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写出新意来

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写出新意来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不注重对论点的提炼,习惯于浅尝辄止,人云亦云,找到一个角度就仓促行文,最终使文章落入俗套。议论文写作应打破思维定式,提炼论点时应寻找新颖的角度。这封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进行写作立意,是指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评委一致判定雄鸡胜出。青年人易有所发现,但行事轻率却可能毁坏大局。

【技法点拨】

许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不注重对论点的提炼,习惯于浅尝辄止,人云亦云,找到一个角度就仓促行文,最终使文章落入俗套。议论文写作应打破思维定式,提炼论点时应寻找新颖的角度。

一、发散思维,独辟蹊径

运用发散思维对作文材料中的人、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绕开人家可能会运用的角度,从而选择新颖的立意。请看下面的材料:

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他们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的吃。”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父亲说:“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有大的利益诱惑,他会怎样?”

这则材料,从父亲的话看,可以从“交友应慎重”和“细节见人品”两个角度立意;从儿子的话看,可以从“看人要看本质”和“勿一棍子打死人”等角度立意。但是“交友应慎重”,“看人要看本质”和“勿一棍子打死人”等立意,人们早就写滥了,没有新意,相比之下,“细节见人品”这方面谈论得较少,从这个角度提炼论点,更易出新。

二、延伸思考,推陈出新

如果我们从材料中分析归纳出的立意角度都是常见的、陈旧的,是“熟门熟路”时,我们就需要进行延伸思考,推陈出新。具体的做法是:对归纳出的角度进行联想、延伸、推理,从而翻出新意。请看下面的材料: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上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这则材料可以从“花销”“节俭”“孝顺”等角度立意。可这三个角度,都是大家常说的。这就需要对这些立意角度进行联想、延伸、推理、翻新。以“孝顺”这个角度为例,信中连接父亲与儿子的纽带是什么?是钱。而连接父亲与儿子的纽带是什么?是亲情。在儿子的信中没有亲情,只有钱。当亲情、人伦的纽带断了,就没有了温情文化,就失去了文化之根。从这个角度立意,就深刻、新颖得多。

三、聚合思维,拨云见天

有时候,材料信息丰富,涉及的人、事、物纷繁芜杂,要想迅速把握材料的主旨,找到新颖的立意角度,并不容易。这时候,就需要运用聚合思维,对信息进行筛选、归纳、综合,从中找到共同点,或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或是追果溯因,从中把握材料的深层意蕴。例如下面这则材料:

汤姆和杰克一起去扫烟囱。扫完后,汤姆看见杰克的脸脏得像小丑,就想自己的脸一定很脏,于是他把自己的脸洗了又洗,杰克看见汤姆的脸非常干净,于是没洗脸就上街了。街上的人看到他后都笑破了肚皮。

这则材料讲了汤姆和杰克的行为,汤姆洗脸,是因为杰克脸脏;杰克不洗脸,是因为汤姆的脸是干净的。汤坶和杰克都以对方为“镜”,来审视自己,决定自己的行动。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切忌盲目地与他人相比。从这个角度来立意,可以写出新意来。

四、逆向思考,反弹琵琶

逆向思考,是运用反向思维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进行写作立意,是指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下面的材料:

青蛙和雄鸡比赛歌喉,由村民们当评委。青蛙鼓着腮帮子,唱了一整夜,雄鸡在快天亮时,伸长脖子,唱了一遍。评委一致判定雄鸡胜出。他们对青蛙的评语是“聒噪,非时”,对雄鸡的评语是“动听,知时”。

对这则材料,可以这样逆向思考,反弹琵琶:知时而动是随大流、随潮流,是可怜的“应声虫”;非时而动,是敢为人先,是开拓者,虽冒险,却能创新。历史上,那些为民请命、敢为人先、有建树者,莫不是“非时而动”者。这样立意,既新颖,又显得高人一筹。

【经典引路】

论青年与老年

(英)培 根

一个年岁甚轻的人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一般说来,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这两者在深刻和正确性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青年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发明力。然而,热情炽烈而情绪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后方能成事,恺撒和塞普提摩斯就是例证。曾有人评论后者说:他曾度过一个荒谬的——甚至是疯狂的青春,然而他毕竟成为罗马皇帝中极能干的一位。具有沉稳性格的人则在青春时代就可成大器,奥古斯都大帝等即是如此。另一方面,对于老人来说,富于热情和活力也是难能可贵的。

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老年人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旧事物,却蒙蔽他们无视新情况。青年人易有所发现,但行事轻率却可能毁坏大局。

青年的性格如同一匹不羁的野马,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勇于革新而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结果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却招致更大的祸患。老年人正相反。他们常常满足于困守已成之局,思考多于行动,议论多于果断。为了事后不后悔,宁愿事前不冒险。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人身上学到他们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的角度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使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简评】:

文章通过对照指出:青年人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发明力,创造性强,能猛干,勇于革新,易有所发现。不足:思考差,讨论少,不够持重,行事轻率,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浮躁。用“不羁的野马”比喻青年“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用于革新,不顾条件”,即无拘无束,敢冲敢闯的性格。文章浅显易懂,层次清晰。

【佳作展示】

坦克开到水沟里

甘肃成县第一中学 魏威

“细节决定成败”是多少人所信奉的真理——上至各种企业家,下至孜孜求学的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

诚然,见微知著,一个细节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德行品性,处事能力,发展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情的成败。然而,如果人们把焦点仅仅放在细节上,往往就会忽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大局,即对于方向的把控。再万无一失的细节,若方向把握出现了偏差,就好像把一部装备精良的坦克开到了水沟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允许细节上的缺憾存在,唯才是举、任凡唯贤才是顾全大局的做法,才是睿智的处世态度。陈平受金盗嫂、数易其主,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个道德败类,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其治乱世之才,其为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立下的汗马功劳不容抹杀。秦穆公不听蹇叔之言,执意伐晋而惨败于崤山,使臣子受辱,但这也不能抹杀他壮大秦国,为日后秦始皇统一诸国铺平道路……

由此可见,事物往往包含着许多矛盾,人们很难面面俱到,事事求全。纵观大局,善于取舍,抓住问题的根本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五柳先生传》中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就提示我们,不要固执地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解其深味。读书如此,为人处世就更加应该如此,不拘细节,布局全盘!

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似乎生来就有一双善于“找茬”的眼睛,对细节的关注程度已经愈演愈烈,甚至到了锱铢必较,过度追求美的病态程度,这样的行径与其说是精益求精的态度,不如说是一种过分的苛求,是眼光的狭隘。樊哙对沛公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在大局面前,细节是无关紧要的。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是片面的,目光是短浅的,思维是古板的。

不因小失大,并不是说我们全然不顾细节。忽略小处也并不是完全丢弃,而是为了整体的完美所进行的明智的抉择。细节并不能左右整体,我们不仅要有接受玉璧上瑕疵的豁达与宽容态度,更要谙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放远眼光,掌握大局。

常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我们是不是也会犯“把坦克开到水沟里去”的错误呢?

【简评】:

作者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有些事情就是因为一个细节而功亏一篑”延伸联想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但作者却反弹琵琶,犀利地指出只重细节的思路是片面的,比细节更重要的是大局和方向,而且过度关注细节甚至会适得其反。这种观点角度新颖,值得大家借鉴。另外,作者俏皮地把这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比喻为“坦克开进水沟里”,并以之作为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全文论据充足,论证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