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世纪西方哲学思想概述

中世纪西方哲学思想概述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世纪的欧洲,一切行为皆以基督教为准则。随着基督教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希腊哲学思想,尤其是其中有关独立理性审视宗教教条的内容更显尴尬。其中尤其以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重,其承载的哲学思想在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会中得以重现。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学们,一般认为,中世纪是指公元476年左右罗马帝国的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间约1000年的时间。中世纪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信仰的时代,人们借助信仰的力量不断挖掘人性本质及时代精神。这节课,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中世纪西方哲学思想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情况。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

一、基督教的影响力

脱胎于古希腊哲学的中世纪哲学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的发展轨迹——将古希腊爱智哲学的本体精神与信仰的宗教精神相交融,表达着中世纪哲学的思想张力,使教父哲学、经院哲学不断发展壮大。

历史上的公元476年,在蛮族人的冲击下,西罗马帝国结束了它的千年使命,欧洲从此进入封建时期——中世纪。

中世纪是一个提起来就让人感到压抑的时代,不论是阴森森的城堡林立,还是暗淡无光的社会景象。

中世纪的欧洲,一切行为皆以基督教为准则。基督教本来是弱势群体的专利,在下层犹太人中间流传,一直被罗马人打压。但是罗马统治者有一天终于开窍了,他们发现基督教义就是教导大家,要克制忍让,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你还要伸出右脸让人家打。对统治者来说,这种教义太妙啦,要是全国人民都信仰基督教,统治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到最后基督教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教堂成为西欧的权威主导。

罗马教皇凌驾于各国王权之上,俨然是各国的太上皇。在教会和世俗权力的双重监管下,任何哪怕是一点出格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无情地打压,十字架上的熊熊烈火恶狠狠地盯着人们的一举一动。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人类文明显得如此的单调和乏味,也许,它只是在等待迟来的春天。

随着基督教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希腊哲学思想,尤其是其中有关独立理性审视宗教教条的内容更显尴尬。与宇宙本质以及德行生活的组成要素相关的问题由《圣经》予以解答,不再被视为哲学主题进行讨论。

包括希波大主教圣·奥古斯丁在内的早期基督教哲学家都曾试图将希腊哲学融入基督教教义之中,并认为这便是基督教哲学的主要任务。所谓基督教哲学,是一种源于修道学校的哲学研究方法,以其严谨的辩证推理而闻名。基督教哲学家们关注的不再是“上帝是否存在”,或“人类灵魂是否不朽”一类的问题,而是转向了对上帝和不朽灵魂信仰的合理化辩护。

基督教哲学以曲折的、艰难的方式延续了人类理性思维的传统,在神学的框架下研究了无限与有限、绝对与相对、一般与个别等一系列哲学问题,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填补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段空白。

二、一个黑暗的时代

欧洲大陆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倾颓进入了“黑暗时期”,其传承的大部分希腊和罗马文化也一同消失。基督教教义成了当时的垄断知识,得以留存下来的真正的哲学是一种被认为能够与基督教兼容的柏拉图哲学分支以及由波伊提乌翻译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角落的文化则进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尤其是诗和艺术文化走向“黄金时代”,传统东方哲学也和东方宗教和谐相融。在亚历山大大帝曾经的领土上,希腊的哲学遗产获得了比在欧洲更多的尊重。从6世纪开始,阿拉伯和波斯学者们将古典希腊哲学家们的著作妥善保管并翻译成自己的语言,与伊斯兰文化融会贯通。

随着伊斯兰教不断向东扩张传入亚洲和北非,并进入西班牙,其影响力也开始在欧洲有所体现。到12世纪时,有关伊斯兰国家的各种新思想和新发明的消息已能传播至位于其北方的英国,而欧洲学者们也开始借由伊斯兰翻译的各种文献重新研究古希腊数学与古希腊哲学。其中尤其以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重,其承载的哲学思想在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会中得以重现。由于柏拉图哲学为上帝以及不朽灵魂的信仰进行理性辩护,因而更易被基督教思想所接纳,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则受到教会权威的质疑。尽管如此,包括罗杰·培根、托马斯·阿奎纳、邓斯·司各脱以及奥卡姆的威廉在内的基督教哲学家们接纳了新亚里士多德学说,并最终通过努力令教会承认了该学说与基督教信仰的相容性

