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西方哲学思想概述

古代西方哲学思想概述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古代哲学通常被称为“古希腊哲学”或“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是古希腊哲学的最高水平,可以说西方哲学就是由此而奠基的。苏格拉底与释迦牟尼、孔子、耶稣等人并称为人类的导师,在西方哲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思想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理念”,故而他的哲学被称为“理念论”。

西方古代哲学通常被称为“古希腊哲学”或“希腊哲学”。它从古代希腊发源,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一直延续到公元5世纪。古希腊哲学前后延续了1000多年,大致可分为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和晚期希腊哲学三个时期。

先说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早期希腊时期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生成和自然的本原等问题,带有直观性和朴素性,故这一时期被称为“自然哲学时期”或“宇宙论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研究作品大多冠以“论自然”的名称。早期的自然哲学家认为,在千变万化的自然中一定有某种东西是不变的,它应该是自然最原始的开端和始终如一的主宰,非如此不能解释自然的永恒存在。这种不变的东西就是本原。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主要有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和多元论哲学等流派。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是泰勒斯,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脱胎于神话母体,又完全不同于传统宗教神话观念。它产生于米利都城,所以称为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有两个主要的命题或论断,一是“大地浮在水上”,万物由水而生;二是“灵魂是一种具有活动能力的东西”,万物有灵。这两个命题涉及了古希腊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即万物的“本原”问题和自然之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问题。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另一类无定(即无限定、无定形或无规定)的本性或自然。据说,他是第一位使用“本原”概念的哲学家。阿那克西美尼主张“气”是万物的本原,并从本原自身内部寻找运动变化的原因。

米利都学派的这三位哲人的猜测蕴含着哲学史上的根本性的思想变革,他们首次抛弃了神创世界的传统观念,坚持用自然本身说明自然万物的存在和生成,试图通过猜测和想象寻求万物统一的本原,从而宣告了哲学的诞生。

后来的赫拉克利特发扬光大了这一学派的哲学思想。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分寸熄灭。”赫拉克利特哲学有两大特色,其一是引入“逻各斯”概念(即规律),这就使知识有了存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这是他对哲学的一大历史功绩;其二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真正认识到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是运动变化的根源。他强调火的生生不息,提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后来的巴门尼德、柏拉图等人深受赫拉克利特的影响。黑格尔则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人。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是毕达哥拉斯。他的思想特色可概括为两条:其一,“什么最智慧?——数目”;其二,“什么最美好?——和谐”。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即万物的开始。数不仅是构成事物的原料,也是事物的属性、状况和模型。他强调和谐观念,认为宇宙是天体的和谐。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或产生于和谐。他的灵魂学说把宗教的灵魂观引入哲学。

爱利亚学派的先驱是克赛诺芬尼,还有一位主要代表人物是巴门尼德。克赛诺芬尼认为神是唯一的、不动的、主宰一切。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认为:存在是唯一性的、连续性的和不可分的,存在是永恒的、不动的。巴门尼德对哲学的贡献主要有:(1)关于本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的两个世界划分,确定了后来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基本方向;(2)将“存在”确立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3)开始使用逻辑论证的方法,使哲学向理论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巴门尼德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转折点,他的哲学观点中关于存在的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多元论哲学的代表主要有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宣称火、土、气、水是万物之根,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或者说存在和非存在,二者一起构成万物的原料。

经历巴门尼德研究“存在”到德谟克利特创立“原子论”,最终形成了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这也标志着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结束。

再说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是指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40年代希腊城邦制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也是希腊哲学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古希腊哲学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是古希腊哲学的最高水平,可以说西方哲学就是由此而奠基的。苏格拉底对“是什么”问题的探索、柏拉图关于两个世界的划分、亚里士多德的推理分析方法等,为西方哲学确立了基本的观念和方向。这一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流派有苏格拉底的德性论、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等。

第一,苏格拉底的德性论。他认为,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的善,哲学应从求胜求智转向求真求善。德性即知识,认识人自己就是由认识心灵而认识德性。德性是人的本性,而善是人身上德性的表现,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德性,善才能真正实现。苏格拉底的对话大多以追问“是什么”为其主题,如“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德性”,但他所追问的是“勇敢”“德性”的类本质,即一般、共性的规定,而不是具体的特殊的内容。他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由自己得出正确认识。

苏格拉底的对话哲学思想不仅对哲学,也对后来西方整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直接为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为柏拉图理念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黑格尔则将其发展为详尽完善的辩证法体系。苏格拉底与释迦牟尼孔子、耶稣等人并称为人类的导师,在西方哲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思想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第二,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理念”,故而他的哲学被称为“理念论”。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理念的多重含义。首先,理念是事物的共相,即通过抽象而形成的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即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再次,理念是事物模仿的模型,即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模仿了它的理念而成为其事物的;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即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二是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这是柏拉图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他从存在论和认识论角度阐明区分上述两个世界的理由,并通过著名的日喻、线喻和洞喻等比喻来论证两个世界的学说。如日喻即太阳之喻,可感的事物世界由太阳所主宰,万物之所以有统治,理念之所以有可知性,皆因善理念的存在。

三是回忆说与灵魂学说。他提出“回忆说”,即通过回忆的方式认识理念。当然这种回忆的能力只有少数人保持着。柏拉图的灵魂学说,实质上是关于人性即人的本性的理论,主要包括:灵魂的本性,即从外而获得运动的事物无灵魂,自身内即有运动的事物有灵魂;灵魂与物体的关系是灵魂先于物体,二者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等。

