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理设置起步作文坡度

合理设置起步作文坡度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起步作文教学阶段,是学生写作从无到有的阶段,如何处理起点问题,让学生写好人生第一笔,就要注意合理设置坡度。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先放后收”的训练序列,至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因势利导地交给儿童严谨的习作方法,他们就会逐步进入作文的门径,掌握作文的规律。我们这里所讲的“合理设置坡度”与传统“先放后收”的训练程序有相同的意思,但也有不同的含义。

合理设置坡度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预设写作教学目标的问题,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来说,学生写作,是一个写话(第一学段)——习作(第二学段)——习作(第三学段)——写作(第四学段)的过程;而聚焦每一学段的几年教学时间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步作文教学阶段,是学生写作从无到有的阶段,如何处理起点问题,让学生写好人生第一笔,就要注意合理设置坡度。

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先放后收”的训练序列,至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我国古代蒙学正式写作(开笔)较迟,大多采用这一训练程序,即第一步是“放”,鼓励学生驰骋想象,放胆作文,不受约束;第二步是“收”,即到一定阶段,学生作文已经有了基础,就要求他们学习精炼严谨的作文方法。

宋代谢枋得曾经根据“先放后收”的作文指导原理,编过一本《文章轨范》。这部书共有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放胆文”,后半部分是“小心文”。在“放胆文”的引言中,他写道:

“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此集皆粗枝大叶之文……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

清代王筠也曾以驯马为例,说明儿童习作“先放后收”的过程。他说:“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髻,必俯首乐之。”[1]

“先放后收”的习作程序,比较科学地揭示了儿童学习作文的一般规律。初学者由于不会作文,难免有畏惧情绪。此时如果鼓励他们尽情去想,放胆去写,直抒胸臆,畅所欲言,他们自然打消原来的畏难心理,逐步提高习作的兴趣与信心。这个阶段文章的文字形式可能比较通俗,但内容却会相对充实与丰富。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因势利导地交给儿童严谨的习作方法,他们就会逐步进入作文的门径,掌握作文的规律。

我们这里所讲的“合理设置坡度”与传统“先放后收”的训练程序有相同的意思,但也有不同的含义。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分解起步作文阶段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话中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个目标是阶段目标,即指学生二年级学习结束达到的目标,我们把这个目标再分解成第一学段四个学期的子目标,即一年级第一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二年级第二学期。具体见下表:

说明:因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起步教学各学期目标,指的是该学期结束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不排除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超标完成。

二、分类实施起步作文指导

根据起步作文内容的不同,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写”的任务。

1.说说写写。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教学时,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2.想想写写。进入二年级以后,教师可以采用“补充故事”或“续编故事”,思维训练的强度有所加大。比如在给学生讲《狐狸和葡萄》这个故事时,教师故意不讲故事的中间部分,只讲了开头:“饥饿的狐狸越过果园的墙头看到了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和结尾:“狐狸愤愤地说道,算了,虽然看上去挺好,实际上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我又何必叫我的牙齿酸得格格响呢?”中间部分留给学生思考,让他们来补写故事的发展。并引导他们回答:“为什么狐狸会说葡萄是酸的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那是因为狐狸好不容易摘到一颗葡萄,可那颗葡萄却是一颗没有成熟的酸葡萄,所以狐狸才这么说。”有的说:“那是因为狐狸想方设法地摘葡萄,摘了半天也没有摘到,它才这么说”……听了这些丰富多彩的答案后,我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越具体越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发挥,编出了许多新版的《狐狸与葡萄》的故事。

3.看看写写。形象直观的事物最容易使儿童接受。因此,在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写。如在“夸夸我的文具盒”活动中,教师着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观察静物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心爱的文具盒摆在面前,然后提示他们从形状、颜色、图案、构造、作用等方面观察。先自己说,再分组交流,最后一步一步地写出来。

4.做做写写。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应有计划地在班上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活动,如剪纸、贴画等。制作完成后,先在小队评比(每人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内容、所包含的“故事”、给自己的启示等),然后到班上进行评比。每次评出优胜的前十名同学,最后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写出来。这样让学生亲自实践,必定有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5.评评写写。通过开展各种微型评比活动,拓展学生的校园生活,在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中,触发孩子写作的灵感。根据一、二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比赛,也不失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小学二年级的教学案例。

寻隐者不遇(扩写)[2]

教学目标:

通过扩写(寻隐者不遇),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丰富想象力,训练写作150字左右短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

2.写作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进行讲评)

适合年级:

二年级

教学过程:

一、读读诵诵,引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的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吗?(请学生站起背诵。)(出示投影片)

2.根据学生的背诵,教师板书这首诗。

3.请学生再来读几遍。

4.我们知道,这首诗用精练的语句,记叙了诗人寻隐者不遇,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进行的写作练习是一个“放大镜”游戏,也就是由简入繁,扩写《寻隐者不遇》。

5.在诗题旁板书:扩写。

二、巧设疑问,激发想象

1.怎样把一首简短的小诗,扩写成一篇100多字的文章?教师教大家一个窍门——提问法。先听老师提个问题:什么时候?(板书:何时?)

2.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给这个故事安排一个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

3.是呀,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写出的文章才精彩。

4.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还能提些什么问题?

5.根据课堂实际,老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如:什么时候?天气怎样?

诗人的穿着?童子的模样?

松树的样子?山、云的姿态?

具体的对话?事情的结果?而后的发展?等等

三、选择问题,展开想象

1.瞧,大家提了这么多个问题,那么,哪些问题是扩写时必须交代的?(两人的对话、事情的结果)

2.有些问题大家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些问题中,你比较感兴趣,或比较有把握的是哪些?把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四、自主答题,完成短文

1.根据自己选择的问题和安排的顺序,完成《寻隐者不遇》扩写。

2.学生写作。

作为对简短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的扩写练习,由于学生对古诗已经熟读成诵,所以在理解诗意方面没有困难。此次写作的难点就是如何发挥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得完整一些。为此,老师采用“教大家一个窍门——提问法”的方法,引导学生多问几个问题,由问号带动想象,引出语句,有效地达到了起步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