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三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三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文内容深刻,是对作文的较高要求,这点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能很好地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任何文章都是以情感人的,只不过记叙文的“情”必须是“真情实意”。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

【技法点拨】

在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中有一个要求就是“深刻”,应该说“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的,指文章要“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这点在议论文中体现得更明显。当然,在记叙文中应该是指“形象生动,思想深刻”。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能做到分析入木三分,见解高瞻远瞩,能见前人所不能见,发前人所不能发。引用一句话来说,“深刻”就是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才可以让人“一览众山小”。

作文内容深刻,是对作文的较高要求,这点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能很好地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避免“记流水账”

试想:短短的800多字的文章,如果从自己上小学写起,一直写到高中人人会写,但写好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有限的篇幅(800字)内,如果涉及的事情越多,头绪就越复杂,就越难把事情说清楚、说透彻。越想面面俱到,越不能面面俱到,结果反而会“面面不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的形象化表达。所以我们写记叙文切忌时间或空间跨度太大,最好集中在一点,把事情说清楚,把人物写鲜活,把景物写真实就可以了。不要把场面摆得很大,搭一个大大的“戏台”,光配角就挤满了舞台,等真正的主角出场时,已经没有空间可以立足了。这样的“戏”,是不会让观众拍手叫好的!

二、要“以情感人”

关键是要情动而辞发,而不能为文造情,要重视情感的积累与表达。要从教材文本中陶冶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情感,养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习惯,这样才能写就情感充沛,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学生作文,大多属于闭门造车、无病呻吟,写老师,就是带病上课;写好人好事,就是公交车让座;写父爱母爱,就是半夜三更送子女上医院……一节作文课,我让学生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主题。那节课,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找写作素材,写真实的事情。我让同学们先口头叙述,他们兴趣特别高,有个小姑娘在讲述自己看到清洁工辛勤工作的情景时,眼里竟然噙满了泪花。那次习作,学生们都能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虽然有的篇幅并不长,但读起来感人至深。其实任何文章都是以情感人的,只不过记叙文的“情”必须是“真情实意”。这里的“真情实意”要靠平时的观察、体验、感悟积累所成。如果仅仅想“临场发挥”那是万万不成的。平日要有一颗“善感”的心,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装进一个情感“储蓄罐”里,积少成多,你就会变成一个“有情人”,写作时就能妙笔生花了。

三、要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对接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最好是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眼神,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但是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的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要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上。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所以,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材料或命题,要把它放在社会和时代的背景上去观照,提炼出深刻的内涵,开拓出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理性世界。如广东卷的“传递”,一些精明的考生就将立意放在了时代与社会的高度: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牵动了多少炎黄子孙的心,台湾当局对奥运火炬传递的拒绝,又掀起多少谴责的波澜。这样的联系自然而然,也使文章有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经典引路】

忆冼星海

茅 盾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伙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简评】:

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描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刻画出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佳作展示】

多事的父亲

甘肃成县第一中学 高睿康

今天是最让人心烦的一天,窗外的雨,打昨天就开始下了,老柳树无力地垂着腰,仿佛也在为我叹息。昨天刚和好友吵了一架,今天,我那土里土气的父亲又从乡下来这儿看我。

电话里,我不耐烦地对他说:“我这儿什么都有,你用不着给我带那么多的蔬菜。”刚说罢,他又张罗着给我说他要给我带只鸡来……我简直无语了。末了,他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说我一定要去火车站接他。

早上八点,还没有睡醒呢就被闹钟给吵起来了。穿上衣服后,我才想起来要去为我的父亲“接风”。

北京的堵车,世界闻名。从我家坐公交车去火车站,没把我的肾结石给挤出来。疲惫地从火车站走进去,一眼就看到了我的父亲:一身破工装,一顶老气的帽子,还有一个让人一看就想离得远远的蛇皮袋。这一身打扮,就是在北京捡破烂的乞丐,都比他要穿得好。

挤上公交车坐定后,他掏出一张地图与一支笔。这让我有些纳闷,他这是要干什么?只听他问我,乘什么车才能到我家?“这是119路车,下车后还得转乘125路车,过三站就到我住的地方了。”我还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在北京还买不起房,只能在一处偏僻的小巷租房住。“说慢点,我记下”,看他那认真的样子,只好再说一遍。

之后,每到一站,他都要问这个站的站名,并一笔一画地记到他的笔记本上。我都看得不耐烦了,但是他却不以为然。

终于到了我住的公寓,才坐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还没有进入放松的状态,他又问我一些问题,比如说我的老板叫什么名字呀,老板的手机号以及住处,我的办公室在几楼……疯了,大吼了一声别吵了,就别过了头,不愿再看他一眼。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说他要走了。我担心他找不到路,要送送他,他却说不用,路都在他的心里面记着。想到他的那个笔记本,我也就释然了。

下午去公司上班,电脑刚刚打开,还没有登上公司的办公界面,就听同事说老板叫我。朝着老板办公室走去,远远地便看到了我的亲爱的父亲的背影。他怎么找到这儿来了?还和老板有说有笑的。老板看到我,说:“你父亲大老远地来,你怎么不陪陪?”只见父亲尴尬地看着我:“你都多少年没回来了,我只是想多了解了解你,以后你的工作万一变动了,我也有个地方找呀。”知道真相后的我显得不知所措。老板这时说:“去吧,去陪陪你的爸爸吧,准你一天假。”

不说了,我得好好去陪陪我的父亲了。

【简评】:

作文所写之事已不是太新,然而小作者却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得情感真挚、深切感人,文章手法灵活多样,多处运用铺垫、伏笔等写作方法,正是有了父亲“每到一站,他都要问这个站的站名,并一笔一画地记到他的笔记本上”的这一出人意料的细节,才会有后文“土里土气的父亲”来公司找我这一情节,文章避免了“记流水账”式的口号作文,把父亲深爱儿子的形象活化纸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