四是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通过对存在、不存在、运动、静止、相同、相异这六个最普遍的理念的讨论与考察,他认为:有的理念能结合,有的不能结合。他将理念之间的结合称为“分有”。这里的理念分有学说,是柏拉图对理念论的重大修正,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探讨了一般和抽象存在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辩证思维的发展。

第三,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哲学代表作有《形而上学》《物理学》和《论灵魂》等。他的“实体论”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

一是哲学研究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他是第一位深入、详尽、全面地研究了方法论的哲学家。他撰写了《工具论》,为严谨思维制定了规则和形式,创立了逻辑学。他把生物学中的收集、分类、解剖等方法带进哲学之中,把逻辑推论与经验观察结合,形成了不同前人的独特的历史批判法、概念分析法、经验归纳法和问题探索法等哲学研究方法。

二是知识等级说与哲学。他从感觉、记忆、经验、技术到智慧,提出知识等级说,认为哲学是最高的智慧。哲学作为最高的知识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因好奇而生,二是因闲暇而生,三是为自由而生。哲学不是人的所有物,而是神圣的,唯神才有这样的特权,故哲学也叫作神学。他依据知识的性质,把知识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三类知识;又以对象的不同,把理论知识分为物理学、数学和第一哲学(即神学,或形而上学)等。

三是本原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物理学》中,是以自然哲学为基础,从对本原和原因的讨论开始的。他认为,事物的生成不能无中生有,总有某物作为基础(即载体)存在着,载体只是生成的基础,生成物之所以为生成物的关键在其形成。万事万物都是由载体和形式这两个本原而生成的,这里的本原是指事物“存在、生成或认识由之开始之点”。

四是四因说。他认为事物的原因比本原复杂得多,提出了最重要的四因说。他认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所为因是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缺一不可的四种根本原因。

五是运动论。他的运动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运动的本质,运动的种类和形式,运动的条件,运动和运动者。如他认为,“潜在的事物作为潜在存在的现实就是运动”,运动就是能运动物潜能的实现。

六是存在与实体论。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从关于“存在”的讨论开始。在他看来,“存在不可定义,只可说明……”,他断言“存在着一种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就自身而言依存于它们的东西的科学”。这门科学就是第一哲学(即后人所说的“形而上学”)。“存在有多种意义,但全部都与一个本原相关”,这个本原就是他所谓的“实体”。可以说,从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到(事物的)形式是根本实体,再到(纯形式的)神是最高实体,这是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发展历程。

最后说晚期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历经800余年,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实际上是希腊哲学的延续。除了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学园在维护传统以外,主要学派是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下面,我们就依次了解一下。

第一,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研究真理标准的准则学,研究自然及其生灭的物理学,研究人生及其目的的伦理学。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则是目的。其中准则学是其哲学的导论或入门,伦理学是其哲学的核心和目的。后来他的学说得到广泛广播,形成了伊壁鸠鲁学派,其杰出代表是卢克莱修。卢克莱修是罗马共和国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他的哲理长诗《物性论》是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伊壁鸠鲁学派的著作,因用优雅的拉丁诗体写成,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第二,斯多葛学派。这一学派分三个阶段:

一是理论性的早期斯多葛学派。代表有创始人芝诺、克吕西普等,据说是他们最早将哲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即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其中物理学即自然哲学是基础,包括宇宙论和神学,其总的特征是对神的世俗化和自然化的解释;逻辑学是工具或手段,包括辩证法和修辞学;伦理学则是中心和目的,核心问题是德性,德性就是合乎或顺从自然生活,是一种宿命论的观点。

二是折中性的中期斯多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巴内修斯、波塞多纽和西塞罗,其显著特征是把早期斯多葛学派的观点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加以折中,努力适应变化了的时代的需要。如巴内修斯在自然哲学方面放弃世界轮回的大焚烧说,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世界永恒说等。

三是务实性的晚期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是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等。塞涅卡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把人引向德性,而德性就是要尊重自然,顺从神意。爱比克泰德指出,一切东西都是神创造的,人是神灵本质的一个特殊部分。

第三,怀疑主义。它创立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前后延续500年左右,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实践性阶段、中期的批判性阶段和晚期的系统性阶段。创始人是皮浪,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是爱那西德穆。皮浪不否认感觉现象的存在,但否认现象的真实性和我们关于现象所作出的判断。他坚持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因而否认事物有美或丑、公正或不公正的性质。他之所以不作判断,是为了避免独断。爱那西德穆的哲学思想包括:一是提出了主张怀疑的十个理由,即著名的十种论证;二是抨击了独断论的自然观因果观、真理观和道德观。怀疑主义揭示了可感现象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指出了感性认识的局限,暴露了独断论哲学在体系建构上的缺陷,发现了认识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有助于破除对知识的盲目迷信,迫使人们反思哲学和自我反省,促进了理论思维的提高和对哲学思考的深入。

第四,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是公元3世纪至5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派别。它的基本倾向属柏拉图主义,却具有新的特点,即思想来源上的折中主义、本体论上的神秘主义、认识论上的直觉主义和伦理观上的人神合一。它是基督教神学的主要思想来源,从中可看到希腊哲学理性精神的衰落和向神学转化的必然性。代表人物萨卡斯的贡献在于确立了该学派的思想方向,即信奉希腊宗教、研究并传播希腊哲学,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另一代表人物普罗提诺则改造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将理念等级变成三大本体,将两个世界变成四个层次,将分有、模仿变成流溢,将灵魂回忆变成灵魂观照等。

(韩广军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