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专题解题指南

阅读专题解题指南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初中学生的阅读考题,命题者常常从概括信息、理解词句内涵,赏析词句,语段作用,文题作用,作者情思变化、表达方法及其作用,联系实际解读,联想与想象等方面设计考题,下面我们结合同学们阅读练习实战演练的具体答题情况,从十个专题进行答题探究。③归纳的角度应与试题的要求和指向一致,同一问题的归纳要做到前后一致。④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突出“书香作伴”的主题。

纵观初中学生的阅读考题,命题者常常从概括信息、理解词句内涵,赏析词句,语段作用,文题作用,作者情思变化、表达方法及其作用,联系实际解读,联想与想象等方面设计考题,下面我们结合同学们阅读练习实战演练的具体答题情况,从十个专题进行答题探究。

专题一:概括类

要点提示:同学们做题时要注意:①做题目时要记住“回到文中”,找信息区域,要注意全面尽量用原文有关词句回答问题,即使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也要从原文找根据,不可脱离文章。②有时一篇文章中会有几个要点,归纳要点时要全面,不能有遗漏。③归纳的角度应与试题的要求和指向一致,同一问题的归纳要做到前后一致。④概括时,既要抓住文章中显性因素,又要注意隐性因素。⑤要突出关键语词,表述要到位、简明。解答此类题目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搬用、拼接、归结。

答案示例:1.读《夜深同花说相思》,简要概括母亲秀花为我做了哪几件事。

①给我绣床帘;②给我绣十八美女;③给我送吃的;④给我缝制坎肩和棉被。

解析:要注意人物是母亲,要能用较为精练的语言概括。

2.读《槐抱柳》,文章第⑹段表现了老人哪些形象特点?

①刻画了王长信老人坚守、执着,信念坚定;②乐观;③勤劳;④爱家园(家乡)。

解析:从不同角度概括要点,要联系作品的主旨深入地思考。

3.大雁的特点:①坚韧或顽强,②有智慧,③团结互助,④仁爱,⑤有责任感,能担当,⑥爱情坚贞。

解析:从不同角度考虑,至少从不同的四个方面作答,联系作品的主旨考虑。

4.读《节的联想》,文章第⑵段是从哪三个方面阐明“节者,接也”的。

①是宇宙运行的规律。②人的成长也有节。③植物的生长也有节。

解析:注意段内的层次,如果回答“竹子有节”,“孩童时节”等内容,属于没有理清段落的层次。

5.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剧》,说说中国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⑴强调神似、强调写意;⑵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⑶具有很高的民族传统技艺性。

解析:解读这个题目要理清文章的说明思路。如果学生回答:中国戏剧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这就是没有理清层次,只是在一个要点上回答。

专题二: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内涵

要点提示:这是难度较大的一类试题,一般出现在以叙事、写景和抒情为主的文学作品阅读中,偶尔出现在议论文的阅读中。①词语含义,从字面意思入手,要结合特定语境,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词语的含义。②句子含义常常具有表层和深层两层含义,表层含义一般从文字表面的意思入手思考,首先理解句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综合起来分析、体会;深层含义则要深入挖掘内在的文字背后的意义,即句中的言外之意,要注意联系语段、上下文、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

答案示例:1《.无法不对你残酷》中,结合全文内容,理解第⑥段句子“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中“苦中带甜”的含义。

“苦中带甜”,一是指咖啡的味道;二是指生活中历经磨难而获得的报酬、成功和光荣。

解析:题目说的词语含义一般从表面意思和语境中的深层意思两个角度考虑。

2.读《祖母的葵花》,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①“香香的”表现出葵花子的香味;②表现出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③体现了“我们”的童真童趣;④使用叠音词,琅琅上口,有韵律美。

