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卫京师的于谦因何获罪而死

守卫京师的于谦因何获罪而死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局势十分危急,瓦剌军队直冲北京,在危难关头,于谦力挽狂澜,力排南迁之议,组织了京城保卫战,率师22万,击退了瓦剌军队。明英宗被释放后,被弟弟景帝囚禁在南宫。经过了一系列颠倒是非黑白的审理,于谦终于冤死在昏君奸臣刀下,时年60岁。由于组织不当,战略失误,明英宗在土木堡被围,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英宗被俘。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千古名句一直流传不息,而诗句中那顶天立地、顽强不息的抗争精神,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奋斗的指引。它的作者就是于谦。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他是永乐十九年的进士,后来担任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在河南、山西近20年间,他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政绩卓著,深得民心。

正统十三年(1448年),明朝边防日益吃紧,于谦奉命入京,任兵部左侍郎。不久,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亲率军队出征的明英宗也被俘获。局势十分危急,瓦剌军队直冲北京,在危难关头,于谦力挽狂澜,力排南迁之议,组织了京城保卫战,率师22万,击退了瓦剌军队。后来,瓦剌以英宗为要挟,要求签订和约,于谦认为“社稷为重君为轻”,坚决不同意,却不知这样的明智之举却埋下了祸根。

明英宗被释放后,被弟弟景帝囚禁在南宫。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倒算,明景帝及其诸多大臣自然被杀。那么,于谦怎么处置呢?由于于谦一直是社稷的栋梁,成为全国朝野上下敬仰的英雄,享有极高的声誉,明英宗自然无法亲自下手,就指使亲信徐有贞、石亨等人诬陷于谦造谣生事,于谦立刻被逮捕。经过了一系列颠倒是非黑白的审理,于谦终于冤死在昏君奸臣刀下,时年60岁。

国之栋梁于谦死后,蒙古又开始屡屡骚扰明朝北方边境,英宗忧心不已,经常长吁短叹,有人就说:“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英宗听了默然无语,半晌说不出话来,不知他内心深处,究竟是何种滋味。

封建帝王为了一己私利、恩怨,可以让人死,也可以让人享有高官厚禄,哪里会顾人民死活、国家安危,其中奥秘,只有他自己知道,然而,这样做的后果他们也是要承担的。

土木之变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落首领也先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率领部队兵分四路,大举进攻明朝。操纵朝政的宦官王振不顾朝臣反对,鼓励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英宗就命令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城,自己率军50万亲征,出居庸关,同行的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100多名文武官员。但是,由于准备仓促,途中军粮不继,军心已经不稳。由于组织不当,战略失误,明英宗在土木堡被围,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英宗被俘。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