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比喻与夸张

比喻与夸张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请先看一则故事:一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夸张的修辞手法,并随口举了一例:“小明同学今天的课前演讲实在太精彩了,在他演讲结束之时,教室里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正在老师准备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这是夸张时,被表扬的小明却不干了。同时,比喻还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相似”是比喻,“夸大或缩小”就是夸张。显然是比喻兼夸张。

比喻和夸张,提起来同学们似乎都比较清楚,但真要深究一下两者的区别,恐怕就有点说不清楚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究一究两者的区别。请先看一则故事:

一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夸张的修辞手法,并随口举了一例:“小明同学今天的课前演讲实在太精彩了,在他演讲结束之时,教室里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正在老师准备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这是夸张时,被表扬的小明却不干了。只见他满脸疑惑地举起了手,并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提了个问题:“老师,按照您之前讲的标准,这句话应该是比喻句啊?您看,本体是‘掌声’,喻体是‘雷声’,中间还有‘般的’。按您说的,‘般的’‘似的’‘好像’‘似乎’这些词不正是比喻句的标志嘛?怎么今天这又成了夸张了呢?还是说它既可以是夸张,又可以是比喻呢?”爱问问题的小明提的这一串问题,把全班同学都问糊涂了。

那么,关于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同学们都怎么看呢?

比喻是用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辞格,目的是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抽象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同时,比喻还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由于本体、喻体、比喻词的情况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且比喻词一般是“像”“好像”“好似”“仿佛”等。如,“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中的本体是“海燕”,喻体是“闪电”,比喻词是“像”。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两者之间用“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比喻词连接的一种比喻。如,“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这句中的本体是“高原”,喻体是“大毡子”,比喻词是“是”。

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这句中用“厚障壁”借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已形成的隔阂。

有时,作者会连用几个比喻,只是这些比喻都是同一个本体。这就叫博喻。如,“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这个例句的本体只有一个“不可捉摸的声响”,喻体分别是“春蚕在咀嚼桑叶”“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山泉在呜咽”和“波涛在澎湃”。

可见,比喻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者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者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我们再来看看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辞格,也叫夸饰。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情感,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请看下面的一些例句:

1.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2.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3.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4.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5.班里静得连针掉了都能听见。

6.他的声音难听极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7.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一样飞翔。

8.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9.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10.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11.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1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同学们不难看出,这些例句都在大小和程度上作了超现实的夸张,都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需强调一点,比喻和夸张还是有瓜葛的,那就是有时比喻与夸张两者相兼,就像前面的例句2、例句7和例句12等。再如,同学们都熟悉的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也都是比喻兼夸张。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不过就是有关语句既具有比喻的特质,又兼着夸张的特性。

当然,比喻和夸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而夸张是“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也就是说,比喻的两个事物之间是特征相似的关系,而夸张的两事物之间是体积大小与程度轻重的关系。

例如,“他就像鬼一样飘进来了”这句话是形容一个人走路没有声音,悄悄地进来了,但这个人不可能是鬼,这只是打了个比方。“他吓死我了”这句话就是夸张,强调吓得不轻,因为他要真把我吓死了,我就不会说这句话了。

所以,判断句子是比喻还是夸张,不能看有没有所谓的“比喻词”,更不能依据有没有所谓的“两个不同类型的事物”。这就像区分孪生兄弟一样,看相似处越看越乱,看不同处一眼分明。换句话说,就是看两个事物之间到底是“相似”,还是“夸大或缩小”。“相似”是比喻,“夸大或缩小”就是夸张。如果,两者兼备,那就是比喻兼夸张。

再回到开头“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个例句上,这个到底是比喻还是夸张呢?显然是比喻兼夸张。“掌声”与“雷鸣”既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性,又是有目的地放大事物的特征,超现实地夸大。

总之,运用夸张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而运用比喻是为了使读者更形象、更真切地感受被比喻的事物。

(潘 瑾 丁爱萍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