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一副手套塞进裤腰里出去。

“愤愤”写出杨二嫂在要求被拒绝后很生气的样子,“絮絮”写出她抱怨不停,慢慢写出她为搜寻可拿之物故意放慢脚步的状态;作者用这三个词语修饰杨二嫂离开“我”家时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语言尖酸、贪小便宜的自私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4.读《慢慢喝的土豆汤》,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解析:先理解重点词语:“这一刻”,指小姑娘与她爸爸喝土豆汤的那个美好时刻;“流淌”,指亲情表露在小姑娘与她父亲的言行举止中;“浸润”指亲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感受到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指亲情的浸润力强,也就是亲情的影响力强,可以消融所有的时间与空间,你看,女孩与父亲好多年没见,一见面那亲情依然如故,我和儿子相隔千万里,但我们之间的亲情不会因为距离而消失,所以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赞颂了不惧时间与空间阻隔的永恒的亲情。最后进行答题语言的整理,

答案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姑娘与她父亲喝土豆汤的那一刻,浓浓的亲情弥漫整个餐馆,“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美好、不惧时间与空间,这句话实际是在赞颂亲情的美好与永恒,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

5.读《书香作伴》,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人、书、风,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先理解关键词语:“安静在阳光下”,这好理解,就是人在轻风、阳光下中读书,这样的读书生活作者觉得很享受、很惬意,安静,可以理解为“宁静、祥和”。“安静在岁月里”,读书的情景怎么会安静在岁月里呢?这可以理解为人在以后的岁月里经常读书,第二个“安静”,另有深意,指人内心安静,人的内心怎么会安静呢?原来作者想表达读书能修养性情的作用,能改变人生的作用。最后整理答案。

答案示例:人在轻风中、在阳光下读书,宁静、祥和、温馨,这是“我”经常享受的读书生活,这让“我”生活安静、美好、充满温情,突出了书香陶冶情操、滋润人生的主题。

专题三:词语与句子赏析

要点提示:首先不管用什么修辞或手法,读懂句子的主语,读懂句子的意思,通常包括句子的表层意思和深层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子的深层的思想感情往往需要联系语境,联系文章的主旨去考虑;然后根据文体特征,一般从可以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做体会表达效果。

答题的基本句式:×××一词,什么意思,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用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现)达了(抒发了)……情感。

答案示例:1《.读节的联想》,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第⑸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剁”的妙处。

(1)“剁”字是用力地砍,意趋于残忍,在文中生动形象地写出“年”将我们的生命砍成一节一节,时间在悄无声息流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

(2)“剁”字是狠狠地砍,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生命一点点地无情地消失,表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

2.读《塞外的春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1)这两个词语都是贬义词褒用,“轻浮”原意是“不庄重”,文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姿态;“滥造”原意是泛滥的制造,文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榆钱到处都是,成堆成垛。作者通过它们形象生动写出塞北春天百花争春,生机勃勃的特点,流露作者对塞北春天的喜爱之情。(词语角度)

(2)这两个词语都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特点,榆钱数量之多,到处都是,突出了塞北春天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塞北故乡的喜爱、留恋之情。(修辞角度)。

3.读《书香作伴》体会“扑”字的表达效果。

我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①“扑”是一个动词,②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看到摆摊的小人书后奔过去的动作。③突出了“我”看到书摊时内心的欢喜和急切。④表现了我对书的热爱,突出“书香作伴”的主题。

4.读《槐抱柳》,在文中A、B两个加框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A村口的槐抱柳就担心,戚戚地把满身的结疤都瞪成了大大小小的眼睛寻找老人。

B老树看看老人,满树的枝条都担心地揪扭成了一团。

答案示例:A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满身的结疤比作眼睛,把树拟人化,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槐抱柳担心老人被风刮倒的焦急心理,和风沙过后老树对老人的牵挂,表达了作者对植树固沙、守护家乡老人的敬佩之情。

B句:(1)“揪扭”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准确而形象地描写了树枝交缠在一起的情态,生动地抒发了槐抱柳树对老人身体情况的担忧,流露了作者对植树固沙、守护家乡老人的敬佩之情。

(2)“看”“担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树对老人身体的担忧,流露了作者对植树固沙、守护家乡老人的赞美之情。

5.《树林》中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从描写角度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A树林里密密地生长着许多又高又瘦的树,好像运动场上那些摩拳擦掌、腾挪跳跃的高个子跳高运动员。

