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我相信非智力因素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中的每一项——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都对一个人的智力活动起着制约作用。所以我特别想提醒家长们的是:孩子的习惯与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前途乃至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不可以小视。


据我观察,今天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者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成为第二个、第三个哈佛女孩刘亦婷。形成这种心态当然有多方面主客观的原因,而我却从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家长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笨、聪明、反应快、脑子好使。不信你留心观察,家有小儿,从呀呀学语时家长们就会“发现”并炫耀“我们家孩子特聪明,这么小他都会……”于是举出一个又一个让父母引以为自豪的“故事”;爷爷奶奶这一辈儿的老年人就更不用说了,比起当年自己带过的孩子,那真是聪明得让老人惊讶;一旦把孩子带到邻居面前或同事中间,听到的一定是一片恭维声:“真聪明、真机灵、真漂亮、真可爱……”当孩子送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时,家长向老师介绍自己的孩子,极少听到“我这孩子反应比较慢”,基本都是“他挺聪明的”,“脑子特活”等。我在连续几年接待初一新生家长时,就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脑子真好使,就是不用功”,“小学老师都夸他聪明,就是不正经玩活儿”,“学习一点儿都不吃力,就是太粗心”。您听出来了吧,这些家长的潜台词是:孩子智力好,但学习成绩并不好。寄希望于老师,把孩子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出来,让学习成绩与孩子的“优等智力”相匹配,以完成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

但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却不得不承认,学校和老师有时真的无法帮助家长完成他们的心愿,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孩子真的是太多了。以我今年刚刚送走的毕业班为例,全班49人,都是每年花1万3千元学费的高价学生,家长当初肯花近4万元让孩子去完成三年初中学业,肯定是对孩子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三年来,老师们真是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了,对这些孩子给予了无私的爱。中考后有7名同学可能达不到北京市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但是这7个人中只有一位同学属于智力上稍有欠缺,其他6名哪个也不笨,尤其是考了299分、 327分、 386分的三个男生(中考总分570,普高在400分左右),无论家长、老师、同学都会对他们的聪明给予肯定,那么这个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呢?这就必须说一说非智力因素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了。

所谓聪明,用今天比较流行的术语来说就是智商高,或者再客观点说就是智商不低。那么有着良好智力因素的一批孩子,在“学习”这种智力活动中为什么会败下阵来呢?这就是今天的许多专家学者越来越关注,并正在研究和探讨的“非智力因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阴国恩、李洪玉等编著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一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调查数据上,都对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效果做了科学的阐述。其中有一列表《不同智力因素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者高考成绩比较》,在用一系列数字论证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后,又特别推举一例:“有两个智商同为136 (属高智商)而非智力因素不同的考生,非智力因素优秀者成绩高达500分,远远超过录取分数线;非智力因素不良者只考了355分,未达到录取分数线。一个智商为104 (属中等智商)的考生,由于非智力因素优秀,高考成绩达491分,超过智商高达128和130的考生,在被调查的文科考生中名列第二。”我不是专家,也没有对这一专题进行专门研究,不太了解目前对非智力因素考核的量化标准(因为智商已经可以量化),但是从我近30年教育教学活动的感性认识中,我有理由相信这些数字的可靠性科学性。对于非智力因素的理论、内涵、功能及其实践意义,我虽然感兴趣,但一知半解,不敢妄言。可我相信非智力因素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中的每一项——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都对一个人的智力活动起着制约作用。当我今天再回过头来分析这几个学生学业上不成功的根源时,我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他们败就败在习惯、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上。所以我特别想提醒家长们的是:孩子的习惯与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前途乃至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不可以小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