,都不应该喧宾夺主,时间分配上不宜过长,3~5分钟即可。

(二)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提出话题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发言、自由交谈的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将自己的体会、想法与他人共享。这个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能否大胆地打开“话匣子”的重要保证。

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讲述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个谈话活动开展得如何,取决于教师这个过程的把握程度。教师在指导中应尽量做到“一个围绕两个自由”。“一个围绕”就是指导幼儿围绕话题大胆地与同伴交谈,“两个自由”是交谈的内容自由、交谈的对象自由。幼儿只要围绕话题进行交谈就可以,教师不必过多地干涉幼儿交谈的内容,相反地要让他们想说、多说。此外,幼儿交谈的对象也是自由的,可以两两交谈,也可以分组交谈,或与老师交谈。教师不要干涉幼儿转换交谈的对象,只要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交谈中,就是达到了教学的要求。一般而言,教师不要固定幼儿的交谈伙伴,当然在小班或中班早期,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将他们进行分组,待幼儿对活动的模式习惯后就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周围的交谈对象。

2.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体差异

自由交谈虽给幼儿提供了开口说话的好机会,但有些言语能力较差的幼儿却往往在这个环节中光听不说。因此,教师在坚持“交谈对象自由选择”的原则时,可事先根据幼儿情况将能相互带动说话欲望的幼儿安排在一起。例如有的言语能力较差的幼儿与同一水平的幼儿一组更有说话的欲望,而有的则在言语能力强的幼儿的带动下更有说话的欲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情况合理安排。此外,教师还要重点倾听能力较弱幼儿的谈话,提醒其他幼儿在说完自己的感受后注意倾听这些幼儿的话语,经常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围绕话题深入交谈

在幼儿运用现有的知识储备充分地交谈后,教师要适时地将幼儿集中起来,以提问或启发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新的谈话技能和谈话规则,掌握正确的谈话思路和方法。这一部分是谈话活动的重点内容和核心。

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话题的深入是逐步进行的

一般而言,话题是沿着这样的顺序推进的:对话题对象的描述和基本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对话题对象的独特感受。例如,在大班谈话活动“我喜爱的图书”中,教师以这种顺序层层深入话题,帮助幼儿开拓思路,在交谈中丰富谈话经验。幼儿从描述图书种类、对图书的基本态度,到谈论为什么会有这样态度,最后到谈论对图书的独特感受。用这样的方式设计话题的扩展,可以帮助幼儿开拓思路或唤起更多的回忆和内心体验,在此基础上再帮助幼儿学习新的谈话经验。而对中、大班的幼儿来讲,这种话题扩展模式也给他们提供了一种谈话的思路,这种宝贵思路的习得无论对他们有条理地讲述还是今后的读、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正确地看待谈话技能、态度和规则的学习

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谈话技能、态度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培养起来的,一活动后马上让幼儿掌握某一谈话技能,这对幼儿来讲有些勉为其难,而且幼儿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时,不要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有些新教师一发现幼儿掌握不好新的经验马上就慌了手脚,将指导的重点立即转移到让幼儿一遍遍地重复新经验上来,似乎这次活动不让幼儿掌握新经验就是不成功的。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不成熟的。众所周知,态度和规则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谈话技能也需要在一段时间的练习中才能掌握。因此,若教师在活动中让幼儿机械地练习某一技能,如“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甚至于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一遍遍的重复,那么这样的做法就违背了谈话活动话题不断扩展、活动气氛宽松自由的特点,哪怕在活动中幼儿“掌握”了许多交往词语或技能,这种活动从实质上来讲也是失败的。

(四)迁移谈话的经验

这个步骤一般不放在谈话活动中进行,它一般渗透到日常生活幼儿与人交往的情境中,但它从整体来看,应该算是谈话活动的延续,因此将它列为最后一个阶段。当幼儿在谈话活动中学到新的经验后,教师不能将它们束之高阁,而应该将这些新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和实践。因此,在谈话活动结束前,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这样的任务和要求:将学到的新经验运用到与同伴、与父母的交往中。例如,在言语交往时知道轮换说与听的顺序,或是经常思考自己说过的话语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等。谈话活动中一个重要的隐性目标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学到的新经验与人进行言语交往。

在这个过程,教师要注意任务的反馈和及时的评论。在谈话活动结束后一两周,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日常的交往中,是否能主动地运用新经验,并进行及时的评议。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而对做不好的幼儿要给以引导、帮助,使幼儿能真正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只有这样谈话活动才算真正收到了其应有的效果。

四、谈话活动的组织方式及注意要点

(一)示范法

这是谈话活动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新的言语交往经验,帮助幼儿理解新学的内容,以达到模仿和学习的目的。示范法一般在小班和中班运用得较多。

1.示范法在日常谈话中的运用

由于小班幼儿集体活动时间较少,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多,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经常与他们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教师可以示范交往词语,如“谢谢、对不起、再见”,也可以示范一些不同情境下与人交往时的常用语言,如请求别人帮助时怎么说、向别人提要求时怎么说、表示歉意时怎么说等。而对中大班的幼儿,除了示范交往词语外,教师还要示范一些较复杂的言语交往技能和规则,如自我修补谈话内容技能、轮换听说顺序的规则等。教师可以用言语进行示范,也可以通过动作帮助幼儿掌握新的经验。