B它们怯生生地伸出低矮的枝叶,仿佛只要有人吆喝一声,它们就随时准备缩回这些枝叶。

答案示例:A句: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树木比作“摩拳擦掌、腾挪跳跃”的高个子跳高运动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的高廋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秋天森林树木的喜爱之情;②本句采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用“摩拳擦掌”“腾挪跳跃”的动作形容静止的树木,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B句: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怯生生”“缩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蕨类植物低矮的特征;②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展开想象,突出蕨类植物枝叶稀少的特点。

专题四:语段的作用与文题赏析

(一)理解文题的要点提示:

1.先看标题的本义,思考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可从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方面考虑。

2.多角度思考深层含义:①结构:线索、悬念;②主旨:点明、揭示;③人物: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④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等修辞手法,象征等表现手法。

3.最后语言的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充满诗意、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答案示例:(1)读《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作者用“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作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语言生动,“飞人”、“追风战靴”,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突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奥运运动员的跑鞋,还能传神地表现跑鞋能提高奔跑速度的神奇作用;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示:从语言、内容、表达效果角度考虑答案。)

(2)阅读《一朵白云》,说说文章以“一朵白云”为题有什么含义?

答:“一朵白云”表面指的是天空飘着的一朵朵白云,是老人牧羊的天空背景,实际指美丽的草原,美丽的自然环境;还象征着老牧人纯洁善良的心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回答文题的妙处:还要回答语言上的妙处:这样拟题,既充满诗情画意,又巧妙地表现作者希望人们尊重自然,赢得美好生态环境的主旨。)

(二)语段作用的要点提示:对于这种题型,一般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结构,二是内容上。

开头段的一般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点明文章中心;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引出论点(论题),同时作为文章的论据。

中间某段的一般作用:在结构上是起到:(1)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2)承接上文。(3)开启下文(引出下文)。(4)为后文做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结尾段的一般作用:(1)总结上文。(2)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点明题旨。(3)照应开头,并与题目相照应。(4)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5)言有尽而意无穷,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发读者思考。(6)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答案示例:1.读《读书与梦想》,说说文章开头写我和太太调侃的作用。

答:(1)(内容结构方面)我和太太的调侃,自然引出下文对“读书与放松关系”的论述(具体内容不能丢掉);(2)(表达效果方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读《槐抱柳》,文末描写老人坐到老树的怀里、老树抱住老人的画面有何作用?

答:①画面写出了老人依恋老树,老树呵护老人亲密画面;②含蓄地寄托作者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③画面中的葵花与现实生活中的黄花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或加深了文章的意蕴)。

专题五:情思变化类

要点提示:(1)抓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心理描写、品质特征的词句;(2)抓文中的抒情、议论句;(3)抓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它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4)抓景物描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是较常用的手法;(5)抓省略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的运用,标点符号有时表达着文字表达不了的含义。

答案示例:

1.《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请找出来,并说说变化的原因。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一开始看到小石潭,被小石潭的优美景色所吸引,获得了暂时的快乐,后来因为小石潭人迹罕至,环境非常凄清,使他又想到了被贬官的经历,所以感觉“凄神寒骨”。

解析:做情感变化题要突出其“变化”,这个问题有些学生回答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就不妥,就没有写出感情的变化。

2.读《树林》,联系全文,揣摩从被吸引走进树林到受诱惑走向喧哗,作者情感发展的过程及变化。

示例一

(1)因为厌烦喧哗,作者走进空旷恬静的树林,让作者内心变得安宁;

(2)看到林中落叶孕育新生,心生一份淡定;

(3)林中藤缠树的惊心动魄让作者心又掠过忧伤;

(4)鸟类等生命不聚集,树林太安宁、太幽暗的环境又让作者感到难耐。

示例二:

情感变化:

走进树林内心安宁→看到落叶感到淡定→看到藤缠树而忧伤和叹息→难耐树林安静与幽暗。

变化原因:

