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晚唐蜀兵为何不断叛变

中晚唐蜀兵为何不断叛变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玄宗、唐僖宗先后迁往成都,这个西南地区的边城一时成为了大唐皇室的避风港。问题出在朝廷对蜀兵的态度上。在待遇上,将士得到的俸禄极其微薄,发放的米粮常常在途中被蜀地官员克扣或者以次充好,引起将士的不满。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唐朝面对南诏、吐蕃的进攻,却还是派出蜀兵来抵挡,毫无疑问地,这些蜀兵不是纷纷溃逃,就是作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内应,反过来一起攻打唐军。

“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玄宗、唐僖宗先后迁往成都,这个西南地区的边城一时成为了大唐皇室的避风港。虽然远离了北方的安、史势力,但这里的形势也很严峻,并没有任何平安可言。据历史记载,这里的节度使带领军队屡屡造反,有时甚至与南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里应外合,一同削弱唐军实力,在史书上留下了“唐蜀兵孱弱”的记载。

作为唐朝军队的一部分,蜀兵难道不应该同大部队一起打退外族进攻,共渡难关吗?为什么总是在关键时刻叛变他人呢?纵观中国历史,将士一般情况下都是忠诚国家的,只要朝廷重视他们爱护他们,这些勇士就会毫不犹豫地为国效力,为什么偏偏蜀军是个特例呢?

问题出在朝廷对蜀兵的态度上。唐朝政府历来是比较提防蜀地军事发展的,常常有意地削弱蜀地军队实力。在兵源上,发配到蜀地戍边的民众都是“成都顽民”,据说他们不能适应蜀地的山川地形,连徒步行进都要满头大汗,更不必提披甲上阵了。在待遇上,将士得到的俸禄极其微薄,发放的米粮常常在途中被蜀地官员克扣或者以次充好,引起将士的不满。对于这些不满情绪,唐朝朝廷不是进行相应的改进,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采取置之不理的方式。

朝廷这样对待蜀军,无非是要达到弱地方强中央的局面,尤其是在巴蜀这个多事之地,每当节度使组织军队造反的时候,多因为蜀兵的“孱弱”而终告失败。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唐朝面对南诏、吐蕃的进攻,却还是派出蜀兵来抵挡,毫无疑问地,这些蜀兵不是纷纷溃逃,就是作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内应,反过来一起攻打唐军。这样的安排也许是无法避免的悖论,但更能反映的,是中晚唐时期唐朝之所以“久衰不盛”的一些缘由。

安史之乱绝对不仅仅是唐朝一场地方叛乱那么简单,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这场动乱平息之后,带给唐王朝的影响依然是极其深远的。安史之乱之中和之后,波及的各地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浩劫,出现不可计数的流民;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由于政府的无力监管而日益猖獗,阶级矛盾逐渐尖锐化,农民揭竿而起,一波又一波;唐廷还失去了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往日的民族大融合胜景一去不复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