2.示范法在谈话活动几个阶段中的运用

在谈话活动几个步骤中,示范法主要运用于“围绕话题深入交谈”这个阶段。教师可以用言语示范新的言语交往技能,也可以以非言语的形式示范言语交往规则和倾听态度。例如,在谈话活动“我爱吃的水果”中,教师可以这样描述:“我爱吃西瓜,因为西瓜很甜,西瓜汁很多,西瓜皮还能治病。夏天天气炎热时,吃一块西瓜就像吃一根冰棍一样舒服。”这段言语示范较清楚地描述了喜欢西瓜的原因,又运用了一个生动、恰当的比喻,这种示范法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表达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用非言语方法进行示范。如教师在听某个幼儿谈话时,眼睛注视对方,并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对方的意见。这些非言语动作同样也能起到示范的作用。谈话活动中,教师既可以做集体示范,也可以进行平行示范。集体示范主要运用于传授新的经验时,而平行示范则运用在幼儿分组自由交谈或自由讨论中。教师在倾听幼儿自由交谈或讨论时,若发现了某一问题或认为幼儿需要帮助时,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到谈话或讨论中为幼儿做示范。这种平行示范法既提高幼儿言语交往的能力,又不会对幼儿造成心理的压力,因此在谈话活动中经常使用。

3.使用示范法的注意要点

教师在使用示范法时应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何时使用示范法?一般说来,示范法应在幼儿充分交谈后再使用,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让幼儿的思维局限于教师的示范模式上。无论是日常谈话的示范,还是谈话活动的示范,教师都要让幼儿充分地运用他们的现有经验进行交谈,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示范法帮助幼儿学习新的内容。

(二)提问法

提问法在谈话活动中也经常使用。通过提问,教师既可以让谈论的话题逐层深入下去,也可以使偏题的谈话或讨论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来。

1.提问法在日常谈话中的运用

日常谈话随机性强,气氛自由宽松。因此,可以运用提问法以引出话题。例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问个别幼儿:“星期天上哪儿玩了?”或“春天来了,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使话题层层深入。还以“星期天上哪儿了”为例,教师可以接着提出以下的几个问题:“星期天玩得高兴吗?为什么?如果星期天你没有跟爸爸妈妈到亲戚家做客,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为什么?”从上面的提问可以看出,有些问题是封闭式的,有些问题则是开放式的。封闭性问题幼儿只要答“是”或“不是”即可,开放性问题则要求幼儿通过回忆并组织简短的语句进行回答。在日常谈话中,教师应该同时使用封闭性或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

2.提问法在谈话活动几个阶段中的运用

(1)创设谈话情境阶段:通过提问以引出谈话的话题。

(2)围绕话题深入交谈阶段:通过提问使话题逐步延伸,使幼儿层层深入地谈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3.使用提问法的注意要点

(1)注意提问法的不同使用方式和作用

从话题的开展角度看,提问法有三种作用:一是唤起幼儿的回忆,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并谈出所经历过的事情及印象;二是帮助幼儿对某件事做出评价或判断,以使谈话的话题层层深入。例如,教师问:“你为什么喜欢西瓜?”这些问题有助于幼儿对话题作深入的思考和交谈;三是以提问方式帮助幼儿始终围绕着话题进行交谈,避免跑题。例如,在谈话活动“公路上的交通工具”中,有个孩子说:“汽车把人撞死了,怎么不把司机逮起来?”这个时候幼儿已经开始跑题了,若教师不做必要的引导,那么其他幼儿也会跟着这个问题越谈越远,很显然就会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先对这个问题做个简单的评价:“不错,汽车撞倒人是司机的责任,”接着提问:“那么我们走在公路上,应该小心被哪些车撞着?”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又引导幼儿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来。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谈话的情况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提问,从而保证谈话的顺利开展。

(2)问题要富于启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所提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且对幼儿来讲这些问题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才能回答出来。例如,在大班讨论活动“阳光的作用”中,在幼儿将阳光的作用讲述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若阳光照射不到地球上,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若所有的阳光都照到地球上,地球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可以想出哪些方法使自己生存下去?”这些问题都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阳光的作用”,因此可以帮助幼儿开拓思路,从一个新的视角进行思考并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

(三)讨论法

讨论法主要运用在围绕话题自由交谈阶段。

在运用讨论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讨论时可以采用分组形式

在分组讨论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分组形式,如按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分,按兴趣、爱好、特长分,也可以按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来分,以达到提高幼儿讨论的兴趣和效果的目的。分组时,幼儿可以与本组成员进行讨论,也可以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不可过多地干涉幼儿选择讨论的对象。

2.讨论时应注意个别差异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语言活动中,越是在周围的同伴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时,那些能力差的幼儿越是不愿开口说话,他们更多的表现是静静的倾听。因此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那些能力较差幼儿的表现,并鼓励他们大胆地与同伴交谈。