林外生活喧闹,走进树林,被树林的乖顺和安静所吸引,内心得到一份宁静;树林中的落叶、泥土等景致让作者感到超凡脱俗的淡定;由藤树相缠的悲剧,引发联想,感慨生命之间的互相倾轧,竞争之惨烈,心中忧伤概叹;树林太安静、太幽暗,使作者不愿在停留,复归林外的生活。

解析:思考本题可以将情感变化的原因与过程结合起来考虑,也可以把情感变化的原因与过程分别作答。只要思路清晰、内容正确,也是可以的。如果学生只是笼统地概括了情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这样不妥,答题针对性就不强了。

3.读《夜深同花说相思》,联系全文,揣摩文章第⑻段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对母亲的感激、疼爱、体贴、思念之情。从“如果我有能力,就给她建造一个世界,好比秦王的阿房宫,唐王的大明宫,我要把她妥妥地雪藏起来”可以读出对母亲的“感激”和“疼爱”。从“有时候我又想,她的整个世界,无非是我开放的平安幸福花”可以读出对母亲的“感激”。从“如此深情如此夜,我真想热热地唤一声,娘”可以读出对母亲的“体贴”“思念”。从“我的娘亲,已经老去,正在更老”可以读出对母亲的“感激”“体贴”“疼爱”之情。

专题六:描写类

(一)环境描写答题要点提示:(1)要在整体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识别环境描写的内容,知道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2)掌握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一般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3)根据环境描写的内容,把具体的环境描写的句子放到整个文章中去理解其作用,并结合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常见作用去一一对应地进行分析。(4)从多个角度表述环境的作用。

答案示例:1.读《最后一课》,分析下面两句话的作用。

①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②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第①句是环境描写,描写了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优美景色,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欢快的气氛,烘托了小弗朗士轻松、愉快的心情。第②句是社会环境描写,暗示了这个地区已被德国占领。

2.读《故乡》,说说下面写故乡之景有何作用?

时候既然是深秋,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段景物描写是“我”渐近故乡时在船上所见。那“阴晦”的天气,“苍黄”的天色,“呜呜”的冷风,“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活画出一幅死寂般的故乡冬景图。作者用这些语句极力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以烘托“我”当时的悲凉心情,暗示闰土、杨二嫂等人物的悲剧命运,以表现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酷蹂躏下农村日益衰败这个主题,。

3.读《听雁》,文章第①段描写秋天原野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①交代群雁南飞的时间;②渲染秋天肃杀(冷寂、凄凉等)的气氛;③为下文写群雁南飞(雁声的高亢、气势)作铺垫;④衬托出雁南飞时的各种品质。(或引出对雁声的描写以及雁声给人带来精神的力量,表达作者对雁的赞美。)

(二)人物描写的答题要点提示:(1)阅读全文,先从整体角度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主旨,然后识别人物描写的种类,人物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2)概括人物描写的内容,分析对于塑造人物形象与表现主题的作用;(3)用精练的语言组织答案。

答案示例:1.读王愿坚的《草》,分析描写周副主席吃草的作用。

这段内容主要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重病中的周副主席亲尝有毒野菜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周副主席忠于革命、爱兵如子、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字里行间流淌着对革命领袖的歌颂与敬佩之情。

2.读《住在自己的美好里》,分析划线语句“她衣着整洁,头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的作用。

①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个虽年事已高,但心态年轻,活得轻松快乐的老妇人形象。

②突出了老妇人住在自己的美好里的忘我的形象。

③表达了作者对老妇人的赞赏之情。

3.读《故乡》,说说下面句子是怎样刻画杨二嫂的形象的?

