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喏与呵,相去几何

喏与呵,相去几何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但是,这些词句汉代之后就存在,能够表现出汉代对老子的评价。应诺与呵斥,两者相差多少?然而,周代众人崇尚“周礼”,以“天子”的封赏为贵。老子对诸子百家的争论似乎不感兴趣。

【简文】

喏与呵,相去几何?善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畏人乎?恍兮,其未央。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兮。

鬻(yu)人昭昭,我独昏昏。鬻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20章)

【辨析】

老子一贯反对“自见、自彰、自伐”。因而“众人熙熙”之后的一大段“自见与自彰”,显得突兀,存在系汉代后人续写的质疑。但是,这些词句汉代之后就存在,能够表现出汉代对老子的评价。故收录于此,照译不误。

【译文】

应诺与呵斥,两者相差多少?善良与凶恶,两者相差多少?人所畏惧的事物,它们也畏惧人吗?茫然啊!这些问题尚未有准确答案。

街上的众人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如同参加筵席,又像春游登高赏景。然而,我却淡泊处之、无动于衷,没有表情,就像初生婴儿不会笑的那种朦胧状态。

疲惫啊,就像无处可去了。众人忙着积攒钱财,已经富富有余。我却不断遗失。我是愚蠢的人吗?为什么这样混沌不清?

同僚们明明白白,我却昏昏沉沉。同僚们清清楚楚,我却迷迷糊糊。我的内心淡漠辽阔啊,就像大海。我的愿望啊,遥远无边际。众人都有所依靠,唯独我顽固而孤独。我珍贵养育万物的“自然之道”,珍惜创造“衣食住行”等财富的“劳动百姓”。

【鉴赏】

老子珍视哺育人类成长的“自然之道”,以及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百姓”,尊称祂们为“食母”。

然而,周代众人崇尚“周礼”,以“天子”的封赏为贵。“道不同,不相为谋”,因而老子感觉自己“顽固而孤独”。老子生活在奴隶社会,目睹作为“食母”的奴隶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慈悲之心促使他有所思考。

周代的智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由于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因而产生了“诸子百家”。老子对诸子百家的争论似乎不感兴趣。老子关注的是“怎样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万众一心,建设“玄同社会”。

“玄同社会”的理想来自老子对远古历史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远古三皇五帝,都把王位看做公共职务,都“以百姓心为心”,热心为民众服务,待人处事都比较公平。

自夏启实行家天下的【世袭制】,王公诸侯们无一不成为掠夺民脂民膏的强盗。为了维护“家天下”世袭制度,夏朝制定了“天命所归”的“礼乐制度”,简称“夏礼”。“夏礼”把“家天下”吹捧为“天道”,唯有皇族直系血亲才能充当“上天之子”。

与远古三皇五帝的无私美德相比,夏商周三代“天子(慈善者除外)”,皆属“盗魁”之列的恶人。从“夏礼”经“商礼”发展到“周礼”,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礼教”文化,并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谁敢不遵守?维护王公诸侯们残暴掠夺的“天道”,若有非议,必然招致杀身之祸,谁还敢非议?

老子的“玄同之道”与周代鼓吹的“天命之道”性质相反。老子理想的“玄同社会”与周代奴隶社会之间存在遥远的距离。因此,老子或许会感觉孤独与寂寞。“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食母”即“饮食父母”,寓意劳动人民与“自然大道”。

中华祖先们关于“自然大道”的探索,起源于远古伏羲皇创作“日月三爻图”,经神农与黄帝等五帝发展农学、天文、医药、道学与易学思想文化。中华道学文化“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商代初期,伊尹先生继承与发展远古“三皇五帝道德”,著作《咸有一德》与《象辞易》传播中华道德文化。周代李耳老子著作《道德经》,将中华道德文化与哲学文化提炼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老子擅长“养生与无为”,留下《道德简》便出关隐居了。或许是为了躲避盗魁们的伤害吧?老子以其身教展示了“防患于未然”的“无为之道”。

“无为”并非“不为”,而是有效实在的“作为”,是“有所作为”的最高境界。老子“三生万物”等三维哲学思想,以及“三宝、玄德与玄同”等社会理想,都是这位中华文化巨人奉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