(四)其他方法

其他方法还有游戏法、表演法、操作法等。

游戏法、表演法主要运用在小班和中班,通过游戏和表演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引出话题做好铺垫。而操作法在三个年龄班都可以使用,一般运用在谈话活动的中间部分。例如,在中班谈话活动“可爱的帽子”中,在幼儿自由交谈时,教师可以让他们戴一戴各种帽子,并做种动作,其目的是活跃谈话的气氛,增加幼儿对“帽子”的感性认识和内心体验,为深入拓展话题做好准备。

五、教案格式

(一)情况分析

情况分析是设计一个教案的第一步。只有对本班孩子的现有情况心中有数,教师才能确定活动的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情况分析可以以显性形式体现在教案上,也可以以隐性的形式存在,即教师心中对本班孩子言语交往能力、态度及其他与之相关的能力做到了如指掌。

情况分析部分主要分析两个内容:一是本班所有幼儿言语交往经验的水平,以及个别幼儿的现状,并以分析幼儿作为内容设计和选择组织方法、形式的指导,从而使一个活动能满足所有幼儿的需要;二是分析前期活动中是否进行过与本次活动相类似的言语经验的传授。例如,若小班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已经能做到“用一两个完整句讲述活动内容”,而本次谈话活动的一个目标是“围绕一定的话题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意识到幼儿的现有言语经验,并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将这些经验迁移到本次活动中来。

(二)目标确立

如上所述,目标确立要准确、全面且重点突出。

(三)准备活动

谈话活动中准备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材料准备

包括本次活动需要哪些材料,材料的数量,以及这些材料是如何得来的,是幼儿自制、幼儿从家中带还是由教师准备。所有的这些情况都需要在“准备活动”中详细说明。

2.活动室布置

这主要是指为开展本次活动,在活动室中需要布置哪些场景作为必要的准备。例如,在小班谈话活动“有趣的糖”中,教师在活动室一角布置了一个“小小糖果店”,让幼儿将自己带的糖果放到活动室,以此作为引出话题的情境。

3.与谈话活动有关的准备性活动

这主要是为了加深幼儿对谈话话题的认识,从而为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中班谈话活动“秋游真快乐”中,事先带幼儿到公园去秋游,以增加他们对秋游的感性认识。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运用语言、实物或游戏的形式创设适当的谈话情境。

2.中间部分

(1)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2)围绕话题深入交谈

3.结束部分

教师做简要评议或幼儿自评。

(五)延伸活动

将学到的新言语经验迁移到日常活动中。

附:典型教案分析

大班谈话活动“我喜欢的图书”

【活动目标】

1.能在集体或小组中主动地与同伴交谈,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己对图书的感受。

2.能耐心倾听同伴谈话,并针对同伴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3.知道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并树立爱护图书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从家中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图书。

2.在活动室一角布置“图书展”。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话题。

将幼儿引至“图书展”区,问:“这些图书是哪儿来的?大家喜欢看书吗?看过哪些书?”通过提问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

2.中间部分:

(1)幼儿分组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事先将幼儿按不同的能力水平分成7组,每组4~5人,也可以允许幼儿自由结伴。幼儿将自己的图书取出,向同伴讲述自己所带图书的名称、内容以及喜欢这本图书的原因。幼儿之间可以交换图书,但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提醒幼儿除了看图书外,更多的应交谈对图书的感受。

(2)幼儿围绕话题深入交谈:

教师集中幼儿,请其中一两位讲得较好的幼儿谈谈自己对图书的感受。要求幼儿清楚地描述自己带来的图书叫什么名字,图书是什么样子的,图书的内容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用提问的方式扩展话题:你为什么喜欢这本图书?你从这本图书上学到了什么?图书对我们有什么用?

幼儿再次分组交谈,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主动、大胆地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并能在同伴讲述完后提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为幼儿做示范性讲解,如:“我喜欢这本图书是因为它告诉我蝴蝶是怎样从小虫转变而来的,原来蝴蝶在穿着美丽的外衣飞在花丛中之前,是一只专吃植物叶子的害虫。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所以我喜欢并爱护这本书。”教师在巡回指导时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主动地与同伴交谈,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结束部分:

教师评议幼儿的活动情况,重点评议幼儿是否能与同伴主动地交谈,并能针对同伴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4.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迁移新学的言语交往经验“针对同伴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2)图书修补活动,将班上图书角破残的图书进行修补,并分类整理好。

教案分析:

本教案目标的确立全面、准确,目标的要求符合大班幼儿的言语发展水平和现有的知识经验。内容选择了大班幼儿喜闻乐见的话题“图书”,因此容易唤起幼儿对图书的美好体验,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活动的过程清晰、层次性强、重点突出。既紧紧围绕着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设计活动,又在教案中详细地阐明了怎样组织活动,怎样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等。总之,整个教案条理性强,重点突出,可见老师对谈话的话题和谈话活动的特点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本章小结

从本章起开始介绍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各项实践活动,本章主要介绍了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点、不同类型、目标,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和注意要点。在学习本章时应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既要对照前面的章节探讨谈话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又要通过观摩幼儿园谈话活动积累感性经验,不断提高设计和组织的技能,并能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他人在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上的优缺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