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一副手套塞进裤腰里出去。

这句话是对杨二嫂动作、神态的描写,传神地写出杨二嫂讨不到家具后又骂又偷的举止,刻画了杨二嫂了尖酸刻薄、贪小便宜、自私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专题七: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类

要点提示:(1)举例子:具体通俗地说明……(2)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3)作比较:突出说明……(4)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5)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6)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7)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8)引资料:有理有据地说明……

答题思路:说明方法+表达效果+说明对象特征

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生动/清楚/突出)地说明了什么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

答案示例:1.读《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说说文章第⑵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句子: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就称为放线菌。

答: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1分)。

2.2011年泰州中考卷《空气中取水》,简要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突出在温室中制造露水的巨大效果,说明了从空气中取水有很大的可行性。

专题八:论证方法及表达作用类

要点提示: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举例论证答题的表达方式一般是:通过举……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果是分论点中的事例则这样表述:通过举……的典型事例,具体证明了……观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引用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引用论证答题的表达方式一般是:引用了……名言,有力地论述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如果引用的名言用来证明分论点,一般表述为:引用了……名言,有力地论述了……观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答题的表达方式一般是:通过把……与……作对比,严密、有力地论证了……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果对比论证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表达方式:通过把……与……作对比,突出证明了……观点,从而严密、有力地论证了……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答题的表达方式一般是:通过把……比喻成……,生动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这样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接受。如果比喻用来论证分论点,答题的表达方式一般是:通过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观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接受。

答案示例:

1.《鱼我所欲也》写行道之人与乞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这是用举例论证,举了行道之人、乞丐不受“一箪食,一豆羹”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义重于生,要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也证明了“义”普遍存在。

2.《学问与智慧》第3自然段中,写到孟德尔的事例有何作用?

这是运用事例论证,通过孟德尔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述了学问离不开智慧的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的,我们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中心论点。

3.《鱼我所欲也》中运用了对比论证,请举一例说说其表达作用?

文中用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与现在有人“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进行对比,论述了有人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有人见利忘义,迷失“本心,这样正反对比,严密而有力地论证要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专题九:联想与想象类

要点提示:

做联想与想象类的题目,首先是从整体上读懂了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做题目时,要勾连语境、将心比心去思考;然后再去有针对性地表达。①勾连语境:就是思考想象与联想类的题目,首先是勾连原文,就是要求在想象内容的原文处仔细阅读揣摩,如果理解有难度,不仅要看上下文,思考人物或景物的形象,从而思考文章的主旨,这样你的答题思维才算是正确、深刻。②将心比心:就是设身处地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人,把文中的事当成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要结合作者写文章时候的思想情绪,去思考你要想象与联想的要点,这样让你解题的思维缜密、富有新意。③有针对性地表达:语言表达首先是连贯,也就是与问题衔接,问什么答什么,还要注意与语境衔接,前面最好加上提示语,这样阅卷人看了会更明了;其次语言能巧妙与上下文的情节相照应,意思要与文章主旨保持一致;当然语言要表意清楚,语句通顺流畅,还要注意在语言风格上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

答案示例:1.读《无法不对你残酷》,弟弟在刚下火车时,会是怎样的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对弟弟的心理或神态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示例(1)弟弟一下火车,面对喧嚷的人群不知所措,只是茫然,不觉紧锁眉头,面对陌生的城市,很是茫然,不觉皱了皱眉头,他想:“姐姐,你好无情。”他咬了咬嘴唇走了出去。

示例(2)弟弟心想:姐姐真残忍,我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来到北京,她竟不来接我,摆什么架子,我一个人不也闯到北京了吗?姐姐真是变了,对他的亲弟弟是这样的残酷!

示例(3)瘦弱、青涩、头发蓬松、满脸通红,略略显得疲惫的小男生,小心翼翼地从车上下来,左瞧瞧,右望望,晶莹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显得很迷茫的样子。

2.读《无法不对你残酷》,学期末,在咖啡吧里,当弟弟请姐姐“随便点”的时候,姐姐会是怎样的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对姐姐的语言或动作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示例(1)姐姐拿起菜单,翻到最贵的一页,一个一个地报着价格:“一万、一万二、一万八……”又随手合上菜单,笑着说:“一杯苦咖啡。”

示例(2)姐姐用欣赏的眼神对眼前的这位弟弟从上而下,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脸上露出了特别的神情说:“你真行!比当年的姐姐强。”

示例(3)姐姐惊喜地打量着弟弟,高兴地拍着弟弟的肩膀说:“怎么样,还抱怨姐姐对你的残酷吗?瞧,现在多风光,就是说嘛,残酷中隐藏着成功。”

