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你怎么来应对

,你怎么来应对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了解雾霾及雾霾的严重危害,了解一些应对雾霾的办法。我们生理功能可以阻止PM10来侵害我们的肌体。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我的讲述有什么想法,是不是对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了初步了解?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女主持人:第二组代表的发言,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PM2.5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据一份科学调查材料所说,PM2.5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六至八年级适用)

活动主题

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围绕主题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学生了解雾霾及雾霾的严重危害,了解一些应对雾霾的办法。让学生懂得PM2.5对环境的危害,懂得遏制和抵御PM2.5是每个中小学生的责任。要在生活实际中,以实际行动来做好环保工作,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

1.查找、整理PM2.5的有关资料。

2.准备好个人(团队)的发言稿。

3.制作、活动所需的PPT,邀请环保专家作嘉宾。

活动过程

一、引入:展示活动主题:PM2.5你懂吗?

(PPT展示活动主题)

男主持人: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活动主题是一个社会热点PM2.5,且有很强的知识性。我们特地邀请××同学的爸爸——环保专家一起参与今天的活动,大家鼓掌欢迎。

女主持人:当经历过多个浓雾弥漫的日子,同学们是否想了解雾霾究竟是什么,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们人类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怎么样的危害?

二、展开

男主持人:在活动前,老师布置了任务,就是围绕“PM2.5你懂吗?”去查找资料,今天这个问题就由同学们来解答。

女主持人:下面就“雾霾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由同学们来说一说好吗?(同学们踊跃举手,争相发言)

男主持人:看,同学们对这次主题活动准备得多充分啊,下面就请第一小组的张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欢迎。

张同学:(展示PPT)PM2.5的“PM”是一个英文短语的缩写,翻译为“细微粒物”。PM2.5的“2.5”是指2.5微米,100微米=1毫米,2.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0。所以直径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肉眼看不见的。

比PM2.5大一点的细粒料物是PM10,直径大到4倍,但体积可不只是PM2.5的4倍,按球体体积公式计算,PM10的体积是PM2.5的体积的64倍。大了这么多,可是我们肉眼还是看不见。

(PPT出示:与人的头发丝直径作比较,分别感受PM2.5、PM10、细砂石的大小)

平时,我们能看得到的在空气里飞舞的颗粒物是PM50。PM50的体积是PM2.5的体积的8000倍。你们会发现,有时在家里,一缕阳光射进来,光柱里有无数微尘在飞舞,那就是PM50。

女主持人:现在有同学要补充,请第一小组的王同学来说。

王同学:家里桌面上的一层灰,那都是远远大于PM50的颗粒物。PM50、PM10、PM2.5,是3个临界值,空气里并非只有这3种直径的颗粒物,其他直径的颗粒物还有许多。同学们,灰尘飞舞的环境会直接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男主持人:王同学说得很对,这种情况其实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常可以看到。比如,我们在校园里,教室中打扫卫生时,往往会扬起灰尘。

女主持人:噢。现在有几位同学举手要发言,请李同学来说。

李同学:每个人鼻孔里的鼻毛不是能挡住这些飞舞的尘粒吗?

男主持人:李同学这个问题提得好,下面,我们就请环保专家来给同学们说说,好吗?

环保专家:这位同学说得对,人类的鼻毛确实能挡住尘粒,以免被吸到我们肺里,只是这要看这尘粒体积的大小如何。

现在我们就直径为50微米的尘粒来说,50微米是肉眼可见的临界值,反可以进入鼻腔。我们鼻腔里的鼻毛,看起来很密,但是对于PM50来说就显得稀疏了。鼻毛能挡住PM100、PM75,但是挡不住PM50。

能挡住PM50的,是鼻腔黏膜细胞的纤毛,这些纤毛肉眼看不到,很细密。而且,鼻腔里的黏液还可以把PM50粘住,使它们不能继续前行。当颗粒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会想擤鼻涕,挖鼻屎。不过我们不要在公众场合歪着头挖鼻孔哦。

还有较小的PM10也能被人体组织所抵挡。10微米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细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会粘住它们,每个黏膜细胞约有200根纤毛,这也是肉眼看不到的,它们在不停地向上摆动,就像顺水划船一样。我们生理功能可以阻止PM10来侵害我们的肌体。

(在听了环保专家的说明后,有的学生迫不及待抢着发言)

学生一:老师,侵入到我们咽喉的PM10这么多,会不会影响我们身体?

