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勉学(一)

勉学(一)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阳修叔叔一家在随州居住,随州有户姓李的大户人家,为书香门第,家里藏书很多。人之性,因物则迁④,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欧阳修在《诲学说》中告诉我们,如果不学习,我们就会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

人物名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故事流传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带着他艰苦度日,靠纺织维持母子两个人的生活。郑氏是位很有志气也很有见识的女性,她知道要想让儿子成才就得让他学知识,于是决定自己教欧阳修识字读书

一天,郑氏把四岁的欧阳修叫到跟前,对他说:“儿啊,从今天开始娘教你认字,但咱们家没钱买纸和笔,就用竹枝代替笔,用沙子代替纸来写字。你要认真学习,不能贪玩,这样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对得起你已经去世的爹。等你大些我再送你去私塾。”小欧阳修懂事地说:“娘,我一定好好学。”两人来到窗前,郑氏拿起细竹枝在已经准备好的匀细的沙子上写了一个“人”字,然后对他说:“天地间,人为本。”欧阳修学着母亲的样子,认真地写了一个歪斜的“人”字。

从这以后,欧阳修每天跟随母亲学字背书,郑氏还经常给他讲一些先贤哲人的故事,教给他做人的道理。经过他们院子的人时常能听见琅琅的读书声从里面传出来。

母子俩在欧阳修的父亲去世后一直在家乡生活,但随着欧阳修渐渐长大,花费也增多了,日子日渐艰难,单靠郑氏纺织无法再维持两个人的生活。欧阳修的叔叔几次写信让他们母子去他那边,于是郑氏便带着欧阳修前去投奔了。

欧阳修叔叔一家在随州居住,随州有户姓李的大户人家,为书香门第,家里藏书很多。李家有个儿子叫李尧辅,也是个很喜欢读书的少年,与欧阳修是同学,两个人很要好。欧阳修常常向他借书看。

一天,欧阳修去李家,刚进门就发现李尧辅在整理书。李尧辅抬头看见欧阳修进来,就一边招呼他一边随手把一本破书扔到墙角的破筐子里。欧阳修本来就是个极爱书的人,看见他扔书就大声说:“你怎么能扔书啊!”说着冲过去抢救,一翻,竟然是《昌黎先生文集》,连叫:“罪过啊罪过。”

李尧辅看见欧阳修这样就说:“都是些破书,谁还看,准备生炉子用的,你要喜欢就拿去好了。”欧阳修很兴奋地说:“真是太好了!这本《昌黎先生文集》就让我不虚此行了。”说着,唯恐李尧辅反悔似的抱着书走了。

回到家里,欧阳修顾不得吃饭就拿出《昌黎先生文集》读起来。此时,他对文章不能全部理解,只觉得韩愈的文章不平凡,有大气势,不由爱不释手。从此之后,欧阳修就以韩愈的文章为典范,立志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学家。

家训再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节选自欧阳修《诲学说》

①知道:懂得道理。

②常德:固有的特点、本性。常,固定。

③害:妨碍,影响。

④因物则迁: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因,顺着。迁,变化。

⑤念:思考。

【译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也还是玉,它固有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师者新说

自幼勤学好读的欧阳修成名之后,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欧阳奕也能养成勤奋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于是写下了这篇著名的《诲学说》。

在《诲学说》中,他拿琢磨玉石来比作人的成长,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有所作为,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天资还不错,而放弃进取的信念,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智慧的父亲希望自己孩子上进的那份殷切之情。其实,自从“玉不琢,不成器”这一名言在《礼记》中出现之后,人们便经常把它当作座右铭,而通过启蒙读物《三字经》,它更被我们所熟知。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他告诉我们:如果努力学习,可以成为君子,反之,就容易成为一个小人,君子与小人的差别不言而喻。

这篇短文虽然距今已九百多年,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意义。学习欧阳修的《诲学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获取前行的力量。

学有所思

欧阳修在《诲学说》中告诉我们,如果不学习,我们就会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你赞同他的这个观点吗?可否结合着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