3.读《荔枝》,联系全文,体会“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蕴含的情感,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作者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我最想对母亲说:“妈,你看,荔枝又红了,可是您不能与您的儿孙们共享荔枝了!儿子多么想再看到您手托荔枝爱怜地欣赏荔枝的音容笑貌!您一生勤劳节俭,儿子没能过上很好的生活,儿子不会忘记那长着疤痕却被您洗得干干净净的沾着晶莹水珠的沙果,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您的儿子和孙子一定会发扬您勤俭节约的美德。妈,希望您在天国幸福快乐!

4.《月亮是个会撒谎的孩子》第③段写到“看着那些雀跃在泛黄信件上的深情字语,再看看孩子那稚嫩的字迹,我似乎看见……”请结合上下文,描绘“我”当时想象的情景。(60字以内)

示例(1)我似乎看见一个小女孩因为弱视被一群孩子们嘲笑趴在桌子上无声抽泣的身影,她慢慢地走回家,得知妈妈让退学,眼里又流出了泪水,眼睛盯着书本痴痴地望着。

示例(2)我仿佛看到小女孩坐在灯光下,眯着眼睛,头就像快要靠近所写的信纸,右手拿着笔仔细地慢慢地写着,她的鼻头上逐渐渗出了密密的汗珠。

示例(3)我似乎看见小女孩那渴求知识的眼神正满怀期待地向我望着,她眼角的泪正一点点浸润在手中的课本上,一家人焦急地等待着我回复的神情。

专题十:结合实际类

要点提示:

做结合实际类题目,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思考:

(1)细读文本,正确领悟文章内涵、文章主旨,要紧密结合选文的有关内容进行理解与表达;

(2)结合试题,勾连原文,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实际感受、体会、思考、表达不可望文生义地理解,不着边际地空谈。

答案示例:1.读《笨槐》,结合笨槐某一方面的“生存智慧”,联系自身实际,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1)从文中“笨槐在春天看到洋槐意气风发,美丽迷人,并没有自惭形秽;而是踏踏实实地吸收营养,储备能量,在暑天到来时才能开出满树繁花”一句,可以看出笨槐有自信、踏实奋进的生存智慧,在实际生活中,我有时心灰意冷,总是感觉不如别人,导致一些事情处理得不理想,今后一定要向笨槐学习,自信、踏实奋进,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2)从文中“为了能更好地传播花粉,它把花朵都挑在枝条梢头,整棵树就像戴上了一个硕大的花冠”,可以看出笨槐有善于借助外物发展自己的生存智慧。确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原来语文成绩不好,但我的同桌语文成绩优秀,我就观察同桌,借鉴他的学习经验,不断发展自己,果然我的语文成绩在不断地提高。

2.读《送东阳马生序》,结合宋濂先生青少年时某一方面的“学习经验”,联系自身实际,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宋濂求学,常常是“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他不畏艰苦,刻苦求学的学习经验让我深受启发,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常常有畏难情绪,尤其是节假日,我总觉得该自己享受,常常连作业也完不成,今后我一定向宋濂先生学习,不怕艰苦,一心向学,用辛勤的耕耘收获成功的果实。

3.读《自尊》,读完本文,请结合自己的一次经历,谈谈你对自尊的理解。

示例(1):我觉得自尊是在尊重别人、尊重规则中赢得的,在一次考试中,我有个题目不会做,好友悄悄地把试卷挪动我的视线内,我拒绝了抄袭答案的诱惑,在尊重考场规则中,我赢得了自尊。

示例(2):我觉得自尊是在尊重别人、尊重规则中赢得的。在学习中,我成绩优秀,能力突出,许多同学嫉妒我,我主动与同学沟通,解除矛盾,我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赢得了自尊。

示例(3):我觉得自尊是在尊重别人、尊重规则中赢得的。自习课上,老师误以为我与同学说话,严厉地批评了我。当时我没有顶撞老师,课下与老师沟通。我在尊重老师,遵守课堂规则中赢得了自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