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震惊世界的“童鱼”·细胞质参与遗传

震惊世界的“童鱼”·细胞质参与遗传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的结果证实了童第周的设想,也震惊了世界,这推翻了生物界原有的“只有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的认识,而这种单尾金鱼也被誉为“童鱼”。“童鱼”不是克隆鱼,因为它还有遗传学意义上所指的爸爸和妈妈。童第周最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是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有一种半透明的娇弱小“鱼”,在很长时间以来受到全世界生物学者的关注,童第周也不例外。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实验胚胎学家和生物学家,毕生致力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为了探索生物遗传性状的奥秘,他选择了金鱼和鲫鱼作为实验对象。

金鱼的受精卵比芝麻还小,童第周用灵巧的双手为这些“小芝麻”做着手术,把从鲫鱼卵细胞质中提取出的核糖核酸注入金鱼的受精卵,想看看细胞质在生物遗传中有没有重要作用。

不久,这些动过手术的受精卵慢慢长大了,童第周和他的助手们惊喜地发现,在发育成长的320条幼鱼中,有106条的尾鳍由双尾变成了单尾,也就是说,它们既有金鱼的特点,又有鲫鱼的特点。

实验的结果证实了童第周的设想,也震惊了世界,这推翻了生物界原有的“只有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的认识,而这种单尾金鱼也被誉为“童鱼”。

“童鱼”不是克隆鱼,因为它还有遗传学意义上所指的爸爸和妈妈。但“童鱼”的缔造者童第周的确是我国的“克隆先驱”。

从1958年开始,童第周就着手研究克隆技术了,当时他称之为“细胞核移植”。童第周最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是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根据以往的实验胚胎学的大量工作和自己的实验经验,他确信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仅是细胞核决定着细胞质的发育方向,细胞质也能决定细胞核的命运,它们在构造上可以互相沟通,在功能上可以相互激发或抑制。

1963年,童第周成功地进行了克隆鱼的实验。他将自己的研究理论写成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昌鱼模型

有一种半透明的娇弱小“鱼”,在很长时间以来受到全世界生物学者的关注,童第周也不例外。这种像鱼不是鱼的生物就是文昌鱼。

文昌鱼身体侧扁,头尾尖,长约5厘米,半透明,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鳍、臀鳍和尾鳍。它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虽然文昌鱼的名字里有个“鱼”字,实际上它并不是鱼,而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所以它在物种分类和区系划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50年,童第周的系统研究为进一步确定文昌鱼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提供了重要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