环保专家:这个问题问得好。在人体内,PM10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吐痰。所以,痰要吐掉,不能咽下去。

学生二:老师,我们有办法阻挡PM2.5进入体内吗?

环保专家:你真聪明。我们不妨先来讲讲PM2.5对我们人体的影响,好吗?

2.5微米是可以到达肺泡的临界值。PM2.5以下的细颗粒物可以顺利进入细支气管、肺泡。我们的呼吸系统像一棵树的根系,分出支气管,支气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数量有三四亿个。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我们吸进去的PM2.5,也能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进而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PM2.5携带了许多有害的有机的、无机的分子,是人们致病的根源。细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PM2.5和细菌一样,也是人类致病的根源。根据现代科学研究,PM2.5有时比细菌还毒。

PM2.5是直径为2.5微米的细颗粒物,细菌则是微米级生物,PM2.5和细菌一般大小。细菌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立刻过来把它吞下,它就不能致人生病,这如同老虎吃鸡一样容易。PM2.5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以为它是细菌,也立刻过来把它吞下。巨噬细胞吞习惯了细菌,细菌是有生命的,而PM2.5是无生命的,巨噬细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下了石头,最终被噎死,这样我们人体的免疫力就下降了。(用PPT展示)

不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细胞,会释放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导致细胞及组织的炎症。可见,PM2.5比细菌更易致病,进入我们人体中的PM2.5越多,我们就越容易生病。

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我的讲述有什么想法,是不是对PM2.5对人体的危害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们再来看幻灯片,我把刚才讲的归纳一下,人们吸入PM2.5后,究竟会有哪些危害:

1.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研究显示,2.5微粒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我们可以想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细颗粒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2.致病微生物,多环芳烃、油烟等搭“顺风车”一起进入我们人体内会致癌。

除了自己干坏事,细微颗粒物还像一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他致病物质如细菌、病毒,搭着“顺风车”来到呼吸系统内部,造成感染。

不要以为只要远离大吃大喝的不良饮食习惯,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细颗粒物也有很多“办法”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诱发血栓。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呼吸道释放的细胞同时引起血管损伤,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女主持人:专家给我们讲了那么多的科学知识,我们鼓掌表示感谢。

男主持人:在活动前,我们许多同学都准备了许多材料,下面就请第二组代表就PM2.5的危害作补充,大家欢迎。

第二小组代表:我们从网上查阅了有关资料,经过我们整理现在就PM2.5对人类危害性作如下补充: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女主持人:第二组代表的发言,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PM2.5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就这个问题,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同学们争着举手发言)那就请第三小组的袁同学来作补充。

袁同学:根据我们调查的材料来看,PM2.5不仅危害我们这一代人,而且还要影响到人类的下一代。据一份科学调查材料所说,PM2.5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姜同学: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来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生殖能力还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就是罪魁祸首。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难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以及新生儿先天功能缺陷都有直接关系。

俞同学:PM2.5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引起心血管病。

(其他同学发言略)

男主持人:刚才这些同学的发言,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PM2.5对我们人类所造成的严重的危害。下面请专家补充一下。

环保专家:从我国的分布情况看来,PM2.5污染在中国的华东地区最严重。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华东地区几乎都高于50接近80,所以说,遏止PM2.5的进一步形成,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问题,而且在今年全国人大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近三年遏制雾霾的计划,我相信通过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人民齐动手,这个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仅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经过几年努力,就有效地制服了雾霾,现在我们应经过科学的分析彻底根除产生PM2.5的根源,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片清澄的蓝天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女主持人:专家所讲的话,多么鼓舞人心,那么,造成PM2.5危害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已经跃跃欲试的第四小组代表来给大家说说。

