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为什么会对学校失望

儿童为什么会对学校失望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往往在几个月,乃至几周之后,闪烁在他们眸子里的火花便会熄灭,为什么学习对某些孩子会变为苦恼?雷夫曾经说过,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校生活最大的敌人,就是恐惧感。亲爱的父母们,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配合学校,努力消除孩子对于学校生活的恐惧感,应该与老师沟通,主动介绍孩子的特点,让老师能够因材施教。

孩子们在就学之初的日子里是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跨进学校门槛的,怀着多么深切的信任注视着老师的眼睛!为什么往往在几个月,乃至几周之后,闪烁在他们眸子里的火花便会熄灭,为什么学习对某些孩子会变为苦恼?要知道,凡是教师都会真诚地企望保持住孩子们的天真,保持住感受和发现世界的快乐,希望学习对孩子能成为具有鼓舞作用的、饶有趣味的劳动。

如做不到这些,那首先是因为孩子入学之前教师对他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而被学习所限制、被铃声规范化了的学校生活又仿佛在磨灭孩子们的差异,驱使他们向同一模式靠拢,使那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不得展现。(《育人三部曲》,第16页)

朱永新解读

是的,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对学校生活的憧憬走进校园。虽然从父母身边来到学校会有许多不适应,但是有经验的老师总会尽快让孩子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温暖,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

雷夫曾经说过,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校生活最大的敌人,就是恐惧感。而我们现在的一些学校恰恰就是制造恐惧感的地方。我们的老师过分强调了学校生活的特殊性,给孩子许多严格的要求与统一的规矩,学校成为与家庭完全不同的地方,成为一个失去了温馨情感的冷酷所在。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我们的老师并没有真正走近孩子,不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不了解孩子们还是刚刚从家庭的怀抱里出来的人,想用一个模子来浇铸所有的孩子,把每个正在挣扎的个性扼杀在萌芽之中。

亲爱的父母们,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配合学校,努力消除孩子对于学校生活的恐惧感,应该与老师沟通,主动介绍孩子的特点,让老师能够因材施教。

网友感言

童喜喜:父母应该与教师、孩子一起形成教育共同体。

窗边的豆蔓:每个老师只要用心都能找到打开孩子世界的窗口:看着孩子们清泉一样的眼睛,听着他们银铃一般的笑声,看着他们小鹿一样地飞奔。童年的纯真,少年的困惑,青春的飞扬,不要让禁锢束缚住他们欲飞的翅膀!

阿布妈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眼里常含泪水?《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要消除孩子的恐惧。然而我们身边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家长、老师更多地是用辈分与权威来掌控手心里的宝贝。什么时候我们也蹲下来,和孩子在一个水平看世界?什么时候我们也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什么时候我们也尊重他们作为人的权利,即使他们依旧青涩稚嫩?什么时候我们真正做到开放、民主,什么时候我们将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和长辈!这时我们与孩子建构起来的关系才是和谐的!

阿狸:庆幸我了解所带班级的孩子们,他们喜欢跟我在一起。我们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戏,一起读书讲故事,一起上台演讲。就在昨晚,一位同学跑过来传话,说某某想见我。我很兴奋也很好奇。想见我的男孩已经小学毕业上初中了。记得我接手他那个班才一个月,期间,他没少挨我批评,现在上初中才半个学期就想我了,一定是遇到困惑想找我述说,让我感到欣慰。学生知道一个老师是不是真的赏识他,他们心里明镜似的,哪怕批评也是“浓装淡抹总相宜”。是的,一个好老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消除孩子们对学校的恐惧感、陌生感,让学生爱学、乐学、思学,让家长放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