三、一种新理性

除了通过引入哲学令教会重焕生机以外,伊斯兰国家还为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波斯国将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法予以精炼,而当这些科学研究法传入欧洲后,更是以其在化学、物理、医学,特别是在天文学方面的先进性逐渐动摇了基督教会的权威地位。

15世纪时,古希腊思想令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在此时发生了转变,从一味崇拜宗教信仰改为借助理性推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此时在教会内部也开始传出了反对的声音,包括伊拉斯谟在内的人文主义者们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而哲学家们则将注意力从上帝和不朽的灵魂转向了科学和自然世界中的各种问题。

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把欧洲各野蛮民族相继纳入西方文明轨道,扩展了文明世界的领域,为近代西方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奥古斯丁、托马斯两大哲学体系至今在西方社会仍有很大的影响。从一开始就存在于基督教内部的泛神论倾向为近代哲学、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深刻的启迪。唯实论和唯名论的长期争辩是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思想来源之一。而经院哲学晚期出现的重视自然、重视实验的思想更是近代哲学、科学的直接先驱。无论这些哲学家的主观本意如何,人类智慧的宝库无疑包含了他们的贡献。

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基督教哲学已经丧失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中世纪晚期已经孕育着对人、对自然的强烈兴趣,终于形成一个新的哲学形态,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中世纪哲学思想对中世纪欧洲各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虽然当时的作家所受的影响有深浅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渐深入到各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中世纪精神支柱的过程中,各类文学无不打上了它的印迹。有些文学作品公开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表现了封建领主和地主阶级及其精神上的代表——僧侣阶级的意识形态特征。同样,也有些作品,仅仅带有崇奉基督教思想的特点。这反映了基督教对文学影响的复杂性。

第二,歌颂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很多作品描写和反映了欧洲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的社会现实,歌颂了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而献身的英雄人物,赞美了在确保王权中起过重大作用的英明帝王。但有些作品又将歌颂英雄和爱国思想与忠君思想、宗教思想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爱国思想和英雄主义的中世纪化,也是东方古代文化中特有因素对中世纪欧洲文学影响的反映。

第三,表现特定阶层的现象。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例如骑士阶层、市民阶层的出现,就使得在正统的基督教文学占统治地位的同时,世俗文化的传统也以新的形态发展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骑士文学将爱情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肯定现世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承继了古代文化精神,背离了禁欲主义。市民文学将笔触指向城市市井生活和世态人情,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义。

中世纪文学思想文化上的主要特征是天主教会的势力强大,基督教神学影响到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文学的突出特征是宗教色彩,象征、寓意、梦幻、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其主要成就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代表文学作品有《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神曲》《列那狐的故事》《玫瑰传奇》。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主要取材于《圣经》,作者主要是教会僧侣,创作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直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由于教会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敌视、破坏和扼杀,整个中世纪欧洲的科学文化发展得相当缓慢。但19世纪早期的作家,对其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对于中世纪文学有待于重新挖掘、定位,并给了中世纪文学应有的地位。

骑士文学是世俗封建主文学,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骑士文学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极大冲击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思想,显示出较强的反教会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繁荣打下基础。

英雄史诗可分为前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前期英雄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是封建国家逐渐形成和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城市文学是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它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中世纪宗教文学中最为盛行的题材是宗教剧,这也是教会普及宗教知识、煽动宗教情绪最有效的方式,内容也往往乏善可陈。法国、英国、德国等地宗教节日上都有宗教剧演出。出于宣传的需要,这些宗教剧大多摒弃拉丁文,而采用各国的地方性语言,演出的地点也逐渐移至教堂之外的世俗社会,宗教剧是欧洲近代戏剧的雏形。

(孙逸豪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