第四小组代表:大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主要来自直接排放的污染和排放的污染气体二次生成。直接排放的细微颗粒物主要来自如钢铁、水泥工业生产过程和风沙扬尘等。所谓二次生成的细微颗粒物,主要是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有机物等在一定天气条件下生成的,这部分细微颗粒物的生成过程非常复杂,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的燃烧,氮氧化物主要来自高温燃烧过程,只要有燃烧,就会产生氮氧化物。如烧煤炭、烧秸秆、烧垃圾等都会产生氮氧化物。氨气主要来自养殖业、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自然排放。此外,风沙扬尘、炊事、烧烤等也都有影响。厨房炊事如炒菜,油在高温下蒸发、燃烧,都会产生有害的有机气体和有机颗粒物。

污染物排放量大是形成雾霾的首要条件,但是仅这一条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充分的气象条件。2013年以来,京津冀地区遭遇几十年不遇的不利气象条件,风速小,逆温,再加上特殊的地形,污染物容易堆积,形成雾霾,北京就是如此。

男主持人:听了第四小组代表的发言后,我想再请教一下专家,从国际范围看,我国的细微颗粒物的污染程度如何?

环保专家:近年来,我们看到一些城市的细微颗粒物日均浓度频繁超过300微克每立方米,污染程度非常严重,是我国PM2.5现行标准的4倍。如果用严格的标准来衡量,那就超得更多了。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颁布的《空气质量准则》规定,日均值最低标准是25微克每立方米,300微克每立方米是它的12倍。

我国城市大气细微颗粒物浓度大大高于欧洲、北美洲中大城市的浓度。欧美一些大城市的细微颗粒物浓度只有几十微克每立方米,小城市甚至只有几微克每立方米。

女主持人:专家的介绍,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遏制雾霾的迫切性。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大家一起说说如何来应对PM2.5。

学生一:现在全民关注、警惕雾霾污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增强了。在学校里,有两方面的工作可做:一方面,校领导和老师们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认识到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教育,爱护环境的意识是整个中华民族人文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防雾霾,保护环境,学校应该成为知识的传播者。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请专家、环境保护工作者为学校教师、学生举办一些专门的讲座,普及环保知识。在中学里,化学、生物、地理等专业教师都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给全校师生讲解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学生二:在中小学里,如何应对雾霾危害,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雾霾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急性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最怕的是有些地区经常出现这种天气,人们却反倒习以为常了。现在,各地有关部门会发布公告,告诉大家雾霾污染到什么程度,到什么级别,有哪些活动要停止,要注意些什么。学校领导和老师一定要按要求去做。

现在各地已经把PM2.5污染分等级了。二级、三级问题不大,四级、五级就严重了,这时应该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雾霾主要影响两个方面:一是能见度低影响交通;二是影响健康。污染特别严重的时候,我们确实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减少室外活动,关闭门窗等,将影响降到最低。

中小学学生外出尽量戴口罩。目前,市场上有专业的口罩能够阻挡90%以上的PM2.5,不过要注意正确的佩戴方法。

学生三:根据雾霾,我们中小学生要开展宣传工作,让广大市民都认识这个问题。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以身作则,人人争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为争创一片明净的蓝天作出我们的贡献。

(其他同学发言略)

男主持人:同学们的提议很好,遏制雾霾,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应尽义务,是我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下面,我们就请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讲话。大家欢迎。

班主任:同学们,今天的主题活动搞得非常好,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说,今天的活动确切地说是一堂有关雾霾知识的科普课。在此,特别要感谢参加主题活动的嘉宾给同学讲解了这么多的科学知识,我提议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感谢环保专家给我们作了这么多精彩的讲解。(全体鼓掌)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今天的主题活动,还是一次共同治霾的动员会。作为一位中学生,保护环境是责无旁贷的,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共同治霾的战斗里,为赢得一片清净蓝天作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在掌声中主题活动结束)

(浙江省宁波市东恩中学原德育处主任 胡 勇)

【点评】

这是一个针对社会热点,以人们共同关注的雾霾作为题材来设计的班队活动方案。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方案设计中十分强调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让参加活动的每个人都接受一次有关PM2.5的科学知识普及教育。不仅如此,通过查资料、宣讲资料,还告诉大家要人人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整个活动中,有知识的传播,有行动的召唤,更有培养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的诉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