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单位符号怎么来表示

小学数学单位符号怎么来表示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从会数数开始,到数值的真正建立,才是数感建立的第一步。由基本的数“1”开始,小数目,可作大文章。当第一次出现计数器时,老师让学生拨出数“16”。左边一颗珠子表示10,右边每颗珠子表示1。较之直接在尺子上找1厘米,流于表层的长度认知,这样的设计我想不仅是长度概念的建立,也为学生日后数量的准确把握做了很好的标尺,建立了规则。

数感(Nubmer Sense),是数学学习需养成的一种重要的素养,是对数的理解或数概念的形成。它是数学其他活动的基础,是数学与现实建立的桥梁,强调直觉感知+思维感悟。可见,从会数数开始,到数值的真正建立,才是数感建立的第一步。

1.准定性,遵循认知规律

人们对于数形成和认识是一个长期过程,对于起始年级的儿童,对于数的需要,相对简单,但却是重要的数感启蒙阶段。从数起源于数(shǔ),数数到计数,用数来表达交流,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它对于学生数的认识的“生发”应当自然,教学中要遵循内在的规律。由基本的数“1”开始,小数目,可作大文章。“1”表示一样东西,可以很大也可以表示很小,一粒米用“1”来表示,一个星球也用“1”来表示;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是一个集合,一个人用“1”来表示,一个班级的所有小朋友也用“1”来表示。把朴素的哲学意味体现在其中,用直观帮助建立更多的视觉形象,发展丰富的心理表征。

当数量增加时,抽象的数量不能只是识记,需要有序的组合。读数、摆数、说数的经历,使数感在眼、耳、口、手等各种感观的协同参与下受到历练,感知顺序和大小。小棒的各种造形(根、捆)加强识记,半抽象的点子图为数量的感知做了参照。即使对于计数器的认知,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当第一次出现计数器时,老师让学生拨出数“16”。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对于学生来说,各自用已有的经验把这个陌生的计数工具与数量进行链接,参差不齐。但在交流与碰撞中,发现有更简单而科学的表示法。左边一颗珠子表示10,右边每颗珠子表示1。(如右图)“位值”概念初步感知,引出“十位”和“个位”,数位的出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科学而简便的表示方法,是认识上的另一个台阶。不同数位的珠子表示不同的数值,位置和珠子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孩子对于数量的感觉。

2.善定调,依托生活经验

数感的建立,需要借力。借学生之力,借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借与学习相关的助推之力。大量的图片素材和经验的调用,唤醒学生生活感知。学生间的不同经历,也会带来别样的碰撞。如右图,是开学第一节课后,我对新生做的“你知道的数”的调查,个别孩子对数的掌握令人大开眼界。而学科间的合作互补也是不错的一种选择,音乐学科的节拍与数的结合,数学中各种量的表征我们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体现,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规律性的记数……让学生无处不能感受数学的存在。低年段的数学教学中融入绘本,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既亲切又熟悉。如有趣的包装,10条一块,10块一袋,10袋一箱等等(如下图),把数的概念无限扩展。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找准了数的计数单位,学会记数就可以认识更大的数,甚至对学生来说更为抽象的数的概念,直至认识数的无限性。把生活中的经验与形成性经验加以运用,加深数值的理解,也为发展做了奠基。

“老师,我觉得我们身边真的都是数学!”“数学真有用,每门学科都和它有关。”“学数学会变聪明的。”当孩子们经过一学期的数学接触,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时,我想我们的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

3.巧定量,形成基准标识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表述数量,在比较中形成量化意识,基准量的根植必不可少,也非常的重要。它的确定需要学生对于单位数量有较准确的把握,形成量感。在比较中,积淀感觉,成为常识。对于数的基准量,我们不单靠数数来培养数感,而是通过理解数值的意义和计量单位的确立来培养。中高年级的孩子有时对于长度数值的估值还会有困难,追溯起来,必然在起始知识的教学中出现了断层。所以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对于每一个起始概念都要精心为之,因为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数的感觉。《认识厘米》教学时,我们不妨由作为标准长度单位1厘米开始,直接让学生触碰1厘米(1厘米长的小棒),通过看、比划、想、找、测等多重感观的参与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其次,再由1厘米建立起尺子的模型。

师:5厘米用5个1厘米,那10厘米要用(10个1厘米),100厘米呢?每次都一根一根的接,不是太麻烦了吗?

生:可以把它们画下来,变成尺子。

电脑演示尺子形成,让学生明白尺子其实就是单位厘米的集合。较之直接在尺子上找1厘米,流于表层的长度认知,这样的设计我想不仅是长度概念的建立,也为学生日后数量的准确把握做了很好的标尺,建立了规则。使基准量成为估值的基准,以基准量的组成形成分段估量的标准,潜移默化地加以渗透,建立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