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吉安赈灾安民

张吉安赈灾安民

时间:2023-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吉安面对如此严重的水灾,看着数以万计的灾民无家可归,张吉安心急如焚,他顾不得向上司请示处理办法,立即赶到灾区现场指挥救灾。张吉安还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稳定当地灾民的情绪。张吉安向巡道请示,希望能再拨钱粮赈济灾民,以解决灾民的实际问题。张吉安的请求终于获得了批准,拨下的赈灾粮及房屋修补费很快分发的灾民手中,灾民们无不感激地落下泪来。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

地方官遇到灾荒之年,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积极救助灾民,主要以安抚为主;一种是回避,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为的是能够保住头上的那顶乌纱帽。

清朝的乾、嘉年间,“当时吏治积弊,有南漕北赈之说”。当时南方是供应漕粮的基地,而北方急需粮食赈济灾民。由于“南利在漕”,所以很多的南省官员都会找出很多的理由或者是借口加以搪塞,有灾不救,置灾民于水火之中。但有一位知县却是例外,他就是力除民瘼的张吉安。

张吉安,字迪民,江苏吴县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任大挑知县。张吉安上任以后,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尤其注重民心向背。

嘉庆四年(1799),张吉安被任命为新城知县。新城是漕粮重要的输出地,但因为远离河道,新城离官仓的所在地省城又很远,导致百姓需要按时纳赋时很困难,张吉安便采取集中收粮的办法,彻底解决了百姓不能及时纳赋的问题。为此,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张吉安处处为百姓着想,深得上司的赏识,嘉庆五年,张吉安被派到了永康接着当他的知县。这一年夏天,永康遭受了特大水灾,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按照惯例,凡是遇到大灾之年,各级官员必须逐级请示,上报解决救助灾民的办法,经过逐级的审核后才能最后实施。这样一来,往往请示与批复的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有灾不敢救,能救也不救的局面来。

张吉安面对如此严重的水灾,看着数以万计的灾民无家可归,张吉安心急如焚,他顾不得向上司请示处理办法,立即赶到灾区现场指挥救灾。他组织人为灾民搭起了帐篷,算作是临时的住处,使得很多的灾民暂时有了栖身之所。张吉安还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稳定当地灾民的情绪。他发动人员组织救助被大水围困的百姓,可以先用船给这些人送去可以食用的东西,暂时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对那些溺水身亡的人,妥善处理他们的后事,让还活着的人心里稍有安慰。

张吉安向巡道请示,希望能再拨钱粮赈济灾民,以解决灾民的实际问题。恰好,巡道正有一肚子的火没出撒呢,张吉安成了他最好的发泄工具。因为张吉安没有按时向巡道报告灾区情况,弄得巡道很被动,被上司狠批了一顿。这个时候,就算张吉安说再多的好话,也不会起作用,更何况还是伸手要钱的事情。巡道以“偏灾向不查办”为言,拒绝再拨钱粮。张吉安实在没有了办法,搬出了巡抚大人阮元,向他陈述了灾民的生活状况,张吉安的话人情人理,终于说动了巡抚阮元。张吉安的请求终于获得了批准,拨下的赈灾粮及房屋修补费很快分发的灾民手中,灾民们无不感激地落下泪来。

一晃两年过去了,水灾对生活的影响刚刚有所好转,又出现了大旱,灾情最为严重的要数丽水县。巡抚阮元知道张吉安体恤百姓,真正为百姓着想,所以把他调到丽水县,彻底解决百姓在大灾之年的实际问题。张吉安不负重托,马不停蹄地赶往灾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旱工作中。丽水县境内山多,地形险要,张吉安看到许多山民到县衙打官司,既费时又耽误农活儿,于是进山住在到寺院里处理诉讼案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丽水县的问题解决了。张吉安在浙江10多年,所到之处多为灾区,但他能心系百姓,把解决百姓的疾苦放在第一位,使得百姓安然度过大灾之年。张吉安去世之后,有许多百姓不惧路途遥远,前来吊唁,为的是能送送这位救百姓于危难的好官。永康县的百姓为他修建祠堂,以示纪念。随后,余姚、新城、丽水等地也建祠纪念。

张吉安与那些在灾荒之年知情不报,或是侵吞赈济钱粮的贪官相比,张吉官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好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